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以读过的书籍作为材料展开写作的,有助于加深你们对名著剧情的领会,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强同学们对名著故事的理解,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红楼梦每八回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红楼梦每八回读后感篇1
在男女感情的敏感期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是大事,这一点在宝玉与黛玉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被下人抢走了身上佩戴的香囊佩玉的宝玉先是被袭人批了一通,说“带的东西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解了去了”一个又字提醒了另一位“有心人”——林黛玉走进一看,没有看到自己给宝玉绣的荷包,断定也被那些抢走了。赌气剪了那还没绣完香囊,宝玉急忙解释,此时黛玉自知理亏,但仍不认错。一副富贵千金的尊荣的体现。最后还是以宝玉的让步而平息。
之后二人来到王夫人屋里,听到两件事情。第一件:“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房舍居住,将梨香院腾挪出教演女戏。”这里说明薛家在贾府的日子并不好过。城府极深的薛姨妈纵然心里很难受,还是忍住带着宝钗和薛蟠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面对贾府的变相撵人,薛家就是认定不走了。第二件事情:管家林之孝向王夫人禀报了妙玉的身世和故事,妙玉借出家道姑的身份被邀请进入贾府。
贾府为元妃省亲一事奔忙。元宵节至,元妃归省,场面浩大,鼓乐喧天。元春入室更衣后进入大观园,与众人游览园子。元春命宝玉及众姐妹以景为题作诗。丑时三刻,元妃回宫,泪别众人。
在写元春省亲的部分中除了把宝玉的诗才展示之外,还透露了几个建筑群:
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怡红院。这四个建筑不仅构建精巧,主人更是四大主角。怡红院由宝玉入驻,潇湘馆由林黛玉入驻,蘅芜苑由薛宝钗入驻,稻香村由李纨入驻。四个建筑都很巧妙地融入了他们的性格特质。
红楼梦每八回读后感篇2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无需别人理解,因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每八回读后感篇3
在元妃省亲的章节可以读出三个画面:
一:祖母、母亲、姐妹等女眷;
满眼垂泪,俱说不出话,只管呜咽对泣写出了元春身处宫廷思念家人的感情。大观园的名字受赐于元春,但她在大观园中却不曾享受过欢乐,在“临幸”大观园时正值隆冬,所有的树木、禽兽都是用绸绫、羽毛之类做就的。如此看来,甚至不及刘姥姥所见的大观园了!因为刘姥姥总算看到了大观园繁花似锦的真貌,而她只是走马观花的粗看一眼,根本就无福在院子里就住一夜。元春内心的苦楚谁能读出?
二:见父亲等男亲,“今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所流露的轻富贵,重骨肉亲情的天伦之乐,震撼人心的肺腑之言。只有能够看到“荣华易尽”之人才能发出退步抽身早的警告。这点从元春后来的三次劝说中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元春的居安思危谁人可及?
三:从对幼弟宝玉上,“携手拦于怀中,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多,一语未终,泪如雨下。”可以看出元春真性情流露的一面。虽系姐弟,情状有如母子。自古忠孝无法两全,元春通过对宝玉的关爱来抒发对他殷切的期望,家族的继续兴旺和父母膝前尽孝全部托与幼弟,这又怎能不生出无限的感触呢?泪水不止的悲楚何人可解?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极辣的印象。
作者用从以上几个画面勾勒出元春的性情与见识。真可以说是大家手笔
红楼梦每八回读后感篇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红楼梦每八回读后感篇5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在初读《红楼梦》时,我就对这首曲子情有独钟,此曲声韵凄惋,销魂醉魄。有哪一种情,比这旋律更感人,有哪一首曲子比这更引得众宾泪沾襟?
读罢《红楼梦》,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心酸,或许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兴荣到衰败而感伤,或许是为红粉佳人的香消玉殒而遗憾!
在《红楼梦》中,应该歌颁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洁爱情。从小时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的心生爱念,这是多么自然、纯洁、美好。然而,因为生不逢时,因为当时林黛玉的“孤傲自许,目下无尘”,同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合拍,“所以贾府里除了宝玉这个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欢他的。”所以外开孤立无援,无权无势的地位。又因为贾母与王夫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策划了一场骗局,硬是把薛宝钗嫁给宝玉,使得这段爱情被无情地扼杀,最后他们的结局自然可想而知,落得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惨局面。
从名着中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的绝世才华,尤其是在“黛玉葬花”里更能体现出来。“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剑双寒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渠沟。”一首葬花词,就写尽了周遭环境的污秽,逼迫的激愤和对茫茫前途的无能为力的绝望与哀愁。
读完《红楼梦》,这使我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加深了一步,尽管《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东西——尊重女性,但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没落。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难道门当户对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难道权利和利益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重要到连自己最疼爱的亲人也要出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