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读后感

父亲的树读后感600字6篇

完成一篇读后感能够强化大家对书上思想的认识,读后感最忌讳的就是流水账似的复述文章的内容,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父亲的树读后感6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父亲的树读后感600字6篇

父亲的树读后感600字篇1

鲁迅的童年之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在这里其中有一朵花,虽然不是姹紫嫣红,但它却让我感触颇深。这朵花就是《父亲的病》。

文章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那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和草菅人命的实质。

由此,我联想到当时中国的落后,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观念上,综合国力上又何尝不是固步自封呢?正如曾国藩在《原才》中的两句诗“风俗之原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和“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不可御者也。”如果这两位“名医”就是《原才》中的“一,二人”那么中国更是难以走出落后的泥沼。

读后也暗暗佩服鲁迅的文笔,表面上冷静地叙述了事件的始末,却暗念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握一管如椽之笔,蘸那满腔心血,将守旧势力骂得入骨三分。正如郁达夫形容鲁迅的文字:“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两言三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

这篇文章更是提醒我们,当下应刻苦学习,提升素养,不断进取发展,使我们伟大的民族摆脱愚昧,繁荣富强,这才是我们交的最好的一份读后感!

父亲的树读后感600字篇2

一丝痛苦,一个错误,他的哭泣,所有这些都要从那里说出来。明朝末年,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病,让那些单纯的人迷失了自我,而有点小聪明的人可以借此获得各种好处。陈莲和就是这样的人。

鲁迅的父亲身患绝症,可以说是不治之症。他在抢救的黄金时间雇佣了一位快乐的医生。虽然他是一个快乐的医生,但他实际上是一个庸医。当他出现时,他必须制造十个海洋。14岁的少年鲁迅到处找药,说很简单,但是很难做到。结果,他消耗了父亲拯救的黄金时间。他原本装备了一对蟋蟀和十只扁木尖放在舌头上,肯定管用,鲁迅说这些已经很难了,但后来告诉他买,还说不贵,只要2元钱一盒,只要单吃一百多天,一百多天,一百多盒两百多块钱,那么s 2元钱就可以算巨款了!更让人气愤的是那句话:医生能治好一种病,却不能治好一条命,对吗?自然,这可能是前世的错,奇怪的是,当年的人真的太单纯了,总是相信有妖怪有鬼,而这些迷信说法,陈莲河的误诊,倒至了父亲的生命又下了一个台阶!

衍太太你可真行,父亲死之前还让他不安息,还让鲁迅叫,虽说这是民间说法,但这也是迷信,假如他死了你叫不叫呀?

鲁迅也有些后悔:在父亲的生命终结阶段,为什么要叫他呢?也许是社会的病,大家的病。

父亲的树读后感600字篇3

曲折的悲伤从鲁迅作品里由内而外蔓延开来。

从《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悲痛和当时的社会氛围。文章主要描写陈联和、衍太太先生,讽刺当今迷信社会。

从文中可以看出,陈联和先生是一个金钱至上的人,他和衍太太都很迷信。可以从自然界看,也许前世,把纸锭和一种《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起来捏在拳头里。从他的药方里,总有专门的药丸粉和奇特的药物指南。可以看出,陈联和先生不是阿明医生。他开了一些罕见的药,只是为了突出他高超的医术,拖延病人的时间。作者不厌其烦地问药店、乡下人、卖草药的、老人、学者、木匠,他们都只是摇头。此时,作者的心情一定很焦虑。就这样,提交人父亲的病被误诊给了陈联和先生。为什么陈联和先生医术并不高超却是人们眼中的名医?这个问题深深触动了人心。后来才知道,当时社会上的人都很迷信,都被陈联和先生忽悠了。

当时有一种迷信,认为当一个人奄奄一息,奄奄一息的时候,喊他的名字会把那个人的灵魂带回来。当作者的父亲快要死的时候,衍太太叫他喊。但作者在文章中写道,当时我还是听到了自己的声音,每次听到都觉得这是我父亲最大的错误。因为作者没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秒给父亲安宁。

这不仅是,神父的病,也是社会的病。不仅是作者的错,也是社会的错。

父亲的树读后感600字篇4

今天又复习了《朝花夕拾》中的文章《父亲的病》。

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以前社会的病,就是钱比别人的命重要。过去,人们很穷。除了少数能请到名医的大家族,几乎没有人有钱请名医给亲人治病。这篇文章写鲁迅的父亲有水肿,但一直没有治好。直到陈莲和的庸医,鲁迅的父亲才止不住疼痛而死。原因是庸医陈联和只是推卸责任,说:不是他不伟大,是前辈做错了。我觉得陈莲和博士就算不会也不应该说谎,更不应该对别人的前辈说谎,太离谱了。但是当时社会上的人因为太迷信而觉得理直气壮,让我觉得充满了虚伪。而作者鲁迅小时候并不相信陈联和先生,但他还有一点救父亲的希望,于是听了陈联和先生的话去找药,但他不知道陈联和先生想拖延时间,撒谎说前辈做错了,于是叫他让他去找药。我觉得鲁迅先生在问陌生人的时候一定很焦虑,怕浪费时间,把父亲的生命置于危险期。我也知道陈连和的错误是只知道钱,不知道人只活一次;衍太太的错误在于迷信。他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在父亲弥留之际叫他父亲,父亲会害怕失去儿子。鲁迅听信衍太太的话,打电话给他父亲是不对的,这使他父亲很害怕。

记住,社会疾病危害所有人的疾病。如果我们不让悲剧发生,我们就能摆脱社会上最糟糕、最致命的疾病。

父亲的树读后感600字篇5

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已不止一遍了,书中的许多故事脍炙人口,但其中给我感触最大的,莫过于其中的《父亲的病》了。

故事讲述了鲁迅年轻时在绍兴城发生的事,鲁迅的父亲患有水肿,长年无法康复,为了治父亲的病,鲁迅请来了s城的一位相当有名声的"神医″,他的诊金相当的高,那时候阔的已经不耐烦了,人们对这位"神医″的话更是深信不疑,“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不敢相信这就是旧社会所谓的神医,药是适量食用,哪有想多一点就多一点的说法,再说了,药吃得多,就真的有好处吗?至多就是吃了颗定心丸,其他的,真的没什么用吧。

神医开出的药方很奇特,那些药引总是怪,且在市面上是购求不到的——“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这些东西虽说吃了对人体无害,但对于水肿这病,我真的不知道有何用处,诊费还高的`吓死人,社会是落后的,思想是封建的,那些坑蒙拐骗的庸医用一些奇特的药方、药引竟能天天坐着骄子,生活好得很好。

一开始,鲁迅还十分敬佩这位神医,但到后来,过了两年,父亲的病倒是越来越严重了,鲁迅是会思考的,他不再相信那些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的了,就在这时,神医来了个金蝉脱壳,“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知道没有什么办法了,在治下去,只怕自己庸医的原形就要毕露了,这下,又来了个陈莲河先生。

他的药方里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蟋蟀一对,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平地木十株”,这些也就算了吧,竟还有败鼓皮丸,这真是无稽之谈,说是神丹妙药,实则是在故弄玄虚,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他竟还有一种丹,即使把这丹夸得天花乱坠,父亲还是没买,两元一盒,毕竟治病已经花了许多钱了,这丹,怕是早已不信的了。

当时中国的医术还是落后的,父亲还是没有挺过去,撒手人寰了,鲁迅"父亲″"父亲″一声声悲哀而又愤怒的叫喊声,不禁教我潸然泪下。鲁迅似乎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批判者。

我们需要进步,中国的落后,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观念上、综合国力上又何尝不是落后的呢?延续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识,使中国人难以走出落后的泥沼,我们要清醒,相信科学才是最正确的,这才是鲁迅先生最大的意愿!

父亲的树读后感600字篇6

提起鲁迅先生,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总是那个“早”字。年少时的他,因为父亲的病而迟到后,便在学桌上刻下了“早”字来激励自己,警示自己从此不再迟到。读了《父亲的病》后我觉得,鲁迅刻下的“早”不仅是惜时的早,更是提示国人:事事都要早,思想、技术、科技、国力,都应该争先于他人,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富强。也许医治鲁迅父亲的病在当今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在那个时候,却让鲁迅东奔西走四处求医,最终鲁父还难逃一死。表面上看,是当时医生水平的低下,但实质上应归咎于医学的落后,导致鲁父病程拖延,最终撒手人寰,留下鲁迅“父亲!!!”“父亲!!!”一声声悲哀的呼唤。不禁叫人潸然泪下。

从这篇文章中,我懂得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

文中,鲁迅的父亲因为过于迷信中医,相信那些根本好不了的偏方,而不相信科学,让西医诊治,虽然现在中医是我们得以大国粹,但前提是它是由科学可依,就算没科学所依,至少不像文中那些“名医”所说的那么神。

同时由此让我联想到当时中国的落后,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观念上、综合国力上又何尝不是是固步自封呢?在欧洲人经过工业革命进入了机械的时代,中国却盛行女人“裹足”、“巫医不分”,延续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识,使中国人难以走出落后的泥沼。再追溯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我们中国人都扮演着被侵略的角色,“东亚病夫”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沉痛的烙印。但中国人不甘落后。于是,便有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旧世界旧思想宣战;之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指引了光明的道路;进过不懈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鲁迅前辈,真的是一个很难得的人。对于他的文学功底,不是我最钦佩的;而他那大无畏的精神和满怀为国的火红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鲁迅前辈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个平常的人,他不愿在沉默中死去,而愿意在沉默中爆发。他像一道雷鸣闪电,炸醒了沉睡的人们,震惊了后人的我们。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父亲的命读后感8篇

父亲的命读后感优秀8篇

结婚父亲讲话稿推荐5篇

结婚父亲讲话稿8篇

《秋》读后感600字参考6篇

《读后感》600字优质6篇

骆驼祥子读后感600字6篇

高一读后感600字推荐6篇

《苔》读后感600字通用6篇

许读后感600字通用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9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