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教学反思能够提升我们的自我批评能力,一份有意义的教学反思是一定要建立在实际的教学基础之上的,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趣的零教学反思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1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已经学会应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便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这部分内容也充分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是学生在面临各种困难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逐步形成发现数学规律的意识。
3、感受数学的奇妙,养成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与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反思如下: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将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成闯关活动,让学生在闯关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观察算式的特点,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猜测
当学生面对四个算式:1×1= 11×11= 111×111= 1111×1111=学生认为数位多的要用计算器算,数位少的可以口算。
教师适时提出质疑:是不是所有复杂的算式都能用计算器来解决呢?把学生带入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中,认真思考:111111111×111111111=?学生独立解决,结果答案不一样,教师再次提出质疑,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测。
然后再猜一猜111111111×111111111=?全班交流,找规律,解决问题,最后进行验证。整个过程,让学生大胆的质疑、猜测、发现规律,验证。
三、指导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
在教学“奇妙的宝塔”环节,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比较算式——找出算式特点——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习方法。并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第一关主要是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第二关,放手让学生探究,懂得学以致用。
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
“观察分析、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从而培养
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能力。具体体现在:999999×999999=?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如:第三关:奇怪的142857,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这组算式奇怪,奇怪在哪里呢?
五、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数学规律局限性
在第三关“奇怪的142857”中,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142857到底奇怪在哪里?从而全班交流。进而通过观察142857乘7、乘8……,并比较,发现142857乘7、乘8……并不存在这样的规律了,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900987654321,让学生体会有些数学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局限性。
总之,本节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算式背后的规律,更让学生学会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教师的教学投入不够,教师的教学状态不够活跃。
2、课堂中教学环节过渡还不是很自然,数学语言缺乏准确性和严谨性。
3、不能很好,灵活地处理课堂问题。没有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在第二关的教学探索中,不够放手。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2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中应更多的让学生讨论并交流算式和得数之间的联系,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以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2、教师的语言应更加具有儿童化。教学的'整个环节是设置在一个闯关游戏当中。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更加具有儿童化才能激起学生更多的兴趣。
3、在小组活动中应更多的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培养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4、前面用时太多,在第四关中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逐一进行改正,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3
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有趣的算式》,本节课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合作探究式的学生活动,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设计有层次。 本节课中教师以如来佛祖给孙悟空出难题的故事作为情景导入,设计了三个关卡,每个关卡是难度不同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整节课始终贯穿重难点,重点是发现规律,应用规律,难点是如何去找规律。从简单的1×1,11×11……到最后的111111×111111一步步的去找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 二、探究新知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第一关游戏中1×1=1,11×11=121,111×111=12321……当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再教师继续出示第二关999999×999999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中已经出现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这时候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正向的找规律,而是循序渐进的增加了难度。如 ____×____=99999980000001,或是999×999积是几位数这样的问题,学生都能准确的`解决。并且教师还设计了你问我答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和规律有关的算式让同学来回答,巩固知识点。这一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之后的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本节课中,教师很少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都是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如在探究9×9,99×99,999×999是否有规律时,教师采用的是同桌两人合作的形式,一个人按计算器,一个人记录,再两个人一起找规律的分工方法。去推算999999×999999的结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好玩。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4
?图形与位置》的复习是基于学生学习掌握了前后、左右、上下,以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运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等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识别简单的路线图、以及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和回顾。通过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堂中,因为学生已经具有了的图形与位置的认识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我设计本节课教学模式,在整理部分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在练习部分让学生算一算、画一画、讲一讲等多种方式,重点复习比例尺的计算,扎扎实实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构建知识的体系。整体上来说效果不错。
但也有遗憾,本打算当学生课前先忆一忆,由于某原因没来得及布置,课上我又担心时间问题,自学指导成问答式了,犯急。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我联系“美丽的图案”这一生活中的实例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通过开展欣赏、找图形、摆图形、设计图案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兴趣最浓的是最后一个环节,用所学的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出许多用几何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觉得不足之处是面向全体做得不够好,由于时间的原因,没能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的机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给他们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6
课文的第一节介绍了科学家达尔文,我在请学生读课文之后相互讨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什么词?在学生交流反馈之后,我又接着这样问:为什么说达尔文是为著名的科学家?他是怎么会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呢?这样的提问,会换起学生对科学家达尔文的好奇,使得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达尔文。
带着这样的情感,学生再读课文第二节。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世界,让孩子在朗读中理解达尔文发现的奇特现象,并利用孩子爱表演的特点,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三种昆虫在大风中的生存状态,通过孩子们的.表演,孩子们形象的知道了为什么翅膀特别大的和没有翅膀的昆虫能在小岛上存活下来。有效的突破了难点。读了课文达尔文的发现之后,我让学生演一演达尔文,把那种“奇怪“的感觉说出来。由于学生非常投入: “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种翅膀小的昆虫的,怎么会在这个岛上就看不见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从语气到表情,学生可以说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础上,老师悄悄过渡:“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学是那样的自然而活泼。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7
国庆前一天上了《有趣的发现》一课。本以为这篇课文孩子会没有多大兴趣,但事实却是出人意料的。
我从有趣一词入手,先在黑板上写下“有趣”一词,让学生说说在你身边有哪些有趣的事。孩子都积极想说自己身上的有趣的事(有孩子说和爸爸去旅游,结果爸爸是穿着拖鞋去的。)孩子们都哄堂大笑,很开心。孩子很快融入了课堂。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都在我的掌控之下。顺势我又在黑板上写下“发现”,导入今天的课题。我问孩子“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孩子读书的兴趣,孩子饶有兴趣的开始读书,之后我开始检查孩子读字词的情况。这时就有个别孩子开始注意力不集中,开始做小动作。而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点名,批评。而是让他来读词语(孩子在家都预习过了,所以读得很好)我就对他进行了表扬“你读得真准!如果你能放下手中的东西,眼睛看黑板,那你会更棒的!”这时,孩子很乖,很听话,立即放下手中的东西,身体坐得特端正,注意力又回到了我这里。
在让学生理解“著名”一词时,我先用找近意词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接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他们说说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体育运动员,再让他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人。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去理解。虽然没有对于“著名”一词的讲解,但从孩子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了这个词语。
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是成功者,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8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研组老师们听课后向我们执教老师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争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让你收获更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盘古教学反思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