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读后感

《雨点儿》教学反思7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反思的一种应用文种,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学会将教学反思写好是很有必要的,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雨点儿》教学反思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雨点儿》教学反思7篇

《雨点儿》教学反思篇1

1、在教学设计中,以品和悟贯穿始终,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品读词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想象中品味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悟”出文本中表达的情感。

3、教学《雨点儿》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课件演示雨点儿过后大地的美景,同时配上音乐。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很多孩子看到满目秀色忍不住发出“啧啧”地赞叹声。教师马上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的手马上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立在桌上。他们在脑海中搜集最美丽的词语来描绘眼前所看到,他们争着发言。毫不费力孩子已经完成了一篇精彩的口头作文。也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接着问孩子:你们喜欢谁?有的学生说喜欢小雨点儿,因为小雨点儿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有的学生说喜欢大雨点儿,因为大雨点儿使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照我的理解,大雨点儿比小雨点儿更美,因为大雨点儿去了之后,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些只是我在听课后的略微思考,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我希望在我和孩子们的语文课堂中,我们都能经常享受到语文的魅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奥妙。

《雨点儿》教学反思篇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要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就要加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我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媒体助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学习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大雨点和小雨点所到过的地方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在文中找到答案后,在充分地想象后,我运用了多媒体,将大雨点和小雨点所到过地方发生的变化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各种器官都被调动起来,激发了朗读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孩子看到了花更红、草更绿、看到了光秃秃的地上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听到了悦耳的音乐,情感再次达到高潮,此时,大自然的美通过朗读再次呈现出来。

在《雨点儿》这节课上我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的兴趣点,通过朗读,接受情感的陶冶和熏陶,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激发。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情感在读中得以体现,轻轻松松成为学习的主人。

《雨点儿》教学反思篇3

一、为充分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首先我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开始,我用亲切的语言对孩子们说“云妈妈给我们带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特别爱唱歌,滴答滴答,沙沙沙,猜猜他们是谁啊?引入课题。

利用板书“雨点” 再加上“儿”字,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儿化音的读音难点。

二、情景再现,朗读感悟

语言的学习应该突出层次性,从词到句到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才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透。

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数不清”,以想带读。

2、恰当借助实验,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飘落”。

3、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读出其中的韵味。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情境。

4、通读全文后,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分析指导,最终让学生理解了雨水和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5、加入《小雨沙沙》的歌曲,让学生们进行简短的课间休息,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最后书写生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地识好字,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强调主笔的作用。

《雨点儿》教学反思篇4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

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这次的效果不太明显。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求知欲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奇思异想,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提出己见,培养批判与怀疑的科学精神。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表露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思维方法甚至出现的错误不压制、不讽刺、不嘲笑;对学生的独创表现,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即使学生提出荒唐和不恰当的问题,也不批评,而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

在学《雨点儿》一文时,在孩子们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1——4段后,我说:“小朋友,如果你现在就是可爱的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你会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还是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我也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为那里很美!”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可是我要和大雨点儿一起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一起去多热闹呀!”有的说:“我是大雨点儿,我也想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为我喜欢花草!”……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我说:“小朋友,你们说得真好,你们都是有主见的雨点儿。那么课文里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一定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交换两个人去的地方好不好呢?我们到第5段里去找找答案吧!”

读了第5段,学习了句子后,一个男孩自己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我知道了!种子长出来是要有水的,可是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泥土很干很干,种子在黑黑的地里长不出来,大雨点儿力气大,能让那里的泥土很快就湿了,那里也就能长出红的花,绿的草了!”另一个孩子也灵机一动,脱口而出:“有花有草的地方,泥土应该有点湿润的,所以长得出花和草来,现在它们只是口渴了,小雨点儿去的话,它们喝了水,花就会更红,草就会更绿了。”我正要表扬这两个孩子,突然,有个学生在下面轻轻地说:“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真聪明,哪个地方最需要他们,他们就去哪儿。”我立即肯定地说:“你们也很聪明,能自己从课文里发现这么多学问,了不起!现在你是雨点儿的话,会选择去哪里呢?” 这回,孩子们的答案更多了。有的说:“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去沙漠,让沙漠里变成树林!”有的说:“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去刚发生火灾的地方,那里的草啊,树啊,都没了,不漂亮,我要把那里变得更美丽!”有的说:“我是小雨点儿,我要去城市,把灰尘都消灭!” ……听着稚嫩的童音,我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净化,他们,不仅是善思的孩子,更是有爱心的孩子,学得好,想得妙,说得更棒!他们就是一群可爱的雨点儿!

《雨点儿》教学反思篇5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半、巴”二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在自由读、分角色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2、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

2、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3、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嘘、你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到什么了?(录音机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呀!真的下雨了,快伸出你的小手,仰起你的小脸,让雨点儿轻轻地落在你的手上、脸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此环节意在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快和它打个招呼?(板书课题:雨点儿)

真能干,雨点儿的名字是很难读的你们都读对了。我们再一起来招呼他一下。(齐读)

这堂课我们继续和雨点儿做朋友,好吗?

二、学习第一段,练习朗读

1、可爱的雨点儿我真喜欢,我来画一画,你们帮我数一数好吗?(师简笔画一朵云,然后画上大小雨点,学生数。教师接着用点代替雨点,在黑板上点点,让学生数不过来)

雨点儿多得数都(生齐说数不清)

(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代替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理解更深刻。)

2、你知道还有什么是数都数不清的吗?出示句式:数不清的。

3、理解飘落:你知道哪些东西是飘落下来的吗?(雪花、树叶、花瓣等)它们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呢?(慢慢地、轻轻地)用飘落说一句话。(什么时候,什么从什么地方飘落下来)

4、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儿轻轻地、慢慢地飘落下来,你能加上动作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自读──齐读)

三、朗读对话,引导质疑

1、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半空中,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在说悄悄话呢。

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拿出铅笔,用直线画出大雨点和小雨点说的话,并练一练该怎么读。(引导学生明确哪句是大雨点说的话,哪句是小雨点说的话。)

2、对话练习:

⑴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我是大雨点,你们来做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对话)读得真好听,把问号都读出来了。大雨点还想听一听,哪颗小雨点儿问得最好听,最可爱?(生读)

我听明白了,你们是在问我( )(生说:你要到那里去?)

我们来换一换好吗?(再师生对话)

⑵ 带头饰分角色对话。谁愿意来当一当大雨点,来问一问小雨点呢?

4、你听了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话之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们吗?(引导学生质疑──自答出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

(这一环节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这一环节中,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敢读敢说,大胆地表现自己,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中成长。)

四、自主合作学习,探究雨点儿落下后的变化

1、朗读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也真地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和小朋友们刚才说的一样呢?我们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2、合作画画 要是我们能把这些美丽的变化用我们的彩笔画下来那一定很棒,想试一试吗?

好,老师已经给你们每组准备了一张白纸,一盒水彩笔,小组商量一下,希望像小雨点儿那样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就画有花有草的,希望像大雨点一样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红的花,绿的草的就画大雨点去的地方。

合作画画。

3、小组代表展示 说一说:我们是( ),我们去过的地方( )。

4、雨点儿看到这些变化,心情怎么样?(高兴)

你能带上高兴的语气再把这段话读一读吗?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朗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想象中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拓展

1、如果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现在你最想说什么?

雨点儿又会说些什么呢?(小对话练习)

2、要是你也是一滴雨点儿,你想去哪里?

(在拓展中、在对话中教师作了无声的教育的导向,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此时学生的语言是因为情感的内在需求而生成的,是一种全新的,鲜活的语言,是语言发展的实践过程。我们说不断的语言实践会进一步推动学生语言的发展。)

六、练习写字

1、指导读帖。

2、示范指点。

3、按笔顺临写。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在教学《雨点儿》这课时,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创高及情境,引得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制作。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即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朵云,然后在云底下画大小雨点,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数了起来,最后我用点代替雨点儿在黑板上快速地点点,学生数不过来时,我再引出:“雨点儿多得数都”学生很自然地接上来“数不清”。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语。接着我又进行适当地创高,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效果就出来了。

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在本课教学中,我问:“如果你是雨点儿,你会做什么?”,在品读课文时,我又问:“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学生在说到如果自己是雨点儿时,有的说“我要到黄土高原去,让那里的山坡不再是黄色的,让那里变成绿色的世界”;有的说“我要到北方去,因为书上说北方经常有沙尘暴,我去了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

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雨点儿》教学反思篇6

[案例]

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雨点儿》

试教时:

识字环节:出示“数、清”等10个生字,引导学生读准音,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用联系生活、加一加、换一换、演一演、数笔画、猜谜语等多种方法记住形。通过指名读、跟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齐读等方式加以巩固。

阅读教学片断:在课间操《小雨沙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4小节,听听雨点儿说了些什么,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大雨点和小雨点说的话。划好后同桌互读,而后分角色读,表演读。再启发学生针对雨点的对话质疑并加以感悟,使学生理解有花有草的地方需要雨点儿的滋润,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更需要雨点儿的滋润,让种子能在这里安家。

公开课上:

识字环节:结合语境,只出示“数、清、彩、飘、落”等出现在同一句话中的5个生字作为重点来教,通过联系生活记住“数”、加一加或换一换记住“清”与“彩”、创设情境演一演“飘落”等方式,突破了识字教学的难点。同时还理解了文中带有这5个生字的那句话。另有“空、问、回、答、方”这5个生字,音形义相对较易掌握,就将它们分散在理解课文时进行教学。其中“方”字还作为书写指导的重点,指导学生注意笔顺与笔画位置。再在学文后的巩固环节来做“跟生字宝宝捉迷藏”、“你说我猜”等游戏。

阅读教学片断:在课间操《小雨沙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小节。我先带着学生划下大雨点问小雨点的话,指导读好这个问句之后,再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对话内容,并进行师生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而后启发学生针对雨点的对话质疑并加以感悟,使学生理解有花有草的地方需要雨点儿的滋润,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更需要雨点儿的滋润,让种子能在这里安家。

效果:试教时,在识字环节,全场就冷了,没有几个孩子能积极参与,更不用说能用多种方法识记了。在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中,又因为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要求——“用笔画出雨点儿所说的话”难倒了大多数学生,使得整堂课连牵带拽的,没有了自主参与,没有了兴味盎然,没有了轻松愉悦,更没有了我所期望的精彩,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而在公开课上,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学得兴致勃勃,连质疑时所提的问题都很有思考价值,学习状态相当不错,效果自然令人满意。

[反思]

从试教到上公开课,前后也就两天时间,为什么同样的教学内容,同一个老师,同样都是入学不到三个月的孩子,两堂课的教学效果会相差如此之大呢?在试教时,我也是作了充分的准备,信心十足地走进课堂的。满以为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许还会有不期而至的精彩。没想到,结果完全事与愿违。于是,我进行了反思,加以了改进,才有了之后那堂课的收获。从中,我得到了不少启示。

一、“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些孩子入学还不足三个月,这一阵子大多时间用来学习汉语拼音,课堂上教的也才百把字,而课文,几乎还没怎么接触过。如今,我把几个单元之后的课文提上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这跨度相当大,真是勉为其难呀!难怪在试教时一出示数量和难度都超过他们想象的生字,他们就闷了,更不用说放手让他们找文中人物的语言了。而在后一堂课上,由于分散了难点,且有了教师的适当引导作铺垫,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看来在教学中,什么时候都不能把学生撇在一边,不顾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一味地按着教师设定的步子走,要知道,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一定得找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教学的梯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既非轻而易举让学生感到乏味,也非高不可攀令学生丧失信心。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就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孩子们对待学习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在以上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识字过程的趣味性,在阅读教学中则通过启发学生质疑解疑、想象体验、朗读感悟、迁移运用、表演激趣等来体现自主性与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读读记记说说演演中轻松地达成目标。

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阐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后一例教学中,我们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教给了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再给他们放手实践的机会。同时,还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并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即思考解决“为什么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些问题时,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之后的想象环节“如果你是雨点儿会到哪里去”,孩子们说得有理有据,相当感人。这正是因为孩子们的灵性得以释放,创造潜能得以激活,思维火花得以点燃所带来的良好学习状态与效果。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扬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生命的色彩。

《雨点儿》教学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淘气的字宝宝,它们可太贪玩了,连家都找不到了,

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出示课件,指名操作并领读)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好了。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吧!咱们来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田间秧苗绿,掉进河里看不见。”这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12课《雨点儿》。(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三、学习课文

1、感知课文:

⑴ 想知道“雨点儿”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吗?请看动画片(出示课件,播放课文)

⑵ 你记住什么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⑶ 想不想自己把这个故事读一读?请打开书第105页,注意读准字音哦。

2、学习第一段:

⑴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咱们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并读一读)。不清”(识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练习用“数不清”说句子)。

⑵ “飘落”什么意思?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呢?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的。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⑶ 让我们看着雨点儿慢慢飘落的可爱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第一节,边读边做动作)。

3、学习第二、三、四节

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2~4自然段。(生自由读文)

⑴ 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课件出示对话)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

⑶ “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是谁问谁,问什么?(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一起说。

⑷ 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啊,我想请小朋友们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

⑸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合作。)

4、第五自然段:

⑴ 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板书:有花有草 没有花没有草)。

⑵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能读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第五段)。

⑶ 指导朗读: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示雨后图片)师: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儿,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是什么心情?(指名说)。能把你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⑷ 升华: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如果你就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点什么呢?

5、再读全文:

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生齐读全文)。

6、学写生字:

⑴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雨点儿非常感谢你们,特意托我带了两件礼物。第一件就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小雨沙沙》(播放歌曲)。

⑵ 第二件礼物就是一个好看的字宝宝。(课件出示生字“巴”)我们要记住它的样子。(指导书写)

四、总结全文

师:做雨点儿多好呀!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做一颗颗无私的小雨点儿,让我们的大自然、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12、雨点儿

小雨点儿 有花有草

大雨点儿 没有花没有草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优美,讲述了春雨过后大地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渗透水和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 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述出一个美丽的画面。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面对的是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儿童,本课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提供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刺激调动和协调各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懂得雨水和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显然太抽象了,但借助课件,通过多媒体,就可以把小草发芽、果树开花、花更红、草更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再加上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使课文融入学生的心灵。 “教科书 + 多媒体”的应用,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兴趣,点燃了情感,达到了效果,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位置》教学反思5篇

小学体育跳绳教学反思8篇

音乐《过新年》教学反思5篇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8篇

圆柱表面积教学反思8篇

教案后教学反思5篇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5篇

京调音乐教案教学反思8篇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5篇

数学教学总结与反思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609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