优秀的事迹材料是需要经过反复地求证的,优秀的事迹材料在表达的时候一定有要有清晰的思路,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个人先进工作事迹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个人先进工作事迹篇1
从参加工作以业,先后任林区党委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党委督查室副主任,招商局副局长,商务局副局长,木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xx镇党委书记。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乡镇,她都兢兢业业的立足本职,扎扎实实的干好每一项工作。她曾先后被省委办公厅表彰为“保密工作先进个人”和“督查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也曾被林区党委政府表彰为“项目工作先进个人”。
xx镇位于神农架东南部,镇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主导产业人均财政贡献率位居全区第一,是林区的口子镇,在这样一个经济大镇担任领头雁,她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是热情和奉献!
一、心系百姓,解决热点问题
xx年3月,她始任镇党委书记一职。上任伊始,她就深入村组,深入农户调查研究,全面掌握镇情,了解基层干部在想什么,百姓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短短几天的时间,她就已走遍全镇的所有行政村。她说:百姓最关心的,最需要的,就是我们干部应该去做的!xx年,xx镇干部在她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饶书记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老百姓中广为传唱。人们无不称道:xx镇的党委政府一班人,真是想人民之所想,干人民之所需呀,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二、关心干部,重视妇女工作
xx镇地处林区东大门,各项工作错综复杂,可饶书记在一手抓大事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对干部职工的关心。她经常与同志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在干部职工的眼中饶书记永远是那样充满热情,精神焕发!她对于镇妇联工作非常重视,经常召开镇妇联工作会议,就如何做好农村妇联工作,以及如何发挥农村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开展专题研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三、勤奋务实,争当同行排头兵
饶书记对干部职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xx镇的各项工作不能只力求做得最好,而是要力求做到更好!xx年,xx镇党委政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农业稳镇,工业富镇,旅游兴镇,项目立镇”的工作目标。在饶书记的带领下,全镇一班人精诚团结,密切配合,扎实苦干,镇内各项工作在全林区名列前茅。全年财政收入超目标完成任务10%,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169.8%,护林防火、综合治理、综合目标考核均为优秀等次。
xx镇的白羽乌鸡、神农皇药枕、踪峡牌杜仲茶等产品相继在林区乃至全省打响了品牌。她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和配合龙兴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xx镇的旅游开发项目。
饶书记常说:“xx镇虽然是经济重镇,但是我们必须摸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之路,真正造福老百姓。”
xx年全镇每一点成绩的取得,无不饱含着饶书记的心血,正是因为她的科学决策和英明领导,才会有xx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一位优秀的乡镇党委书记,一个永远对事业高度负责,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她,始终如一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履行着人民赋予她的使命和职责,实现着她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追求!
个人先进工作事迹篇2
自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小左做到了“三个亲自”即“亲自抓”“亲自审”“亲自做”,全面落实资助政策。
“亲自抓”。左园长带头解读资助管理办法,并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财务人员及后勤主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资助领导小组会议决策制、贫困儿童建档制、资助结果公示制等制度,确保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到贫困儿童身上。
“亲自审”。左园长亲自参与审核贫困儿童的相关材料和证明,保障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
“亲自做”。左园长通过召开家长会,详细为家长解读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政策,解除家长顾虑,取得了家长的信任与理解。
个人先进工作事迹篇3
__, 1994年2月进入环卫中心工作,成为一名清扫工人。整整18个春秋,她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用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行业精神,把美好年华无私地奉献给执着追求的环卫事业。
一、爱岗敬业作表率
1994年2月,由于城市建设规模扩大,正值风华正茂的__加入环卫这一特殊的行业,从事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最初参加环卫清扫工作时,__就承担了城区主要干道、最繁华的清江一桥至原老白货段的清扫保洁工作,每天清扫面积2000平方米,那时路两旁都安装了护栏,护栏下的灰尘特别不好扫,__却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坚持用铲子一点点地铲,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每天凌晨3点钟就来到岗位上,一天作业下来,经常使她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但她却面对困难不泄气、不动摇,同时虚心向老同事请教、学习。特别是有关清扫保洁作业技巧,回家还利用休息时间,苦练扫把捆扎技术,有时所用的竹扫帚把手刺成了一道道伤痕,她却不在乎。为使清扫工具耐用,提高工作效率和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多年来,她练就了一套清扫作业又快又好的基本功,遇到有车辆停靠在路边时,总是弯下腰一点一点地把车下的垃圾扫出来,不留清扫灰痕。清扫道路两侧边沟时,放慢速度仔细扫,若边沟被堵塞时,还用手把边沟缝隙中杂物清除掉,使道路更加干净、整洁。
2008年,我市出现了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一个多月来,地面结冰,街上堆满了厚厚的积雪,环境十分恶劣,所以清扫任务十分艰巨,清扫工人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干,__也不例外,她每天从早上两点半开始干到中午十二点半,她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后,就帮其他组员去清扫,她一刻也不停歇。在短短一个多月里,她一共清除积雪及垃圾近7吨。还给市民一个洁净的生活、学习环境,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2001年,__拾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2000多元现金、两张卡和一张名片,她当时的第一个念头是赶快找到失主,她想失主一定很着急,旁边有些人说:“有钱都不要是傻子、不要白不要。“__装作没听见,按照名片上的电话打了过去,找到了失主。失主拿出两百元现金要感谢她,她没要,只说:“挣钱都不容易,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__就是这样为了集体荣誉、改善环境,用辛勤的汗水、艰辛的劳动,换来了城市整洁的道路环境。
二、真情言传带动人
虽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但为了树立环卫工人良好形象,__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真情和关爱引导人们自觉爱护公共卫生。她在干好清扫本职之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把单位提出的“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城市不干净,我们脸无光”、“环卫是我家,搞好靠大家”等创建口号熟记于心,说服教育同事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深受领导、同事的好评。在生活、思想上,像大姐一样关爱同事,经常提醒同事上班一定要穿标志服,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谁家有困难,她积极帮助解决,谁生病在家,自己主动承担清扫工作任务。
__经常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大家团结,心往一处使,我们的城市环境一定能搞好”。__正是通过这样一点一滴、深入细致的工作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感动市民,让人们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共同努力搞好城市环境卫生。
就这样,每天的晨曦中她第一个迎来阳光,暮色中她最后一个送走夕阳,风雨中有她弯腰清掏边沟垃圾的身影,烈日下有她挥帚扫地的唰唰声,正是有__这样的辛勤劳作和任劳任怨,我们才得以有干净整洁的生活、学习环境,才得以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绿化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个人先进工作事迹篇4
xxx,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阿荣旗农牧局工作。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扶贫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勤学思考、精准识别,不断提升扶贫工作能力。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xxx同志积极学习上级扶贫相关政策、参加扶贫培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为了准确把握他所包扶堆粮山村曹守礼、卢国喜等4户贫困户基本情况,多次上门走访,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施策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村里调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和该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村里制定了年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的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的改善了包扶村的集体经济。并且他同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实事做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甘当后勤服务人。xxx同志利用堆粮山村自然优势,结合专业知识协助农牧局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购买40只鸡雏,他亲自组织养殖户集中到村主任家为其讲解如何科学饲养鸡雏、怎样预防疾病、选配饲料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能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他自掏腰包拿出550元钱购买中草药种子让贫困户种植;记得2016年6月22日早上8点正在下乡去堆粮山村途中xxx突患心梗住进医院治疗,住院一周后他就要求出院,因为心里惦记自己帮扶的贫困户还有工作没完成;还积极参与全旗贫困户编写《科学养殖手册》;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衷于扶贫工作事业的坚忍不拔精神。
找准路子,依托优势,发展扶贫产业。xxx同志带领村干部,驻村引领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8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发展中草药种植,使堆粮山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积极参与旗里扶贫产业(发展肉牛养殖),xxx同志在2018年8月前往澳大利亚为我旗挑选安格斯肉牛。
求真务实,急群众之急,为群众办实事。2016年初xxx同志刚到堆粮山村时,看到村里从村部通往四组的路缺一座桥,他暗暗记在心头。与局领导汇报后,经多方协调为该村新建一座12米钢筋水泥桥,目前已建成达标验收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群众出门难的问题。针对该村五保户、低保户居住条件差的问题,他与村两委一同与旗民政局沟通协调后将李春英老人送到公费养老院。目前,xxx同志正与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旗扶贫引领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和养殖业,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服务群众的真感情,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xxx同志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个人先进工作事迹篇5
2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作为“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探索出了“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2012年以来,李玉率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每年280余天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授种植技术。推动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李玉,现年76岁,是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是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席科学家、国家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首席科学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食用菌教师团队负责人,吉林省科技志愿服务总队长,2020年“全国最美科技工程者”,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全国农业植物保护先进个人”。他所在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中心团队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食用菌教师团队”“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2019年度先进团队”“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全国农业植物保护先进个人”等称号。
初心不变,心系农民。“哪里农民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2012年以来,他不顾70多岁高龄,率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县市进行科技扶贫,每年有280余天奔走在河北阜平、山西临县、安徽金寨等革命老区,云南澜沧、贵州铜仁、新疆阿尔泰等边陲一线,走在崎岖山路、冒着严寒酷暑、克服高原反应,日行颠簸近千公里,“流点鼻血算什么,边疆是他们用血捍卫的”,成为帮助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在蘑菇地里捡钢镚的“财神爷”。面对农村无资金、无技术的窘境,他慷慨捐款480万元,帮助农民从零起步发展香菇产业扶贫。
投身科研,矢志战贫。他在国内首倡“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探索出以“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五位一体”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打通科技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食用菌栽培成为95%的贫困县主导性扶贫产业。2017年,当他得知柞水扶贫出现瓶颈之时,在科技部的组织和协调下,吉林农业大学与柞水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不顾“红眼”飞机的辛劳,经过多次调研,针对柞水区域不宜、技术落后、品种不良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在柞水实施“1153”木耳推进战略,充分发挥李玉院士团队在食用菌产业化方面的科研优势,全面助力柞水县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3年多来,李玉院士团队积极开展秦巴山木耳种质资源发育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深入柞水县全境进行产业调研,对木耳产业把脉问诊,精准对接柞水产业扶贫,全面启动“柞水木耳”品牌打造计划。在深入考察柞水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一区一馆五库”的食用菌资源保育与利用的技术体系,为柞水选育出5个宜栽品种(4个黑木耳菌种、1个玉木耳菌种),并实现大面积推广,辐射带动全县9个镇办42个村发展木耳产业,帮助当地建成木耳研发中心1个、木耳菌种生产加工基地1个、木耳博物馆1座,还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年产木耳菌包可达1亿袋,年栽培规模维持在7500万袋左右,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已有3138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柞水木耳已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特色产品向全球推介。为了延伸木耳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李玉院士团队先后指导当地建设了木耳深加工产品研发基地,全面开展木耳深加工产品研发,已开发出木耳片、木耳冰激凌、木耳超微粉、木耳菌草茶等多种产品,全面提升柞水木耳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此外,李玉院士团队还帮助构建了柞水木耳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识别检测技术体系、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体系、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和质量安全云数据平台,率先集成应用于柞水木耳产业。截至目前,李玉院士团队已经帮助柞水县编制了柞水木耳生产标准,制定了黑木耳菌包生产、玉木耳菌包生产、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玉木耳大棚吊袋栽培等4项技术规程,为木耳工厂化生产、科学化大田管理、等级划分提供了技术支持;先后派遣科研骨干人员30余人次,开展木耳产业管理和菌包生产等人员技术培训。2019年柞水木耳产业扶贫入选全国10大产业扶贫典型案例。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李玉院士团队加大对柞水木耳产业的科技扶贫力度,继续推广黑木耳、玉木耳轻简化栽培技术,引入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机械,扩大木耳栽培技术培训规模,引入为柞水选育的木耳杂交品种,改良传统栽培基质,推动当地农林废弃物循环发展。为柞水木耳产业向智能化、轻简化、机械化发展,提高柞水木耳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强化科技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努力为柞水木耳科技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真正把把总书记所提出的‘小木耳大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更好地满足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
带动全国,走向世界。在吉林省,作为食用菌产业技术总负责人,李玉深入到白山黑水开展食用菌科技指导,开启科学家扶持栽培户合作模式,在汪清、珲春等地建起百公里蘑菇科技扶贫长廊,历时30余年打造了黄松甸镇黑木耳产业。他和农民一起摸爬滚打,培育新品种,探索地面摆放全光栽培,推广微孔出耳技术……几年下来,黄松甸镇成为中国知名的黑木耳之乡,如今镇里全部村屯都从事食用菌生产。李玉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木耳院士”“农民的财神爷”。学校定点扶贫洮南好田村,依靠种植玉木耳脱贫摘帽,团队获“感动吉林”称号。
承担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云南会泽、澜沧任务,与当地政府逐村制定食用菌科技扶贫方案,建立“院士食用菌扶贫课堂”,手把手将“良种良法”送到田间菇棚,有效建立云贵、川藏高原不同生境食用菌栽培模式。对中国工程院帮扶的云南省会泽县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400余人次,开展林下食用菌种植,目前已建成菌种厂4家,年可生产菌袋200万袋,可独立生产羊肚菌、大球盖菇、冬荪、灵芝、平菇、猴头菇等菌种;成功推广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羊肚菌、冬荪面积达1000余亩,共带动2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浙江省院士工作站建站几年来,在李玉院士的战略决策、指导、推动下,“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申报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吴三公被正式追奉为“香菇始祖”,“庆元香菇”商标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香菇始祖朝圣地建设积极推进。李玉院士工作站还在推进百山祖野生菌资源调查与鉴定及驯化栽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开展科技攻关、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合作与整合,有力推进了庆元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受中科协、中菌协等邀请,连续12次深入到河北阜平、山西临县,贵州铜仁、遵义等革命老区,冒着严寒酷暑和高原反应,从零起步指导建立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在安徽金寨建立大别山药用菌资源保育区,规划培育百亿级药用菌产业助力扶贫。建立贵州丰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院士专家工作站,贵州铜仁市食用菌种植从2016年的1亿棒,飞跃到2019年的2亿棒,全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乡镇有60余个,累计带动22万贫困人口增收,促进5万群众就业。截至2020年5月底,铜仁食用菌产量5万多吨,产值达5亿元。在全国,他和他的团队共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31个,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年产值达到350多亿元,成为“小木耳 大产业”的领路人。
他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布置,应吉林省和商务部邀请,担任国家援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援赞比亚农技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针对赞比亚高原热带气候,首次集成创新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食用菌品种8个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
个人先进工作事迹篇6
武汉是疫情严重地,有数人感染,已经封城。许多人陆陆续续从武汉跑出来,而许多人在这个关键时刻奔向武汉,为这次疫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各个城市的医生护士组成一只只医疗队,毅然选择了前往疫情隔离区支援。他们二十四小时穿着防护衣物,时刻观察病人的情况,睡觉吃饭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高强度的工作,让医护人员原本那光滑的脸蛋变得暗沉,痘痘黑眼圈说来就来,乌黑的秀发上也有了几根白发。
不久前的下午,医生吴亚玲的母亲过世,可她无法回去也不能回去。得知噩耗的她顿时泪如雨下,眼睛里的红血丝布满眼白,她抽泣着,却没有嚎啕大哭,压抑着自己悲伤的情绪。她身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朝着远方家的方向,她连鞠三躬后便恢复状态,重新回到了岗位上。
“抗击疫情,不胜不归”,这是每一个奔赴前线的人的心声,为了这共同的目标,他们甘于奉献自己,承担起肩上的责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