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读后感

游北京胡同作文7篇

作文的写作结构需要结合不少优美的片段,作文要想写好首先需要写好开头,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游北京胡同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游北京胡同作文7篇

游北京胡同作文篇1

“卖冰糖葫芦啰!卖冰糖葫芦啰!”听到如此的吆喝声,你会不会想起大街小巷,与那些把大街小巷就串联起来的北京胡同?

很有幸,春假期间,我跟随旅游团走进了北京胡同。看上去一般的巷子,可是假如你仔细去品鉴的话,就会发现其浓厚的人文底蕴。北京的胡同,有数百年的历史,胡同里的四合院,大多数建于清朝初期,规模宏大。轻轻触摸每一块砖,每一片瓦,好像都能感觉到穿越历史时空而来的那种神秘气息。

胡同,也叫里弄或巷,用于联结不一样的居民区或四合院。其中的南锣鼓巷,是一条很著名的胡同,在北京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天天晚上都是人满为患,巷子里头儿卖的风铃、镜子、手镯、手链等等小玩意儿,业务好得不能了。北京烤鸭、涮羊肉、爆肚、炒肝儿、炸酱面等等北京特点小吃在这儿也均有卖,整条胡同飘着阵阵香味,让人垂涎三尺。

我比较喜欢的有冰糖葫芦和涮羊肉。冰糖葫芦甜甜的、酸酸的,外酥里嫩,很可口!涮羊肉味道微咸、肥肉几乎没,嚼感十足,越涮越美味!

我曾想,一条一般的巷子是怎么样流传至今的呢?或许,是大家喜欢这儿丰富多彩的玩意儿,或是这儿美味的小吃。或许,大部分人喜欢这儿是由于这里的热闹氛围,能带给大家留下深深的回忆。或许,这就是胡同里那小小的狭窄地儿的奇妙之处吧。

行走在北京胡同,亲身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体验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奥妙,实在过瘾!

游北京胡同作文篇2

大家常说北京那是“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北京的胡同也确实如俗语里说的如此,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胡同还真不少,胡同有宽窄、长短、大小之分,叫法也不同,有些叫胡同、有些叫巷;胡同都是以居住为主,也有商业化的和功能型的,譬如“功能型的”车辇店胡同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孔时停放车辇的地方;“商业化的”南锣鼓巷是当时有名的富人居住区。

最有趣的就是胡同名字的起源,如黑芝麻胡同原名“何纸马胡同”,由于这里曾有一个何姓人以糊纸马这一行业为生而得名;寿比胡同原名为“臭皮胡同”,只因此胡同有一熟皮作坊而得名。

走进胡同,大家不仅能够看到很多有趣的名字,还可以看到很多历史,譬如方家胡同里的循郡王府、秦老胡同里的清内务府总管明善的“绮园”、沙井胡同里的清内务府大臣奎俊的宅邸;还有名人故居,如后圆恩寺里的茅盾故居、雨儿胡同里的齐白石故居,还有细管胡同里的作曲家田汉故居等,这部分都仿佛让我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所以封胡同为“历史见证者”也是当之无愧的!

看啊,胡同是多么有意思呀!光这几个方面就能被人足足品味了。改天有空,我还要去胡同里好好遛遛,品味品味北京胡同里的韵味,去看看胡同中的历史,探索这部分人物背后的故事。

游北京胡同作文篇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去了许多地方。在这个八月,我就去了北京老胡同。

刚进老胡同,一幅古镇的风光图便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儿风景如画。我们一下子就闻到了一股烤鸭香,原来这就是北京著名的烤鸭店——全聚德。em……这不会是假的吧!我望着那生意红火的烤鸭店,不由得心生疑问一问老妈,方才得知,原来全聚德是全北京连锁店。之后,我们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了酒吧一条街。这儿的店可真多,店里的商品也是琳琅满目,饮料、小吃、电子产品、土特产,样样都有。这房子有高有矮,有的如豆腐一样方方正正,又高又大,屋顶上瓦片齐全,门面被店主装饰得花花哨哨,门上还贴着支付宝和微信付款的二维码;有的房子就如一棵小草般歪歪扭扭,又丑又小,屋顶上的瓦片如老人口腔中的牙齿一样全掉光了,门面上也很单调;还有的房子不大不小刚刚好,用着翻新的墙生意十分红火。这儿的路不平,一凹一凸,坐在黄包车上,会感到又颠又跛,如你在轮船上体验海上的大风大浪。过了酒吧一条街,就来到了桥上。这桥如赵州桥一样,非常结实,已经在这儿带了几百年,真不知工匠是如何造出这座桥的。桥下碧波荡漾,湖水十分清澈。桥旁边就有一所学校,学校门是关着的,里面可大了,有几百个平方呢!里面的楼是老的,根本就不是现代化的公寓别墅和大型写字楼,而是古风的小洋楼。在往里走就是居民区,里面的街道又小又窄,果然叫老胡同,没白费这名字。

北京老胡同的风景真美,我爱北京老胡同!

游北京胡同作文篇4

一说到胡同,大家想到的一定就是晨练的老大爷,叫卖的小哥和两边破旧的小屋。但你想到的那些已经不是真正的胡同了。当你走进一个狭小而不起眼的胡同时,你会发现墙上精美而且质朴的石壁画,灰色的瓦片整齐划一地待在胡同两边的房顶上。

胡同里的春夏秋冬都是最美好的。春天里鸟语花香,夏天里绿树成荫,秋天里秋叶凄美,冬天里白雪皑皑。

胡同里的房子看上去很普通,但实际上很有讲究。

一般的胡同分为两种:一种是活胡同,一种是死胡同。死胡同就是有头没尾,有一头被墙堵住了就是死胡同,但它可是孩子们的天堂,因为这里很少有车和陌生人。至于活胡同嘛,就是大家看到的那种中间有狭窄的小道,有时候电动车和游客们经常去的地方,会很杂乱。所以我还是更喜欢死胡同。

如果我是城市设计师,我会在胡同基础上改造,但不会将胡同拆除。因为那些墙壁、瓦片和石头都是历史的遗迹,它们都是有故事的。就比如有些门口的上马石,或者文武官大门柱头,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对于已经发展成商业街的胡同,我觉得他们应该有个属于自己胡同的特色,否则就像杨梅竹斜街,里面既有包子铺、小吃馆、咖啡厅、书店,又有小卖铺或者超市,已经失去了它自己原本的特色,所以每家店的生意并不好,游客来到这儿,已经找不到当年杨梅竹斜街的身影。

游北京胡同作文篇5

十五年前,我降生在北京前门旁一条贯通南北,联系着千家万户生活的胡同里。具体的名字已经想不起来,但邻里融洽的气氛仍印在我脑海中。

它不比“史家胡同,三眼井胡同”来得出名,它只是一条平凡的胡同,似一根纽带,将人们聚集于此。我两岁时,由于家长工作压力大,一直生活在姥爷家-----这条胡同中。我时而去对门玩,有时又跑到隔壁去。只记得邻居有理发的----不是金碧辉煌的高级店面,而是路边几元几角前一次的摊位;也有卖蔬菜水果的----也不是干净整洁的水果店,而是一辆破旧载人三轮车平着搭几个木板改造成载货车骑车去卖。清晨,天边刚显出些鱼肚白,他们就随着不知哪家的公鸡鸣声早起劳作了。写到这里尽是些平凡人,平凡事。散到人群中都认不出的平凡,放到回忆里再忆不起的平凡。

一个夏天,风和日丽,正是出门游玩的好机会。姥爷去了相隔几条街的报刊亭,姥姥在院子里与邻里话家常。我不甘心就这样在家里,望了望大门的锁----实属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悄悄推开门,钻出了院子。

两岁多的我走走停停,直到眼前变得陌生起来才停下。我溜进路边一家小商店稍作休息。优哉游哉,岂不美哉!

老板闻声而来,见只是一个出来玩的小孩也就退回屋内。时不时抛来目光,确认我是否还在。

正当我悠然小憩之时,家中的两位老人已是满头大汗,紧张焦急。顶着夏日骄阳,在炎炎烈日之下,他们四处询问左邻右舍,寻找线索。他们倒是很热心,一直送到小路转角才离去。终于,他们在那里找到了我。后面发生了什么已不清楚,只是还时常能听到姥姥念叨的邻居们有多么热心,多么乐于助人。说话间眉头也舒展了几分。我心中常漾出一种对他们的愧怍。

平凡胡同里的平凡人做的一件平凡小事却成为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不平凡。

读《骆驼祥子》时,有很多关于胡同的京味描写,出自老舍笔下的文字是那样逼真,那样栩栩如生。但它离著作很近,距离回忆却很远很远。

最近一次去胡同已是今年寒假,小组4人来到南锣鼓巷。在我眼中,它也不过是一具徒有“胡同”名称的空壳罢了。这个胡同有了美食,有了动漫店,却少了那些平凡,那些平凡人,平凡事。但它一举成为旅游胜地,变得不平凡了。

北京胡同里的故事还在上演,还在续写。但是随着岁月更迭,很多事已经淡出视野。有多少个平凡,才能堆叠出不平凡,我无从得知。我只知道属于我内心的那份不平凡亘古长存,铭刻于心。时隔十三年光景,我想大声对当年的老邻居们说一声:“谢谢!”

游北京胡同作文篇6

这里曾是我的家。我、爸爸、爷爷,我们一家都曾与它发生过或难忘、或温馨的故事。

小时候我就觉得,家在的胡同可以通向任何地方。无论是大路还是小商店,这条胡同仿佛拥有魔法一样,可以通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个胡同叫做五道弯胡同,正如它既形象又生动的名字,它真的有五个拐角,最终通向大路。而我家就在第一拐的尽头,是个小小的四合院。

转过拐角,是一条十五米左右的小道。两侧的房顶上都铺着摇摇欲坠的瓦片,脚下是“此起彼伏”的砖头路。第二拐开头有两个圆形的石墩子,半镶在墙壁里。一个躺着,一个立着。犹记得小时候,还没有石墩子高的我,嚷嚷着让妈妈把我抱上“瞭望台”,装模做样的四处查看,再从高处跳下。那是小孩子的乐趣。如今我已经长大,再经过那里时,只会听爸爸说起那石墩原来是某某家用来磨面的,然后仔细努力去辨认那石墩上已然模糊不清的花纹。

第三拐很短,不过五六米的样子。但在那本就不宽敞的过道中间,直挺挺的长着一颗菩提树。夏天时我经常从小商店买一根冰棍,跑到那棵有着宽密枝叶的树下去吃。但这棵树也为人们带来了一些小麻烦。爸爸有一次在经过这里是跟我说过,在他小时候,他和同学经常骑车经过这条胡同。有一次骑车,他在拐弯时没想起来这里还有一棵树,就那么直挺挺的冲了过来,竟然生生从树和墙壁之间的缝隙中穿了过来。事后回想也是一身的冷汗。

我是比较害怕单独一个人走第四、五拐的。因为第四和第五拐的拐角处各住着一户人家,还养狗,经常敞开大门让狗自由出入。

以前五道弯胡同前连史家坑胡同,后连录科胡同,但现在,前后胡同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个五道弯。可能再过不久,它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不单单是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同样是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个胡同,还有它的名字,它曾经拥有的记忆,以及潜藏在胡同深处的北京文化。这个胡同从我爷爷的时代起就一直存在,可能我爷爷的爸爸,爷爷的爷爷也来过这里,这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家的每一代也都曾在这里嬉戏。

若是五道弯胡同消失了,那将是我一生中的遗憾。儿时的时代不复返,要是烙印着记忆的五道弯不再存在,多少年后,我还能想起它吗?

胡同传承记忆,传播文化,传递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民俗。这就是我曾经的家,五道弯胡同里的故事。

游北京胡同作文篇7

胡同是北京的文脉,是北京文化的根。如果把北京比作一个人,那胡同就是这个人的血脉。

六年级暑假之前,我还未到访过北京,却早已对北京的胡同心生向往,但对其的认识只有以上的只言片语,有幸,在同年暑假,我同几位朋友进行了一场北京胡同游,从那以后,北京胡同便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惊鸿一瞥,深刻于时光中。

想象中的北京胡同是庄严的,一草一木,一呼一吸皆有历史沉浸的气息。但当我进入胡同区,真正踏上那片土地,我感受到的更多的却是静谧、和谐、安详更甚是些浓浓的烟火气,在那里,我觉得既陌生又熟悉,第一次体验到"每个将要去的地方,都是素未谋面的故乡的感觉。

北京的胡同之旅是从北京最早的胡同烟袋斜街开始的,古旧的青石板有着几分江南的青秀齐整也不乏家乡这儿海岛独有的粗犷与大气,几处未与大地相贴的部方被时光悄悄磨得圆滑,上面覆着些许青苔,绿的悄然绿的暗淡。这或许就是导游口中老街一年四季都充满生机的原因。石板一块接着一块,延伸至远方,两边是一幢幢紧挨在一起时不时又露几个缝让行人畅通的古朴房子,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家住与店铺混杂着,热闹又喧嚣。

脚步轻缓,慢慢地踏,转过烟袋斜街才真正进入了胡同区,嘈杂声被抛于身后,气氛变得宁静,风轻轻的吹,时光慢慢地流淌。路旁是成荫的绿树,茂密的绿叶层层掩映,午后的阳光从几个小小的叶缝间漏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偶尔,回响起一两声鸟雀啁啾与蝉鸣,声音着实清脆,衬的气氛越加的安静,那声音渲染着夏天的活力,与轻风亲吻,荡漾开去,听在耳边,软在心里。远离闹市的胡同,大概是北京这座都市繁华外表下,柔软内心的展现,是它渐渐老去的青春,是它毫无保留的送给人们全部的情话。这样的北京里的这样的胡同,既像是垂暮之年的老人,又像是朝气蓬勃的少年,若真要解释,那便是成熟沉淀与活力朝气是相通的。走在这样的胡同中,守着清幽,我们谁也不说话,只是静静的迈着步子在小巷中穿梭,尽管不认路,也没地图,但所有人都淡然自若,毕竟北京的胡同儿可都透着气呢。瞎走,让旅途有多了几分探奇的乐趣。

北京的胡同着实是多,曾经就有俗语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六千,无名的胡同似牛毛。从正午到傍晚时分,我们才不过走过了快十条胡同。不同于白日里的北京胡同,除了透出一股幽静、古朴的气息,傍晚十分的北京胡同,多了几分温馨的韵味与人气。路旁不再是冰冷无趣的精品店,几个老人在夕阳的余晖下拉着家常,所有的人们在经历了一天的劳动后,都慢了下来,走出家门,老人们倚在藤椅上摇着蒲扇纳凉,孩子们嬉闹着,在大大小小的胡同里穿来穿去。夕阳的余晖中,泛黄的绿阴下,还有年轻人漫步的身影。那时的北京,像个不谙世事的孩童,简直乖到不行。

北京的美,游历过的人都慨叹,它将所有的情感都托付给了胡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游古隆中作文8篇

游九龙峡的作文5篇

作文游山300字5篇

游杨家埠作文5篇

桂林阳朔游作文8篇

北京2023演讲稿5篇

北京的春节的读后感5篇

2023北京冬奥会演讲稿8篇

北京的美作文600字5篇

关于北京菜的演讲稿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363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