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读后感

拆书法读后感5篇

想要写出令读者有共鸣的读后感就要认真把原著读完,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强化同学们对书上故事的认识,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拆书法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拆书法读后感5篇

拆书法读后感篇1

相信简单的力量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更新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因此,对我们的学习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遗憾的是,心理学家的研究却给了我们相反的结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1小时后,记忆量降为44.2%;1天后,记忆量降为33.7%;6天后,记忆量仅存25.4%,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幸运的是,我们同样可以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应对。有的时候,简单到只需要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一元化笔记读书法。这套方法不但超级实用,而且超级简单,但其创造者却并不简单。奥野宣之,日本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显而易见,奥野宣之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和工作,然而不一样的是,他通过笔记本这样一个简单的工具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率,从而事业也更加成功。

那么,就让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他所创造的这套实用、高效却又简单的笔记读书法。一言以概之就是:用一个普通的笔记本将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重读这五个步骤全部囊括其中。

1.选书。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而选书,就是这一途径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平常是怎么选书的呢?书名、作者、广告、包装、畅销?这些随便选的书无疑会削弱我们读书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正因如此,我们读完这本书的可能性也是极低的。所以,奥野宣之认为,我们应通过记录掌握选书的主动权。而主动权的掌握只要一个简单的方法-“随想笔记”。跟书有关的信息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里,看电视、跟朋友聊天、走在街上触景生情的时候,都可以随时记录。不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只要按照时间顺序将它们排列在笔记本上就够了。我们还可以将报纸上的书籍广告和书评、书店里分发的传单、新书里夹着的出版清单和杂志上刊登的书籍推荐专栏等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中,稍加整理,就会形成一份想读的“购书清单。”

2.购书。这就简单了,要么去实体店,要么网上购买。但无论是哪种方式,我们都不会漫无目的地浏览,而是更有针对性的从“购书清单”中购买。这就避免了被书的腰封和广告吸引,一时冲动买下不一定会读的书,在这之前,我们还可以再进行一次确认,这本书是否“一定要买”。经过沉着冷静的自主思考,主动地选择图书,这样更能在读书时获得满足感。通过做“随想笔记”、“ 购书清单”这样的事前准备,我们就可以在选书、购书时彻彻底底的掌握主动权。从而为后面的“读书”、“记录”、“重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读书。显然,这是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的应对前文所提的“遗忘曲线”,做读书笔记是必要的。相信大家也知道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只是难以坚持。对此,奥野宣之给了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从一句话开始。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而不是模仿评论家的做法,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反过来说,如果有些信息对自己来说无关紧要,那就干脆丢掉。读书的重点是自己认为哪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从这一点来看,写在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可以只是一句话。为此,我们只需要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就可以了。正因为写得这样简单,就更容易坚持下去,而“能坚持下去”又是做好笔记、参考笔记,进而活用笔记的前提。

4.记录。这一步很有意思,也很简单。一边通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重读时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再读时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普通直线表示重要,波浪线表示非常重要,圆圈表示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做好标记后,可以暂时把书堆放在桌子上,准备有空的时候做读书笔记。大家可能觉得很麻烦,其实不然。因为我们这几个步骤不是一次完成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分次完成。换句话说,通读、重读、再读与标记是分别进行的,可以跨越很长的时间,也可以同时读几本书,只要都按相同的步骤进行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做读书笔记的时间还要靠后,这时我们要做的笔记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了,在这之前我们不但进行了重重筛选,而且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记下的自然是书中的精华。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奥野宣之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是日本的一道特色料理,以金枪鱼、葱段为材料烹制的火锅,其中葱段属于配菜而非调料。落实到笔记上就是“摘抄 评论”,将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完整的摘抄下来,并用“○”表示;将自己对摘抄部分的感想记录下来,并用“”表示。这时,这道属于自己的特色读书笔记就完成了,不但保留了原书原貌,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并且标记清楚,为日后的重读和活用做好了准备。

5.重读。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已经成为一次成功的体验,而重读就是把这次读书体验利用起来,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以达到活用的效果。对此我们可以简单的进行,比如“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重读笔记不需要花费大段的时间,只需要花几十秒就可以全面浏览了,同样是重读,这可比重读一遍原书要简单多了。而且每重读一次,每增添一条评论,都是加深理解、开放新视野的好机会。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想要简单回顾时,重读笔记就可以了;想回忆起更多时,可以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想从头开始看起时,可以重读原书。而这些重点段落已经通过折角、标记、摘抄做到了,多简单实用啊!

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需要五个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与重读。而这些统统是记在一个笔记本上的,这样不会显得很乱,没有章法吗?恰恰相反,这正是奥野宣之的高明之处,他将其称之为“信息一元化”。打个比方,如果同时使用三四个钱包,不管多认真整理,也有可能会想不起到底哪个钱包里放着医保卡。那么相反,如果只有一个钱包,完全不去整理,把收据、会员卡等全都塞进去会怎样呢?只要把钱包里的东西倒在桌子上一样一样地查看,就一定能找到医保卡。多简单实用啊?以前我有好几个笔记本,有记日记的、有记读书笔记的、有记专业知识的、还有记工作日程的,有时因为找不到专门的笔记本而想着“等一下找到再记”,结果是每一本都在记,每一本都记不完,最后就不了了之了。“只要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找不到的话,那就是没有。”多么简单、多么有力量啊!

读书笔记可以简单的从一个笔记本开始、从一句话开始。同样的,读书也可以从简单的开始,在我们读古典名著或内容较难的书籍时,完全可以从漫画版、解说版、图解版、精编版开始,因为欲速则不达,其实读三本好懂的书比读一本难懂的书要简单得多。这又会燃起我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而不至于从一开始就被迫放弃,最后一无所获。

随着我们读书量的增加,有一种情况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那就是:同类型的书不同的观点。以前,我会把书都找出来重读,再归纳总结。但现在不用了,因为重读“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可以做到了,在回忆起当时的所感所悟时,又可以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再加工,就像让几本书互相争论,最后由我自己来做评判。不但能更新知识,更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这大概就是奥野宣之所称的“读书笔记是一剂解忧药”的原因吧!

我们有理由相信:奥野宣之创造的不只是一种读书笔记的方法论,更是一种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催化剂。

这种方法简单到,我们可以随时开始,易于坚持。那就让我们先从读书笔记开始吧,就像我们上小学时,每做一次广播体操,就可以在卡片上盖一个印章那样,让我们的读书笔记都罗列上红色的印章,让我们相信简单的力量!

拆书法读后感篇2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我小时候印象中的书法就是写毛笔字了。看到老师拿着大大的毛笔,大手一挥,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就出现在白纸上,煞是羡慕,但是到底怎样写,怎样读帖却是云里雾里。老师多是临时代课的,对毛笔字的要求不严格,我们有毛笔的就用毛笔写,没有毛笔的就找一个小棒,沾着前后位同学的墨汁,在本子上信马由缰,对于写“上”“人”自觉得很好写,横平竖直就可以,对于笔锋、运笔、收笔等书法术语全然没有概念,那时毛笔是一角、两角钱买来的,墨汁也是最廉价的带着臭味久无人问津的,所以写完毛笔字后,教室里洋溢着难闻的气味,我们的手上、脸上、衣服上沾满了,黑黑的臭墨汁,看着自己写的歪七斜八的字傻乐,只是好玩,倒没有太大的兴趣。

现在每当走过学校的书法室,闻到那飘散过来的淡淡的墨香,看着那些中规中距或站或坐的小学生,跟着书法老师有模有样的临帖习子,挥毫泼墨的写出大幅的作品,心中的羡慕之情无法言表。

直到后来上了师范学校,才知道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了解了一些书法家,更深刻的体会到描摹临写在书法中的重要。才真正的体会到“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那时我才开始真正的写毛笔字,每天基本功练习都会按老师的要求认真读帖,用心临摹,享受着墨香,享受着汉字的美,享受着写字带来的宁静致远。“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学生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墨香的学校中学习、生活,一定的写好人生每一笔,真切体会写好一个真正的“大”“人”的益处。

拆书法读后感篇3

两周前花一个下午读了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中午趁午休搜了搜书评,看到江弱水的《撕扇记二:美言还是不信的蒋勋》有点意思。

我对蒋勋其人不熟,初读《汉字书法之美》的时候觉得文笔大抵就是“主观浪漫主义”吧。江弱水引用张大春的《书法之美是知识,不是呻吟》也是蛮有趣。不过我已把此书定位为主观的文化随笔而非严肃作品后也不怎么排斥。

有了对于这本书的总体定位后,读起来就很顺利。在煽情的文字下看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甲骨差点遗失,看《祭侄文稿》哭安史之乱什么的……反正就是发散发散思维,自我升华一下。

本书细节处的问题江弱水那篇文择了好多,虽然也看到有人骂江弱水酸腐炒作,但是我还是赞同严谨对待细节。不过把《汉字书法之美》当做别人主观的文化随笔,外加自己的历史常识还在,其实这些细节也不是太困扰。

说个总体印象,《汉字书法之美》一书文字浪漫煽情,历史细节有含糊处,汉字演化部分不够严谨,书法赏析有认字错误并且偏作者主观,后附云门舞集和书法教育的部分写得空泛主观。

作为文化小品可读,浅显了解汉字书法可读,假日消磨时间自我升华可读,不必认真当做学术著作来读。

看完本书我还是有个人收获的。作为一个肤浅观众,我一直喜欢端方小楷,对行书与草书不太会欣赏。本书对于我的益处是稍微提升了一点对行书的理解和欣赏力。

还有年底云门舞集有一场在厦门的演出,我会考虑去看看。

拆书法读后感篇4

现在的社会进步如此之快,网络交流如此发达,还需要练习写字、练习书法吗?大家日常交流也不靠书信往来,都是用手机、ipad或者电脑,通过微信、微博什么的来进行,很少动笔。甚至,大部分人连读书也比较少,更多的是听书,或者看微信短文,时间这么宝贵,怎么可能还有大段的时间来练习书法?现在学书法还有意义吗!

看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以上的疑问或许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我却像掀起大戏台上幕帘的孩子,不经意间看到了后台里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精深博大!

个人觉得中国书法,即使在现代社会还是非常有用的。

第一,书法能提高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审美能力。从元朝开始,延续到明清,中国的诗书画,就基本上合三为一。书法由原来的交流工具,变成了艺术表达。比如颜真卿写的《祭侄子文》,是对自己年轻的侄子在战乱中被杀的哀悼,这篇悼文是其在最悲痛时的情绪表达,甚至还保留了涂改的墨迹。这样的书法看上去混乱,实则因为寄托了作者浓烈的情绪,因而显得更加能够打动人心。当相隔千年时光的人们被书法中蕴含的感情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

还有,中国的建筑和书法是互相融合的。西方的建筑,不会在门头挂个“卢浮宫”几个大字。但中国的有名的建筑,会先写上“故宫”、“天下雄关”,然后还有无数牌匾对联等你去欣赏。再有,西方的建筑,追求向上帝的无限接近,追求垂直线的上升,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而中国的农耕社会,重视土地,追求对土地的无尽占有,于是建筑倾向于水平方向的拉伸。这样的建筑美学,对应于书法是汉代隶书的波磔,左撇曰波,右捺曰磔,正像是屋檐飞张翘起。

中国绘画经常化竹子,画中的叶子,其实就是抽象化的书法笔法,如撇似捺。画上提首诗,书法边上配点画,甚至在画面上印章成堆,收藏者于空白处签名,一幅字最后变成书法、绘画、诗词、印章等中国传统美学的综合体。

第二,书法与生命相通,书法是修行。

高明的书法家能通过书法,来获得对世界的感知。比如卫夫人在教王羲之《笔阵图》时,她用把“点”字注解为“高峰坠石”。高山上石头的坠落,有形状、有重量、有速度、有气势,一个点可以体验到牛顿的万有引力,一个字能体悟一段人生也就绝非虚言了。《笔阵图》里,把横叫“千里阵云”,从中学习开阔的胸怀,把竖叫“万岁枯藤”,让我们知道强韧的坚持……

我们训练自己正襟危坐,训练自己握笔的姿势,训练自己屏蔽写字时心里的慌乱。这种对肌肉的控制,训练出一个人精神的专注,这其实就是修行。

第三,书法之美,蕴含人生哲理。

练字的字帖上,方块汉字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九宫格,我们写字总是隐隐被这个格子所限制。在学习写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学习,如何在人与人相拥挤的社会里遵守规矩。

写字时我们缓缓呼吸,仔细地一笔一划,就宛如我们认真地做人。从一点开始起步,于横中把握平衡,于竖中坚定初心,于转折处停顿,于撇捺处左右逢源、披荆斩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慢慢而仔细地完成一生。

汉字是人类文明唯一的,传承超过五千年的,非拼音的文字,它还可以在现代网络时代方便使用。它不同于拼音文字,不同于听觉思维,它是一种视觉思维。书读此处,终于能够体会到蒋勋老师所说“书法不是技巧,书法是审美”,于是心生喜悦,美绕指尖。

拆书法读后感篇5

再次翻开这本书,已是两年后的今天了。这是两年前,我在参与我校的一个关于省级写字课题时学校给每位课题组的成员购买的这本书籍。朴素的页面,文中的插图,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其中还有自已当时阅读时留下的痕迹,不同的符号,三角,波浪线,红笔、记忆着阅读时的感受与理解。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作者蒋勋先生知之甚少,也可以说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第一次读他的书,但是,就是这样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关于汉字的书籍,却让我对这位陌生的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四部分:汉字演变、书法美学、感知教育、汉字与现代。其中的第一部分正和自己正在参与的汉字书法之美所做的课题息息相关。不是为了课题而读,而是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看似一本学术专著,但却可以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真切的启示。

最让自己喜欢的是这段文字:我喜欢看商代的甲骨,在一片斑驳的牛骨或龟甲上凝视着那一匹“马”有身体、头、眼睛、腿、鬃毛、像画、又不像画。那绞成两股的线是“丝”,那被封闭在四根线条中的人是“囚”。我想象着,用这样生命遗留下来的骨骸上深深的刻痕来卜祀一切未知的民族,何以传承了如此久远的记忆。

这段文字给我们形象地阐述了甲骨文的内涵:刻在龟的腹甲或牛的肩胛骨上,或者一块鹿的头额骨,像文字又像图像的符号,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遥远记忆。这文字,就是祖先智慧的象征,也是我国古老悠久历史的见证。正是这些图像文字,引领我们进入初民天地初开,万物显形、充满无限创造可能的图像世界。

每次读到这些文字,我总是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这些心情,一如那些远古的初民,对这些线条与图画融合的古文字,是那样的熟悉与陌生。在这些已经斑驳的文化之中,凝注着怎样的沧桑?经过漫长的岁月,颜色白了,没有留一点血肉的痕迹,像是没有记忆的过去,像洪荒以来不曾改变的月光,像顽强不肯消失的存在,在亘古沉默的历史之前,努力着要呐喊出一点打破僵局的声音,这大约近十五万片,可以整理出的近五千多个单字似乎在努力地拥挤着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等待着,等待了近五千年的历史,等待着我们跨越五千年的光阴走进它们,聆听着历史的诉说。这些线条的背后,是厚重的民族文化的见证。每当看到了这些“日”、“月”、“水”、“火”、“土”、“井”、“田”甚至“车”时,我多会由衷的一笑,原来,21世纪的我们与数千年前的古人如此靠近,近的足以看见他们的面庞,足以聆听他们的声音,近的足以走进他们的生活。

这些内容,也让我由衷的感到欣慰的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被自己遗忘的东西,能借着这本书,借着这些宝贵的资源,让它走进自己的课堂,和学生一起分享这份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宝藏。

就这样一路读着,一路用着、一路教着,这注定是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前行的方向。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生读后感读后感精选5篇

小学生读后感读后感推荐5篇

小学生读后感读后感5篇

读后感稻草人读后感最新5篇

读后感愚公移山读后感优秀5篇

骆驼祥子的读后感读后感精选5篇

鲁滨漂流记读后感读后感优质5篇

飘读后感200字读后感优秀5篇

读后感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5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每章读后感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250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