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计划书

高中幂函数教案7篇

教案在拟订的时候,我们务必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教案是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工具,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中幂函数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幂函数教案7篇

高中幂函数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实例,了解正整数指数函数的概念.

(2)能够求出正整数指数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研究其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借助实例,了解正整数指数函数,体会从具体到一般,从个别到整体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

(2)从图像上观察体会正整数指数函数的性质,为这一章的学习作好铺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学习正整数指数函数体会学习指数函数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研究函数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定义.教学难点:正整数指数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

三、学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教学方法:探究交流,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互动过程1]:

(1)请你用列表表示1个细胞分裂次数分别为1,2,3,4,5,6,7,8时,得到的细胞个数;

(2)请你用图像表示1个细胞分裂的次数n( )与得到的细胞个数y之间的关系;

(3)请你写出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n之间的关系式,试用科学计算器计算细胞分裂15次、20次得到的细胞个数.

解:

(1)利用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可以算出1个细胞分裂1,2,3,4,5,6,7,8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

分裂次数 1 2 3 4 5 6 7 8

细胞个数 2 4 8 16 32 64 128 256

(2)1个细胞分裂的次数 与得到的细胞个数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表示,它的图像是由一些孤立的点组成

(3)细胞个数 与分裂次数 之间的关系式为 ,用科学计算器算得 ,所以细胞分裂15次、20次得到的细胞个数分别为32768和1048576.

探究:从本题中得到的函数来看,自变量和函数值分别是什么?此函数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细胞个数 随着分裂次数 发生怎样变化?你从哪里看出?

小结:从本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得到的细胞分裂个数都是底数为2的指数,而且指数是变量,取值为正整数. 细胞个数 与分裂次数 之间的关系式为 .细胞个数 随着分裂次数 的增多而逐渐增多.

[互动过程2]:问题2.电冰箱使用的氟化物的释放破坏了大气上层的臭氧层,臭氧含量q近似满足关系式q=q00.9975 t,其中q0是臭氧的初始量,t是时间(年),这里设q0=1.

(1)计算经过20,40,60,80,100年,臭氧含量q;

(2)用图像表示每隔20年臭氧含量q的变化;

(3)试分析随着时间的增加,臭氧含量q是增加还是减少.

解:(1)使用科学计算器可算得,经过20,40,60,80,100年,臭氧含量q的值分别为0.997520=0.9512, 0.997540=0.9047, 0.997560=0.8605, 0.997580=0.8185, 0.9975100=0.7786;

(2)用图像表示每隔20年臭氧含量q的变化,它的图像是由一些孤立的点组成.

(3)通过计算和观察图形可以知道, 随着时间的增加,臭氧含量q在逐渐减少.

探究:从本题中得到的函数来看,自变量和函数值分别又是什么?此函数是什么类型的函数?,臭氧含量q随着时间的增加发生怎样变化?你从哪里看出?

小结:从本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得到的臭氧含量q都是底数为0.9975的指数,而且指数是变量,取值为正整数. 臭氧含量q近似满足关系式q=0.9975 t, 随着时间的增加,臭氧含量q在逐渐减少.

[互动过程3]:上面两个问题所得的函数有没有共同点?你能统一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这样的函数图像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 叫作正整数指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定义域是正整数集 .

说明: 1.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图像是一些孤立的点,这是因为函数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2.在研究增长问题、复利问题、质量浓度问题中常见这类函数.

(二)、例题:某地现有森林面积为1000 ,每年增长5%,经过 年,森林面积为 .写出 ,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经过5年,森林的面积.

分析:要得到 , 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先一年一年的增长变化,找出规律,再写出 , 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 根据题意,经过一年, 森林面积为1000(1+5%) ;经过两年, 森林面积为1000(1+5%)2 ;经过三年, 森林面积为1000(1+5%)3 ;所以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经过5年,森林的面积为1000(1+5%)5=1276.28(hm2).

练习:课本练习1,2

补充例题:高一某学生家长去年年底到银行存入2000元,银行月利率为2.38%,那么如果他第n个月后从银行全部取回,他应取回钱数为y,请写出n与y之间的关系,一年后他全部取回,他能取回多少?

解:一个月后他应取回的钱数为y=2000(1+2.38%),二个月后他应取回的钱数为y=2000(1+2.38%)2;,三个月后他应取回的钱数为y=2000(1+2.38%)3,, n个月后他应取回的钱数为y=2000(1+2.38%)n; 所以n与y之间的关系为y=2000(1+2.38%)n (nn+),一年后他全部取回,他能取回的钱数为y=2000(1+2.38%)12.

补充练习:某工厂年产值逐年按8%的速度递增,今年的年产值为200万元,那么第n年后该厂的年产值为多少?

(三)、小结:1.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图像是一些孤立的点,这是因为函数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2.在研究增长问题、复利问题、质量浓度问题中常见这类函数。

高中幂函数教案篇2

一、设计理念

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倡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相互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我们应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注重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主阵地。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所设计的问题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伴随新的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后成功感的满足,由此刺激学生非认知深层系统的良性运行,使其产生“乐学”的余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中便自发生成。本节主要安排应用类比法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类比法的体会与应用。

注重学生多层次的发展。在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中应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是多层次的,所以设计的问题也应有层次性,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高中数学课程应尽量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本质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适度的形式化,较好的理解和使用数学概念、性质。

二、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幂函数在老教材中出现过,后来又删,现在又重新出现,当然两次在教材中的地位不一样,这次分量较轻,只要一课时,所以控制难度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幂函数选自必修1第2章第4节,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与函数性质之后,进入高中以来遇到的第三种特殊函数,是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应用,能进一步培养利用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图像、奇偶性、单调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因而本节课更是一个对学生研究函数的方法和能力的综合提升。从概念到图象( ),利用这五个函数的图象探究其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公共点,概括、归纳幂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一般认知规律。从教材的整体安排看,学习了解幂函数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以便能将该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函数的研究。

2. 教材编排与课时安排

幂函数的教学按照《教参》要求一个课时完成。 通过这一课时学习幂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并且为后面学习其他函数作好准备。

三、学习目标与任务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 了解幂函数的定义;

2 会画常见幂函数的图象,掌握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 初步学会运用幂函数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技能目标】

1 通过引入、剖析、定义幂函数的过程,启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2 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幂函数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 对幂函数的性质归纳、总结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识图能力;

4 运用性质解决问题时,进一步强化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目标】

1 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幂函数概念,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 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4 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幂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及运用

难点:幂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发现过程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学生思维特点来和认知结构看,前面学生已经学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新函数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一方面可以把本节课与前面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进行类比学习,但另一方面本节课分类情况多,性质归纳困难,尤其是三个函数放在一起可能产生混淆。对进入高中半个学期的学生来说,虽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也初步形成,但缺乏冷静、深刻,思维具有片面性、不严谨的特点,对问题解决的一般性思维过程认识比较模糊。

六、教法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在思维习惯上还有待教师引导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在教师的带领下创设疑问,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逐步解决问题。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七、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环境选择】

1 web教室;2 校园网;3 internet。

?学习资源类型】

1 课件;2 专题学习网站;3 案例库;4 题库

?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这堂课的学习资源主要是《幂函数》专题学习网站,网站的内容有: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准备知识、重点难点、学习资源、练习测试、展示讨论、学习拓展。

八、学习情境创设

?学习情境类型】

1 真实情境;2 问题性情境;3 虚拟情境;4 其他

?学习情境设计】

课堂上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购买水果、骑车等生活情境图;计算正方体的面积与体积的问题情境图;还有发挥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向学生提供交流、展示作品的空间;通过相关学习资源的链接,让学生在丰富的互联网的资源中学习、探究、应用“幂函数”。

九、学习活动组织形式选择

?自主学习设计】

1 抛锚式

(1)准备知识:

写出下列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①正方形边长x、面积y

②正方体棱长x、体积y

③正方形面积x、边长y

④某人骑车x秒内匀速前进了1km,骑车速度为y

⑤一物体位移y与位移时间x,速度1m/s

(2)使用资源:

网页上的“准备知识”;网络图像:网络练习

(3)学生活动

自主进入网站课件浏览准备知识,小组讨论复习所学知识。采用网络作为评价的手段。

(4)教师活动

巡视课堂,参与学生的讨论。

2 支架式

(1)相应内容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学习目标”、提供“学法指导”。

(2)使用资源

网页上的“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和“重点难点”。

(3)学生活动

自主进入网站浏览,根据网页上的例子归纳出幂函数的一般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采取网络评价。

(4)教师活动

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根据例子总结出幂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引导学生应该注意的一些地方,并出题练习,巩固定义。

3 随机进入式

(1)相应内容

浏览学习资源、测试

(2)使用资源

网页上的“学习资源”:包括本地资源和远程链接、搜索引擎、实验工具,其中本地资源有:“学习课件”、“课外阅读、应用例谈”等栏目。还有网络练习。

(3)学生活动

自由选择喜欢的、重要的内容浏览,独立练习,然后小组交流,采取网络评价。

(4)教师活动

巡视指导,小结,评价。

?协作学习设计】

1 伙伴

(1)内容:根据几个问题情境,总结出幂函数的一般形式。

(2)使用资源:网页上的“重点难点”以及网络课件。

(3)分组情况:六人一小组。

(4)学生活动:根据网页上的例子总结出幂函数的一般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组;网络评价。

(5)教师活动;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根据例子总结出幂函数的一般形式。

2 协同

(1)内容:根据幂函数的图像,总结出幂函数的性质,帮助识记这些性质。

(2)使用资源;网路课件。

(3)分组情况:六人一小组。

(4)学生活动:根据幂函数的图像找出幂函数的特有性质;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

(5)教师活动;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根据函数图像发现幂函数的性质。

3 辩论

(1)内容:幂函数的一般形式以及幂函数的性质

(2)使用资源:网络课件。

(3)分组情况:六人一小组。

(4)学生活动:根据讨论总结出幂函数的一般形式以及其性质;互相发表意见,也可辩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学结流程设计】 shape mergeformat

shape mergeformat

?图符说明】

shape mergeformat

十、教学过程

1 课前活动

(1)教师活动: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两个实际问题:

①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w千克,那么她需要付的钱数p是多少?

高中幂函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2、通过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培养学生利用定义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组在相应区间上的函数,然后指出这两组函数之间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用投影幻灯给出两组函数的图象。)

第一组:

第二组:

生:第一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第二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手执投影棒使之沿曲线移动)对。他(她)答得很好,这正是两组函数的主要区别。当x变大时,第一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大,而第二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小。虽然在每一组函数中,函数值变大或变小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每一组函数却具有一种共同的性质。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幂函数时,就曾经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过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大而变大或变小的性质。而这些研究结论是直观地由图象得到的。在函数的集合中,有很多函数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函数这种性质作更进一步的一般性的讨论和研究,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的内容。

(点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曾经有所认识的,又是新的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对概念的分析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1页,请××同学把增函数、减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

师:好,请坐。通过刚才阅读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种定义方法和我们刚才所讨论的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定义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我认为是一致的。定义中的“当x1<x2时,都有f(x1)<f(x2)”描述了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x2时,都有f(x1)>f(x2)”描述了y随x的增大而减少。

师:说得非常正确。定义中用了两个简单的不等关系“x1<x2”和“f(x1)<f(x2)或f(x1)>f(x2)”,它刻划了函数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性质。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通过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刚才的两组图中的第一个函数y=f1(x)和y=f2(x)的图象,体会这种魅力。

(指图说明。)

师:图中y=f1(x)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x1,x2,当x1<x2时,都有f1(x1)<f1(x),因此y=f1(x)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增的,区间[a,b]是函数y=f1(x)的单调增区间;而图中y=f2(x)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x1,x2,当x1<x2时,都有f2(x1)>f2(x2),因此y=f2(x)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减的,区间[a,b]是函数y=f2(x)的单调减区间。

(教师指图说明分析定义,使学生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直观图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渗透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

(不把话说完,指一名学生接着说完,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

生:较大的函数值的函数。

师:那么减函数呢?

生:减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较小的函数值的函数。

(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完整,教师应指导他说完整。)

师:好。我们刚刚以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作了初步的分析,通过阅读和分析你认为在定义中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才能更透彻地认识定义?

(学生思索。)

学生在高中阶段以至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或定义),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语,是能否正确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各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思索过程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定义,并注意在关键词语处适当加重语气。在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时,给以适当的提示。)

生:我认为在定义中,有一个词“给定区间”是定义中的关键词语。

师:很好,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都要善于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在学习几个相近的概念时还要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增函数和减函数都是对相应的区间而言的,离开了相应的区间就根本谈不上函数的增减性。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否说一个函数在x=5时是递增或递减的?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此时函数值是一个数。

师:对。函数在某一点,由于它的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常数(注意这四个字“唯一确定”),因而没有增减的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脱离区间泛泛谈论某一个函数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呢?你能否举一个我们学过的例子?

生:不能。比如二次函数y=x2,在y轴左侧它是减函数,在y轴右侧它是增函数。因而我们不能说y=x2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板演函数y=x2的图像,从“形”上感知。)

师:好。他(她)举了一个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定义中的词语“给定区间”。这说明是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的性质,但这不排斥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因此,今后我们在谈论函数的增减性时必须指明相应的区间。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关键词语?

生:还有定义中的“属于这个区间的任意两个”和“都有”也是关键词语。

师:你答的很对。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学生不一定能答全,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

师:“属于”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两个自变量x1,x2必须取自给定的区间,不能从其他区间上取。

师:如果是闭区间的话,能否取自区间端点?

生:可以。

师:那么“任意”和“都有”又如何理解?

生:“任意”就是指不能取特定的值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而“都有”则是说只要x1<x2,f(x1)就必须都小于f(x2),或f(x1)都大于f(x2)。

师:能不能构造一个反例来说明“任意”呢?

(让学生思考片刻。)

生:可以构造一个反例。考察函数y=x2,在区间[-2,2]上,如果取两个特定的值x1=-2,x2=1,显然x1<x2,而f(x1)=4,f(x2)=1,有f(x1)>f(x2),若由此判定y=x2是[-2,2]上的减函数,那就错了。

师:那么如何来说明“都有”呢?

生:y=x2在[-2,2]上,当x1=-2,x2=-1时,有f(x1)>f(x2);当x1=1,x2=2时,有f(x1)<f(x2),这时就不能说y=x2,在[-2,2]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师:好极了!通过分析定义和举反例,我们知道要判断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是增函数或减函数,不能由特定的两个点的情况来判断,而必须严格依照定义在给定区间内任取两个自变量x1,x2,根据它们的函数值f(x1)和f(x2)的大小来判定函数的增减性。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抽象到具体,并通过反例的反衬,使学生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在概念教学中,反例常常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师:反过来,如果我们已知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变量的大小去判定函数值的大小,也可以由函数值的大小去判定自变量的大小。即一般成立则特殊成立,反之,特殊成立,一般不一定成立。这恰是辩证法中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用辩证法的原理来解释数学知识,同时用数学知识去理解辩证法的原理,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概念的应用

证明函数f(x)=3x+2在(-∞,+∞)上是增函数。

师:从函数图象上观察固然形象,但在理论上不够严格,尤其是有些函数不易画出图象,因此必须学会根据解析式和定义从数量上分析辨认,这才是我们研究函数单调性的基本途径。

(指出用定义证明的必要性。)

师:怎样用定义证明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在笔记本上写出证明过程。

(教师巡视,并指定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学生可能会对如何比较f(x1)和f(x2)的大小关系感到无从入手,教师应给以启发。)

师:对于f(x1)和f(x2)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我们知道对两个实数a,b,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大于零;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等于零;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小于零,反之也成立。因此我们可由差的符号来决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生:(板演)设x1,x2是(-∞,+∞)上任意两个自变量,当x1<x2时,

f(x1)-f(x2)=(3x1+2)-(3x2+2)=3x1-3x2=3(x1-x2)<0,

所以f(x)是增函数。

师:他的证明思路是清楚的。一开始设x1,x2是(-∞,+∞)内任意两个自变量,并设x1<x2(边说边用彩色粉笔在相应的语句下划线,并标注“①→设”),然后看f(x1)-f(x2),这一步是证明的关键,再对式子进行变形,一般方法是分解因式或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这一步可概括为“作差,变形”(同上,划线并标注”②→作差,变形”)。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没能说明为什么f(x1)-f(x2)<0,没有用到开始的假设“x1<x2”,不要以为其显而易见,在这里一定要对变形后的式子说明其符号。应写明“因为x1<x2,所以x1-x2<0,从而f(x1)-f(x2)<0,即f(x1)<f(x2)。”这一步可概括为“定符号”(在黑板上板演,并注明“③→定符号”)。最后,作为证明题一定要有结论,我们把它称之为第四步“下结论”(在相应位置标注“④→下结论”)。

这就是我们用定义证明函数增减性的四个步骤,请同学们记住。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步,如果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恒大于零,也可以小。

(对学生的做法进行分析,把证明过程步骤化,可以形成思维的定势。在学生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时,思维定势对理解知识本身是有益的,同时对学生养成一定的思维习惯,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也是有帮助的。)

调函数吗?并用定义证明你的结论。

师:你的结论是什么呢?

上都是减函数,因此我觉得它在定义域(-∞,0)∪(0,+∞)上是减函数。

生乙: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这个函数不是整个定义域内的减函数,因为它不符合减函数的定义。比如取x1∈(-∞,0),取x2∈(0,+∞),x1<x2显然成立,而f(x1)<0,f(x2)>0,显然有f(x1)<f(x2),而不是f(x1)>f(x2),因此它不是定义域内的减函数。

生:也不能这样认为,因为由图象可知,它分别在(-∞,0)和(0,+∞)上都是减函数。

域内的增函数,也不是定义域内的减函数,它在(-∞,0)和(0,+∞)每一个单调区间内都是减函数。因此在函数的几个单调增(减)区间之间不要用符号“∪”连接。另外,x=0不是定义域中的元素,此时不要写成闭区间。

上是减函数。

(教师巡视。对学生证明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拔。可依据学生的问题,给出下面的提示:

(1)分式问题化简方法一般是通分。

(2)要说明三个代数式的符号:k,x1·x2,x2-x1。

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的时候,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简单的分析小结,点出学生在证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小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请一个思路清晰,善于表达的学生口述,教师可从中给予提示。)

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要特别注意定义中“给定区间”、“属于”、“任意”、“都有”这几个关键词语;在写单调区间时不要轻易用并集的符号连接;最后在用定义证明时,应该注意证明的四个步骤。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研究函数时经常要注意的一个性质。并且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对函数作定性分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早已有所知,然而没有给出过定义,只是从直观上接触过这一性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好处,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感觉乏味。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加强了对概念的分析,希望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看似简单的定义中有不少值得去推敲、去琢磨的东西,其中甚至包含着辩证法的原理。

另外,对概念的分析是在引进一个新概念时必须要做的,对概念的深入的正确的理解往往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因此在本教案的设计过程中突出对概念的分析不仅仅是为了分析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而且想让学生对如何学会、弄懂一个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学有所用。

还有,使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是一个难点,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证明方法,给出一定的步骤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可以对学生掌握证明方法、形成证明思路有所帮助。另外,这也是以后要学习的不等式证明方法中的比较化的基本思路,现在提出要求,对今后的教学作一定的铺垫。

高中幂函数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本章中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函数的学习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思维从静止走向了运动、从运算转向了关系.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主线,有了这条主线就可以把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这样可以使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一些.函数与不等式、数列、导数、立体、解析、算法、概率、选修中的很多专题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用函数的思想去理解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反过来,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函数思想的认识.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高中数学课程中,函数有许多下位知识,如必修1第二章的幂、指、对函数数,在必修四将学习三角函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作业与试卷部分缺失,导致易错问题分析不全面.通过布置易错点分析的任务,让学生意识到保留资料的重要性.

2.学生学基本功较扎实,学习态度较端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没有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有些内容已经淡忘.通过自主梳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复习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3.在研究例4时,对分类的情况研究的不全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应用几何画板制作了课件,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知,体会二次函数对称轴与所给的区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新课中渗透的理念是:“强调过程教学,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梳理好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梳理.一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网络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养成知识梳理的习惯.在本节课中不断提出问题,采取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全面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分析、交流合作,从而进行有机建构,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模仿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a: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b: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a:会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b:会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习的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与函数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例4的解答过程中,渗透动静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养成理性思维的品质.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洞悉问题的考察点,能选择合适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含参问题的讨论,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六.知识梳理(约10分钟)

高中幂函数教案篇5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幂函数的形式特征,掌握具体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能应用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加深学生对研究函数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流程的经验。

(2)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培养学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从具体函数归纳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概括出幂函数的性质。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发现法和多媒体教学

4、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问题1写出下列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①正方形边长x、面积y

②正方体棱长x、体积y

③正方形面积x、边长y

④某人骑车x秒内匀速前进了1m,骑车速度为y

⑤一物体位移y与位移时间x,速度1m/s

问题2是否为指数函数?上述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将解析式写成指数幂形式,以启发学生归纳,)板书课题并归纳幂函数的定义。

(二)新课讲解

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的函数称为幂函数(powerfunction),其中是自变量,是常数。

为了加深对定义的理解,请同学们判别下列函数中有几个幂函数?

①y=②y=2x2

我们了解了幂函数的概念以后我们一起来研究幂函数的性质。

问题3幂函数具有哪些性质?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些性质的呢?我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前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我们一起研究了哪些性质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引发学生作图研究函数性质的兴趣。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既可以使用定义,也可以通过图象解决,直观,易理解。)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请同学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

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你能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的图象吗?

(学生作图,教师巡视。将学生作图用实物投影仪演示,指出优点和错误之处。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通过超级链接几何画板演示。)

问题4我们看到,这些函数在第一象限都有图象,所以我们就先来研究幂函数在上的性质。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有哪些共性呢?(学生回答)

归纳总结幂函数的性质:幂函数图象的基本特征是,当是,图象过点,且在第一象限随的增大而上升,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

下面我们一起来尝试幂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

巩固练习:例1写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它们的奇偶性和单调性:①y=x②y=x③y=x。(板书一题,其他学生回答并小结)

感受理解例2: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①0.75,0.76;

②(—0.95),(—0.96);

③0.31,0.31

分析:利用考察其相对应的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单调性来比较大小

巩固提高例3、幂函数y=(m—3m—3)x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求m的值。

(三)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有哪些?你有哪些收获和经验?幂函数的图象和形状就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主要研究了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性质。

高中幂函数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之后系统学习的第一个函数,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后面学习中一遇到指对数问题就发蒙,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就出在学生刚刚学完函数的性质,应用又是初中比较熟悉的一次二次函数。一下子出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函数而且需要记很多性质。学生感觉很吃力,也就没有了兴趣,当然就学不好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2)能根据指数函数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并根据图象给出指数函数的性质.(3)能根据单调性解决基本的比较大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指数函数概念,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在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时,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要求学生自己作出特殊的较为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况,类比地得到指数函数的图象,并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当底分别是 , 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领会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五:教法: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对所得结论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生:y与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

师:有1根长 1米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绳长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余绳子的一半,……剪了x次后绳子剩余的长度为y米,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生: ( )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指数函数的定义

⑴让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问题逐个给出):

① ( )和 ( )这两个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它们能否构成函数?

③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函数?如果不是,你能否根据该函数的特征给它起个恰当的名字?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如果可以用字母 代替其中的底数,那么上述两式就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自变量在指数位置,所以我们把它称作指数函数。

⑵让学生讨论并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

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①若 会有什么问题?(如 ,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②若 会有什么问题?(对于 , 都无意义)

③若 又会怎么样?( 无论 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 且 .

接下来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明确了指数函数的定义,能否写出一两个指数函数?教师也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解析式让学生判断,如 , , 。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可能存在对指数函数形式上的一种误解,即只看指数位置是否为自变量。通过以上的三个小例子,学生就完成对指数函数彻底的认识,解决的问题。

2.指数函数性质

⑴提出两个问题

①目前研究函数一般可以包括哪些方面;

②研究函数(比如今天的指数函数)可以怎么研究?用什么方法、从什么角度研究?

可以从图象和解析式列表这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从具体的函数入手(即底数取一些数值);当然也可以用列表法研究函数,

⑵分组活动,合作学习

让学生分为三大组,一组从解析式的角度入手(不画图)研究指数函数,一组借助电脑通过几何画板的操作从图象的角度入手研究指数函数;一组借助列表利用计算器和坐标网格研究指数函数;

⑶交流、总结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关注各组的研究情况,此时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小组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并对比从两个角度入手研究的结果。

教师可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发现、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当的点评或要求学生分析。这里除了研究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外,再引导学生注意是否还有其它性质?

(4)交换角色

请同学们交换任务,检查一下你能否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性质。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师可以边总结边板书。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性质得到自然、完善的整合,这个过程中,学生时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体现了教改“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思想。加深的学生对所得结论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巩固训练、提升能力

例1:已知指数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求 的值。

解:因为 的图象经过点 ,所以

即 ,解得 ,于是 。

所以 。

例2.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1) 1.7a与1.7a+1 (2)0.8-0.1与0.8-0.2

(3) 已知(4/7)a>(4/7)b,比较a,b的大小.

练习:⑴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和 的大致图象,并说出这两个函数的性质;

⑵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 ,② 。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指数函数有什么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课本93页习题3-1a组第4题。

九:板书设计:

高中幂函数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幂函数定义,掌握一些常见幂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和一般幂函数第一象限内图像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来定义幂函数,比较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得出其特有的形式特点,观察图像归纳总结出其函数性质,数形结合找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函数图像直接反应函数性质,同样由函数性质也能大致画出其图像,对图像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体会

二.重难点

重点:幂函数的定义,常见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般幂函数第一象限的大致图像再利用其性质得到整体图像

难点:其一般的性质分析,再由性质得到一般图像

三.教学方法和用具

方法:归纳总结,数形结合,分析验证

用具:幻灯片,几何画板,黑板

四.教学过程

(幻灯片见附件)

1.设置问题情境,找出所得函数的共同形式,由形式给出幂函数的定义(幻灯片1?幻灯片2)(板书)

2.从形式上比较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异同(幻灯片3)

3.利用定义的形式,判断所给函数是否是幂函数,并得出判断依据(幻灯片4)

4.画常见的三种幂函数的图像,再让学生用描点法画另两种,并用几何画板验证(幻灯片5)(几何画板)

5.用几何画板画出这五个幂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完成书中幂函数的函数性质的表格,并分析得出更一般的结论(板书)(几何画板)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高中800演讲稿优秀7篇

飘高中读后感最新7篇

飘读后感高中800字优秀7篇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推荐7篇

飘高中读后感7篇

高中生演讲稿500字7篇

幼儿小班游戏教案精选7篇

800高中读后感模板7篇

《家》高中读后感7篇

高中陪读后感精选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261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