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读后感

泪与笑读后感2000字5篇

其实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其实和观后感差不多,读后感是我们要依据名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感悟所写的文章,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泪与笑读后感2000字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泪与笑读后感2000字5篇

泪与笑读后感2000字篇1

决定执笔写《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前,我在豆瓣网上读了大量书评,看到了大多数书评都在赞誉哈桑的单纯、忠诚、纯良和正直。

或许,许多人会感动于小说第一页的一句话——"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

听上去,这是多么忠诚的爱。

然而,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却痛苦起来,我讨厌这个句子,以及这个句子中对哈桑这种情感的赞誉。

因为,这让我想起最近常在我脑海盘旋的一个词汇——爱的炮灰。有时,我们会甘愿做一个人的炮灰,觉得那样才有爱一个人的感觉;有时,我们会要求别人做自己的炮灰,以此来证明这个人的确爱自己。

当阿米尔,抑或作者在怀念"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时,其实就是在渴望哈桑做自己的炮灰。

阿米尔少年时的确有这样的渴望,他和哈桑有过以下一段对话:

"我(哈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

"真的吗?你会那样做?"

"做什么?"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

"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不过我怀疑,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

哈桑的反问令阿米尔尴尬,他宁愿自己没有质疑哈桑的忠诚。然而,哈桑不久后还是做了炮灰。

那是阿米尔12岁哈桑11岁时,他们参加喀布尔的风筝大赛,这个大赛比的不是谁的风筝飞得更高更漂亮,而是比谁的风筝能摧毁别人的风筝,最后的幸存者便是胜利者,但这不是的荣耀,的荣耀是要追到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

这一次,阿米尔的风筝是最后的幸存者,而哈桑也追到了最后一个被割断的蓝风筝。阿米尔无比渴望得到这个风筝,因为他的愿望是得到父亲的爱,他认为这个蓝风筝是他打开父亲心扉的一把钥匙。

哈桑知道阿米尔的愿望,为了捍卫这个蓝风筝,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也想得到这个蓝风筝的坏小子阿塞夫和他的党羽侮辱,这是阿富汗男人的羞辱。这时,阿米尔就躲在旁边观看,孱弱的他没胆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哈桑把那个蓝风筝让给阿塞夫。

于是,哈桑就沦为了阿米尔的炮灰,他付出了鲜血、创伤和荣誉,而换取的只是阿米尔与爸爸亲近的愿望得以实现。

阿米尔明白自己的心理,他知道胆量是一个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他的确在想: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

哈桑知道,阿米尔看到了他被凌 辱而未伸出援手,但他还是选择一如既往对阿米尔奉献他自己。

所以,当阿米尔栽赃哈桑,造成哈桑偷了他的财物的假象时,他捍卫了阿米尔的荣誉,对阿米尔的爸爸说,这是他干的。

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在做阿米尔的炮灰。当时,他被拉辛汗叫回来一起照料阿米尔的豪宅,但塔利班官员看中了这栋豪宅,并要哈桑搬出去,哈桑极力反对,结果他和妻子被塔利班枪杀。

做阿米尔的炮灰,这主要还是哈桑自己的选择。

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爱一个人,多是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如果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越多,我们对这个人就越在乎,最终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甘愿为他去死".

或许,喜爱《追风筝的人》的一些读者会对我这种分析感到愤怒,觉得我并不理解这样一种伟大的情感,但通过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言语,我们会看到,导致这种奉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深深的恐惧。

哈桑为什么甘愿去做炮灰?

当知道了哈桑是自己的弟弟后,阿米尔去了喀布尔,从已成为塔利班官员的阿塞夫的手中将索拉博带回了巴基斯坦,而代价是险些被阿塞夫打死,如若不是索拉博用弹弓将阿塞夫打成独眼龙的话。

在巴基斯坦,阿米尔求索拉博跟他一起去美国。索拉博一开始没答应,并说出了他的担忧:"要是你厌倦我怎么办?要是你妻子不喜欢我怎么办?"除了阿米尔,幼小的索拉博已没有其他亲人,这时,他作为一个孩子产生这样的担忧不难理解。

不过,在我看来,这更像是索拉博在替父亲说出他的心声。原来,哈桑之所以做炮灰,为了阿米尔的一个蓝风筝而被凌 辱,为了阿米尔的豪宅而和妻子一起被枪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担心阿米尔会厌倦自己,会不喜欢自己。

这就很像一些家庭,那些最不受宠的孩子,反而常是最"孝顺"的孩子,他们在成年后为了得到父母的欢心会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以至于严重忽略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的幸福。

绝大多数孩子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汇是"妈妈",而哈桑说出的第一个词汇却是"阿米尔".这个细节的直观理解是,哈桑将阿米尔视为最亲近的人,象征性的理解则是,阿米尔是哈桑的"心理妈妈".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获得"心理妈妈"的爱,为了达到这一点,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哈桑不例外,阿米尔也不例外。阿米尔说出的第一个词汇是"爸爸",那么爸爸就是他的"心理妈妈",为了获得他的爱,阿米尔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并最终不惜将哈桑牺牲。

阿米尔渴望哈桑做他的炮灰,哈桑则主动愿意做阿米尔的炮灰。

然而,任何一个人都不值得另一个人做炮灰。

因为,奉献者的生命重量会压得接受奉献者喘不过气来,后者会发现,除非他给以同等分量或更多的回报,否则他心中总会有歉疚。

或许,亏欠感是我们最不愿意有的一种心理,而如何处理亏欠感便成了左右我们人生道路的一个关键。

哈桑是阿米尔的爸爸和仆人阿里——其实她和阿米尔的爸爸也是自幼一起长大,也是情同手足的妻子偷 情而来的私生子,他无法公开承认哈桑是自己的儿子,这令他心怀歉疚。为了弥补这种歉疚,他的办法是用他的财富和力量慷慨补偿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对此,拉辛汗形容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这是少数人处理歉疚的办法,尽管这不是的办法,但这仍然称得上是勇者的道路,而更多人的办法是阿米尔的道路——贬低或逃避自己亏欠的人。

当躲着看哈桑被阿塞夫凌 辱时,阿米尔一时成了"种族主义者",他先是觉得为了用蓝风筝赢取父亲的爱,牺牲哈桑是必须的,接下来,当心中出现一刹那的犹豫时,他对自己说"他只是个哈扎拉人(阿米尔是普什图族人,很多普什图族人对哈扎拉族人有歧视)",这就是贬低。通过贬低奉献者的生命价值,接受奉献者的愧疚感降低了。

这种贬低心理是很常见的,我们既可以在文艺作品中,也可以在自己生活中发现这样的故事——那些只付出不索取的人,他们很少会得到接受他们帮助的人的尊敬,甚至一些人对恩人的仇恨胜于对其他所有人的仇恨。

有些人的愧疚感会彻底丧失,于是一切人均被他们贬低为炮灰。阿塞夫便是这样的人,他没有底线地凌 辱一切弱者,因为他的世界中只有他一个人是人,其他人都不存在。

阿米尔知道,自己身上有阿塞夫的影子,所以他梦见阿塞夫对他说:你和哈桑吃一个人的奶长大,但你和我是兄弟。

不过,阿米尔毕竟不是阿塞夫,他无法逃脱愧疚感的折磨,这种愧疚感显示他仍然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泪与笑读后感2000字篇2

在读完了儒尔凡尔纳的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与《地心游记》后给凡尔纳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促成《海底两万里》这部“海洋小说”的直接动因。而且凡尔纳自身也对海洋怀有特殊的感情。他先后拥有3条小船,在凡尔纳购入“圣米歇尔”号时,正赶上写《海底两万里》。他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比凡尔纳以前所写的《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和《从地球到月球》等以“上天入地”为题材的小说都要精彩。

小说从海面上有“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轮船,搅得人心惶惶,到主人公亲自去捉“海怪”,最后发现是尼摩艇长的潜艇“鹦鹉螺号”后来主人公与鹦鹉螺号一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沿拉美海岸北上,有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娜威西海岸的大漩涡中。在将近10个月的海底旅程中,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12公里的航速,让我们大家饱览到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佩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

这部著作概括现代科学积累的有关地理、地质、物理、天文的全部知识,以它特有的迷人方式,重新讲述世界历史。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当我初接触这本书时,就被它所深深吸引,凡尔纳通过想象从全方位扣住了我的感官神经。我全身心地溶入了进去,海底森林中的围猎,海底煤矿的挖掘,对抹香鲸的猎杀,对南极的探险-------一切的一切,以四四方方的黑体字形式展现在我的眼前,而给我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南极的冒险。冰山的下部在水中消融大半后便会翻转过来,而“鹦鹉螺”号便被固在了这样的一个管状冰洞中,尽管储存舱中储存有压缩空气,但由于不能到海面上换气,只能支撑三天,于是艇长派人在最薄的十米冰层进行挖掘,然而,需要四天的工作和只够三天的空气形成了矛盾。凡尔纳利用主角的心理活动,牵动着我的心,我竟如身处其中一般,一阵憋闷,几欲窒息,那是一种动人心弦的噩梦,那种体验是无人能及的,它仿佛是世界的另一个端点,另一种极端。

泪与笑读后感2000字篇3

古人云“开卷有益”。假期陪女儿逛书店,我买了一本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

是的,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他告诉人们: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他不仅提出了浅显易懂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继续生活、工作的脚步。

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或许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现在看了李老师的“成功”学后,体会到: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与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抉择,但不需要为压力过重而苦恼,更不需要为了失败而哭泣,也不要让事情来主宰我们,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来主导、推动事情往更好的方向进展。

最后李开复博士认为: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形式不同,成功的意义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令人瞩目还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距。而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改变思考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做最好的自己。

读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实做好自己并不难。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工作经常陷入一种疲劳的状态,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搞得自己觉得很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开始经常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减少了,这种心情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师的影响,“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

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我经常想: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多么简单多么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我当初就没想到呢,想想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难免会与人产生摩擦,如果我们只盯着别人的错误,那么只能让矛盾越来越激化,但是我们如果想别人的优点,就会使我们很快的冰释前嫌,问什么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与老师的身上就这么不可调和呢?其实还是缘于“爱”,如果我们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师生关系会不会更和谐一点呢?在众多的压力与竞争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积极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一样可以做到优秀。

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优秀。我们更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怨天忧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泪与笑读后感2000字篇4

还是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我就曾经看过《呼啸山庄》这本书。当时年纪还小,涉世不深,也没有经历过感情上的波折,所以对大凯塞琳、希斯克利夫和林顿之间的情感纠葛觉得很有些不可思议。如今重读这本书,心中感慨很深。

艾米莉笔下描绘的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啊!他们生活在荒原上,感情强烈、执著,不加任何掩饰,有时甚至达到了残酷、惨烈的地步。

漂亮的女主人公凯塞琳出生在一个古老的,逐渐败落的农场主家庭中。父亲在世时家庭生活还是比较温暖的。家人的疼爱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使她养成了任性、放纵、调皮而又善良的复杂性格。她会像个野孩子那样在荒原上狂奔,不停地发脾气,惹人生气;也会安安静静地坐在你的身边听你讲故事,或是陪着你流泪、安慰你使你不再伤心……如果不是希斯克利夫的出现,她也许会就这样慢慢长大,然后找一个爱她的人(如林顿)安静、富足,在旁人的眼中甚至是美满地走完这一生。可是宿命是无法抗拒的,她遇到了一个“比她更像她自己的人”(凯塞琳语)——希斯克利夫,正是这个人改变了她的一生,让她的感情大起大落,最终在极度的痛苦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来谈一谈文中真正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这是个谜一样的人。他的出现就极富传奇色彩:他是凯的父亲老恩肖在去利物浦时捡回来的流浪儿。他无父无母,说不清来历,只有与众不同的黑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让人猜测他可能是印度或吉普塞人的后裔。这个来历不明的孤儿,让老恩肖的家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首先是这个孩子孤僻、内敛的性格并不讨人喜欢,家里的其他人包括仆人都会有意无意地排斥他、欺付他(只有凯塞琳除外,她和希斯克利夫相处的很融洽)。其次是老恩肖对他产生的奇怪的感情:晚年的老恩肖非常疼爱和相信希斯克利夫,生怕别人会对他不好。而老恩肖的这种态度引起了他的儿子——辛德莱的强烈不满,两个孩子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为了保持家庭的和睦,老恩肖把儿子送到外地去念书,意图平息纷争,却不料为日后种下了更大的祸根。老恩肖去世后,辛德莱回来成了家庭中的主人。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再加上无人约束,辛德莱将自己心中的愤恨加倍发泄出来,希斯克利夫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不但如此,辛德莱的妻子体弱多病而且有些神经质,她情绪上的不稳定严重地影响了辛德莱,而辛德莱又把这种痛苦转嫁到了希斯克利夫和想帮助希的凯塞琳身上——此时的希斯克利夫已经沦为家里不花钱的奴隶了。现实的残酷,在希斯克利夫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所幸凯塞琳始终对他不离不弃,与他患难与共,这让希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随着时间的增长,恶劣的环境让希斯克利夫成了一个野蛮、粗鲁、贫穷、下贱的人,而凯塞琳痛苦地看着希的变化却无能为力。她已经意识到如果和希生活在一起他们将沦为一文不值的乞丐。凯不甘心沦落于此,她要想办法改变自己和希斯克利夫的命运,她要让希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人。这时,俊美,优雅而又富有的林顿出现了。他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凯,甚至愿意忍受凯的粗鲁和坏脾气。凯决定嫁给林顿,以达到帮助希的目的。但这个决定的做出是极为痛苦的。正像凯塞琳自己说的那样“我对林顿的爱就象林中的绿叶,时间会让它逐渐褪色;而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却象永久长存的岩石,并不供你赏心悦目,却让你少不了它。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时时刻刻在我心里。”“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样的,而林顿的却大不相同,像月光和闪电,像霜和火一样不同。”凯塞琳的决定深深地刺痛了希斯克利夫,他知道了凯的决定后失踪了。而他的失踪又深深地刺伤了凯。他走后,凯大病一场,身体与精神状态一落千丈,极不稳定。

几年后,已嫁做人妇的凯又见到了暴富的希斯克利夫。就象他的身世是个谜一样,没有人知道他是怎样发家的。他的出现让凯塞琳极为惊喜,她竭力想让林顿一家接纳希,她甚至利用林顿对自己的感情,强迫她的丈夫做到了这一点。但此时的希斯克利夫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任人宰割的穷小子了。除了对凯塞琳的爱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深厚以外,他对辛德莱和林顿的恨也越来越深。希斯克利夫开始不择手段地报复这两个家庭的其他人。希的疯狂地报复让凯极度的痛苦,更让她身体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她不但患上了危险的脑膜炎,而且精神方面也面临崩溃。最后希斯克利夫强烈的爱憎终于将他最爱的人送上了绝路——凯在受到强烈的刺激后,精神彻底崩溃。生下不足月的小女儿后,她在既不认识林顿,也不思念希斯克利夫的状态下永远地离开了这个让她留恋又让她诅咒的世界。

凯塞琳的离开深深地伤害了两个男人——希斯克利夫和林顿。但是同样的伤害却在两个生活际遇完全不同的男人身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林顿顺从了命运的安排:他不再计较别人给他的伤痛,能够到另一个世界与凯塞琳相聚,成了他最大的愿望。他平静地生活了下去,将所有的爱给了小凯塞琳,让她无忧无虑地健康长大。而希斯克利夫则正好相反。凯的离世,将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爱和牵挂都带走了,他的内心充满了绝望和痛苦——他需要给自己活下去找一个理由,于是将两个家族的财产据为已有,从精神和肉体上彻底摧毁两家的后人,成了他继续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理由。他残酷地对待辛德莱的儿子哈里顿和林顿的女儿小凯塞琳,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由于是林顿的妹妹的孩子的缘故,他更加残忍地对待他。他在利用自己的儿子得到了林顿的财产后,就任凭身患重病的他自生自灭。

至此,似乎一切都在希斯克利夫的掌控中:他成功地将仇人之子踩于脚下,让他们加倍偿还他们父辈欠的债,他应该感到志得意满。但事实上他丝毫没有感受到成功实施报复活动后的快感。面对和姑姑越来越像的哈里顿,及他和小凯塞琳之间产生的纯真爱情,让希斯克利夫越来越不安,因为他在两个年青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希斯克利夫开始想方设法躲开这两个年青人,因为这两个人让他产生的联想实在太过于痛苦。强烈的复仇愿望和天良把希斯克利夫的内心变成了地狱。

希斯克利夫不想复仇了。他做到了他想做的一切,可到头到来却发现自己变得更加空虚——他不再想吃饭、睡觉,一切的日常生活都对他失去了吸引力,凯塞琳的幻象如影随形,时时刻刻纠缠着他——这曾经是他梦寐以求的。最后希斯克利夫出人意料地死了,在他正当壮年的时候,追随他的凯塞琳于地下——甚至连医生也对他死于什么疾病感到莫明其妙。我只能说希斯克利夫的死不是肉体上问题而是精神上的毁灭,就象一个人已经完成了在这个世界的任务,应该到另一个世界去了那么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斯克利夫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他不但主宰了自己的生也主宰了自己的死,虽然他使用的方法过于残酷,让人憎恨。

纵观《呼啸山庄》中这三个年青人的爱情悲剧,其实和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密不可分的。

凯塞琳是一个善良而娇纵的女孩。她用生命爱着希斯克利夫,但她无法忍受一无所有的生活。她试图通过自己的婚姻帮助自己最爱的人,但她却不明白感情是双方面的。她以为自己牺牲自己帮助爱人是一种崇高境界,却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最残忍的背叛,是她的绝情造就了后来的希斯克利夫。也许直到死她都不明白自己才是这场感情悲剧的制造者。

希斯克利夫从一开始出场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到成年的他再出现时简直就成了一个复仇的工具,一个被恶魔附身的人。但其实他是这个故事中最可怜的人。从小孤苦伶仃,被老恩肖收养后又遭人嫉恨,被人虐待。而老恩肖看似疼爱的做法,恰恰为他离世后无人照顾的希斯克利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常年生活在非人的环境中使希斯克利夫养成了冷酷、坚忍、顽强的性格。如果说在他的生活中还有一点希望和温情的话,那就是凯塞琳——他活着仿佛就是为了凯塞琳!后来凯的绝情背叛对于希斯克利夫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凯让希斯克利夫不再相信任何人——虽然他依然深爱着凯,但在潜意识还带着强烈的恨。所以当后来再和凯相遇时,他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从理智上来说,他并不想伤害岂塞琳,因为这是他唯一爱过的人,而且就在她背叛了他以后,他依然爱她;但是由于她的背叛,他也恨她,所以,当希斯克利夫在实施他的复仇计划时,他也在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凯塞琳,从而加速了凯的死亡。人们常说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希斯克利夫的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永恒而深邃;他的恨像愤怒咆啸的火山,足以摧毁一切。这种如水火相遇般强烈的感情,到后

来不但摧毁了别人也摧毁了他自己。可以这样说,希斯克利夫这一生都生活在邪恶和良知的痛苦交锋中,无论胜也好,败也好,他注定都是最后的输家。

泪与笑读后感2000字篇5

?城南旧事》犹如一滴清水,净化了我的心灵。

——题记

读完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感觉受益匪浅,便马上写下了自己心中的一点感触。“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深处,《城南旧事》就像一滴清水净化了我心中的太阳。

在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我和好朋友方小雨一起来到人民广场。穿着溜冰鞋的我俩就像刚被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自由,我俩一边溜冰一边说笑着。滑到转弯处时,突然迎面冲过来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见他横冲直撞地滑过来,我顿时慌了手脚,忘了控制自己的步子。终于我们撞在了一起,两人都摔了个四脚朝天。“哇”小男孩大声地哭了起来,我也疼得龇牙咧嘴的。我把小弟弟扶起来,只见他扶着自己的屁股还在哭。他的哭声使我更加惊慌,如果他的爸爸妈妈跑过来责骂我,我就百口莫辩了。想到这些,我赶紧拉起方小雨的手,一狠心,头也不回地往外溜走了,任凭那位小弟弟还在后面哭泣。晚上睡觉时,我却一点儿睡意也没有,满脑子都是那位小弟弟哭泣的情景。我真后悔,可是已经是覆水难收了。

看了《城南旧事》,主人公英子的言行涤荡着我的心灵,那位小弟弟的哭声又回荡在我的耳边。英子出生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大家庭里,她从小就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疯子”秀贞被周围的人唾弃,英子却伸出了稚嫩的手,与她成为好朋友,还竭尽全力帮助秀贞找到她的孩子——小桂儿,英子还把自己心爱的钻石表送给她们作盘缠。英子的爱心和热情温暖着每一个人,冬阳下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桂儿、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英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而我却不敢面对困难,不肯付出自己的爱心,把那个受伤的小弟弟扔在了那里。愧疚越来越深,决心也越来越强,我要学习英子,让自己的爱心和热情付诸行动。

那天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街,我们站在十字路口正准备穿过绿灯。猛然抬头间,我发现街对面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正徘徊着,手里的拐杖不停地敲击着地面,他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迈开步子。老人欲走又止,急得大汗淋漓。我没等爸爸妈妈反应过来,就飞快地跑向马路对面,急得妈妈拼命在后面叫我不要跑。等我跑到老人面前,我便气喘吁吁地对老人说:“老爷爷,别着急,我来扶您过马路。”老爷爷乐得颤巍巍地连声道谢,我搀着老爷爷过了马路。虽然我因此又多等了一个绿灯,但是我的心里非常轻松快乐。

付出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原来是如此愉悦。

英子,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不断鞭策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像金子一样闪光,像玛瑙一样纯洁,像水晶一样透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村入党申请书2000字通用5篇

大学入党申请书2000字5篇

入党申请书范文2000字推荐5篇

演讲稿工匠精神2000字5篇

2000字转正申请书通用5篇

国家申请书2000字5篇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2000字6篇

简爱读后感2000字7篇

入申请书2000字6篇

感恩演讲稿2000字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531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