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计划书

四上语文复习教案7篇

教案中的活动和任务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联系,以增强学习的相关性和吸引力,教师应考虑课程的连贯性,以确保教案与前后课程内容衔接自然,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上语文复习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四上语文复习教案7篇

四上语文复习教案篇1

复习要求:

1、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字、词以及课文内容。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内容复习: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第八单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八单元有哪些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

2、我们回忆一下,这两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两件事?

(1)《每逢佳节倍思亲》讲的是——(王维在重阳节那天更加思念亲人,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能背诵一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后出示全诗。

(3)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出示:

①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一人”是指( )

a王维的兄弟

b王维

c王维的一个好朋友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a对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

b对亲人、对家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c对故乡的一种热爱之情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 )

④今天是中秋节,叔叔在北京出差,他打电话回来说非常想我们,叔叔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诗句“( )”来形容。

(师生逐一交流)

(5)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你还能说出谁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吗?

参考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王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宋之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久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

师补充: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出示两首诗,齐读: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

北宋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思乡名作,课下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这一类的诗句来吟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

(1)什么是“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的是( )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看到自己的姐姐被逼着缠足,很生气也很心疼姐姐。直到他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废除了缠足的陋习。)

(3)比较句子(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却毫无办法,无力反抗。)

第二组: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哪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

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地用词。

(4)缠足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的心,所以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

(5)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定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出示铜像(书上有插图)

讲述: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任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二、字词句段复习

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课文内容,下面,老师就要来考考同学们,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老师给你们摆下了五道关,你们想闯一闯吗?

第一关:火眼金睛

(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临时(lín línɡ) 空闲(kōnɡ knɡ) 辛亥(hé hài)革命

挑柴(tiāo tiǎo) 茱萸(yí yú) 兴高采烈(xīnɡ xìnɡ)

第二关:精挑细选

(看拼音,写词语。书写这些词语,应该注意哪些字?哪些字容易出错,错在什么地方?)

jiā jié fèi chú huí yì fú laǒ xié yu( ) ( ) ( ) ( )

cì tng zǒng tǒng chóng yáng zǔ zōng( ) ( ) ( ) ( )

第三关:争先恐后

(老师说成语的意思,你们说成语,谁举手快,谁来回答。)提示: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成语,这样缩小范围,你在思考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更有的放矢。

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

不知疲倦地探求。( )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

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

还要进一步努力。( )

第四关:学以致用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上)

九( )一( ) ( )海( )涯 ( )( )一方

( )家( )户 ( )力( )赴 沧( )( )粟

( )高( )烈 孜孜( )( ) ( )( )一步

a 海地发生了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 地帮助那里的人们。

b 爸爸出国了,我和他(),不能相会。

c 过年了, 张灯结彩,人们()地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d 这学期,我读了一些课外书,写作水平有了一些提高,但是(),在寒假中,我力争再读一些课外书,使我的写作水平 。

第五关:乱句重组

(按顺序重新排列句子)

( )孙中山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

( )他当上临时大总统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

( )空闲时,姐姐不仅陪孙中山一起玩,还经常唱歌给他听。

( )从此以后,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 )妈妈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

若有时间可进行如下环节:请同学们根据本单元内容,试着出一个题,让大家解答。(师生交流)

三、总结学生本单元复习情况。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了第八单元的基础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

2、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八单元的课文,主要的字词句。“温故而知新”, 我们回头再看以前学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每一次复习都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做到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技能目标: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情感目标: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四上语文复习教案篇2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22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

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自然景观”。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

三、复习《草原》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4.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5.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6.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复习《丁香结》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6.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复习《古诗词三首》

1.背诵《古诗词三首》。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复习《花之歌》

1.积累描写花的四字词语: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七、复习《语文园地一》

1.背诵日积月累《过故人庄》。

2.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上语文复习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曲设计思路

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培养学生

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进入课文,寻找

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幸福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

的爱,进入《散步》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1.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l。),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不同的表述介绍文中的人物。 ‘

3.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生动形象感人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有疑问的语句。

2.小组交流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2。) 、

明确:(①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②中年人的责任感。③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④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⑤互敬互爱的·家人。……)

(让学生从感情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要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不能强求答

案的一致性。)

2.自由表述文中的人物给你的印象。

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明确:(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在于引导学

生感受人物形象。)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

明确:(此题在于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品的写作内容,并能够分析其写作特点。)

五、研读赏析 ’

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

1.理解句子,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为什么这

样说?

明确:(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

展。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

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

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

从他高大的父亲。”如何理解加点的词?

明确:(“早已习惯”:说明母亲和儿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已经比较长。.“还习惯”:说

明儿子因为年龄小,在许多方面尚未形成主见,往往照父亲的意见办事。)

2.回忆生活,叙述你们一家人的和美温馨的场面。

明确:(从生活中感受亲情,并珍惜亲情。)

六、梳理巩固

学生同位间交流本堂的收获。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在课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和“迁移延伸”部分。

四上语文复习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观察漫画,了解漫画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体会父子亲情。

2.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结合漫画,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父与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父子亲情。

教具准备: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父与子》简介课件及父子图片课件,(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并乐于了解原著)。

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誉满天下、风靡世界半个多世纪。今天,这对父子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一年以后》这则幽默。板书:一年以后

二.欣赏漫画,培养想像能力,学习字词。

1. 自由观察图画,与同桌说一说每一幅图讲了什么事?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学会表达。)

2.指生分别说四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图意。

从文中你知道孩子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体会盼望孩子快快长,父亲对孩子的爱与关怀。)

过渡:春天来了,谁来想像一下,父亲与儿子在树下做什么?(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引出第一幅漫画。)

3.课件出示图(一)。

(1)看图,父亲在做什么?知道谁与谁“比肩而立”。

(2) 与生做比肩而立的动作。

(3) 读词,并指生试着用“比肩而立”说一句话。

过渡:有一天父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猜猜,是什么?

4.课件出示图(二)。

(1)观察漫画,了解“共与睹”,读准“睹”的字音,从“目”旁你能猜出字意吗?学习“者”、“睹”。

(2) 说一说“有目共睹”的意思,你还知道什么事情是“有目共睹”?

过渡:日复一日,父亲期待儿子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把老师的话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寒来暑往)

5.课件出示图(三)。

(1)读词语,读准“暑”的读音,“暑”是什么意思?与谁相对?怎样记这个字?

(2)看看图,说说“寒来暑往”的意思。

(3)用“寒来暑往”说一句话。

过渡:父亲期盼好久的结果同学们可以告诉我吗?(目瞪口呆)这个结果同学们用带着表情再说一遍吗?(做动作理解词语的意思)

6. 课件出示图(四)。

(1)读词语,学习“登”字,认识偏旁“癶”,指导写“登”字,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对照观察以后再写一个,再结合“目字旁”识记“瞪”。学习“呆”,会意字,本义指言语木讷,口齿不灵,引申为人头脑迟钝、痴傻,又指人脸上表情死板,发愣。

(2)父亲为什么“目瞪口呆”?

(3)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对“目瞪口呆”的父亲说什么?

7.你能用上这四个词,把故事讲一讲吗?学生练习后,指名讲。

8. 漫画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漫画又表现了怎样的亲情?

四.课堂总结:漫画家卜劳恩创作的漫画还有许多,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去欣赏,他会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

板书设计:

一 年 以 后

比肩而立

有目共睹 父子情深

寒来暑??

目瞪口呆

四上语文复习教案篇5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太阳与人类生活的种关系。

2、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一年365天,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可有一次,太阳请假了,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赶紧去瞧瞧。(板书课题)齐声读课题。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通过初读课文,你们了解到太阳请假的原因吗?太阳请假后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4、全班交流。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默读课文1—4节,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太阳请假?

2、全班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

感伤——规劝——发怒

(四)学习课文5——20节

1、默读,思考:太阳请假带来了哪些后果?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白天同黑夜一样黑暗

(2)瀑布干涸

(3)风车无法运转

(4)气候变冷:轮船无法出海装运粮食和其他日用品;

森林中的动物被冻死;

人们无法耕种

4、除了书中所提及的这些,你能设想一下,太阳请假后还会带来哪些后果?

(五)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21—23节

1、自由读文,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

2、反馈交流

(1)人们的处境不好了

(2)人们要复工了

(3)人们请求太阳出山,人们大声赞美太阳。

(4)太阳出来了,人们欢呼雀跃。

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结合插图,升华情感,使学生深深懂得没有太阳人类的生活将是一团糟。

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

(三)总结全文

教材分析:

?太阳请假的时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通过描写太阳请假之后给地球上的人们生活带来种。种不便,从而揭示出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许多天文、气象方面的知识。文章借助丰富的想象,带领着学生走进奇妙的科学长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逍遥”、“懊丧”、“摇曳”等词语的含义。

2、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请假造成了哪些后果,明白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抓住要点,理解课文,明白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鼓励学生不断探寻科学的奥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励学生勇于探寻科学的奥秘。

四上语文复习教案篇6

一、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题的大环境下去学:先通过导读课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再分别从4篇课文中体验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景,最后再通过单元总结课整体感悟,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省时高效。因为《燕子》是精读课文,因此教学中,要处处体现出精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分析中品味,在精读中感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自学字词

1、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情境之中,激起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欲望。

2、板书课题《燕子》,指导书写“燕”字。

3、自读课文,勾勾画画,自学生字词。

4、交流汇报学习字词的情况。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字词的学习、掌握还需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引导,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字词的时间,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把字词学好学会。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二)设境激趣,读通课文

设立比赛的机制,鼓励学生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在学会字词,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很有必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课文,可以为下一环节的品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默读感悟,小组探究

1、老师引导学生由读通课文进入到下一个自读感悟的环节,提出要求,提示学生拿起笔,边读书边勾画边思考。

2、学生读完,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所得,互相启发,进一步探究。

(设计意图:做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学习也是一样。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引导去自读自悟,充分的思考,到学习课文的时候,他们就有话可说了。这就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且在不断的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四)教师小结学习情况,制造悬念,激发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欲望。

(第二课时)

(一)汇报收获,研读课文

1、过渡语引入。

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汇报前教师提示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汇报。

3、在学生汇报的同时,研读课文重点语句。

⑴研读第一自然段。

a、用课件展示小燕子。

b、用缩句、扩句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小燕子的方法。

c、通过设疑促思,来感悟作者突出小燕子特点的写法。

d、用感悟词语、体验朗读感悟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⑵研读第二自然段。

a、引导想象春天的景色,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

b、引读长句“微风吹拂着……柳丝”采取缩句扩句的方式让同学理解句子意思,并学习把句子写优美写完整的方法。

c、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句子的妙处,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萌生的`繁荣景象。

d、课件动画出示小燕子,引导学生体会小燕子在春天里的作用。

e、指导朗读。

⑶研读第三自然段。

a、学生汇报小燕子出现的位置,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小燕子。

b、赏析“斜”、“掠”、“沾”等词的妙用。

c、师生扮演小燕子,展示课文中对飞翔的小燕子的描写,拓展联系想象说话。

d、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读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⑷研读第四自然段。

a、课件出示五线谱的图案,引导学生想象燕子停歇图。

b、赏析“痕”的妙用。

c、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的妙用,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

d、启发想象,小燕子在电线上说什么了?

e、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f、美读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后,就会感觉有好多话要说出来,希望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因此,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精心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穿插进预设的教学方案,使师与生、生与生融为一体,共创和谐。)

(二)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创境激情,引导品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有位名师说过:理解了再读,就更有味儿了。的确如此,等学生们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导读,学生的情感就会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就会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借助朗读,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水到渠成。)

(三)赏读课文,指导背诵

1、配乐朗读,享受美文的熏陶。

2、激情引读,指导背诵。

3、集体背诵,抒发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意图:课后练习题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要把课文背下来。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老师把背诵课文的练习留到课下去完成,结果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能完成。主要原因是没有给学生创设情境,没有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他们肯定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把背诵放到课堂上来完成,让学生学会背诵的方法很重要。)

(四)搜集资料,课外拓展

1、关于写燕子的文章,关于燕子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去查找来与大家共享!

2、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小燕子,别忘了把看到的和大家说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就要有大语文的观念,要把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觉处处皆语文,语文即生活。)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抄写好词好句。(必做)

2、以《我是一只小燕子》为题写一篇小练笔(选做)

3、仿照自己喜欢的段落,写一段话。(选做)

四上语文复习教案篇7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

(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5、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巴东三峡》赏析

读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郦道元的《三峡》,已经让我们领悟到三峡的壮美。可只有在读了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后,才让我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奇、幽。可以说,三峡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体——一座浓缩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

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劲健美

余秋雨先生说过:“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点冲撞。”我没到过三峡,是刘大杰先生带我品位了三峡,他的《巴东三峡》卷起了我心中的旋涡,使我无端涌起一腔沸腾的豪情。

?巴东三峡》一开头就让我们感到一种力量。“在江南住惯了的人,一旦走到这种地方来,不知道要生出一种什么样的惊异的情感。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刘先生还没有具体介绍三峡,已经让我们感到一种磅礴的气势,一种雄壮之美扑面而来。

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三峡,领悟三峡,他依次给我们介绍了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正是由西陵峡的险,巫峡的秀,瞿塘峡的雄,构成了一副巨大的山水画廊,风云际合,气象万千,有两岸连山,隐天蔽日,一川激流,水急浪高之劲健气势,又不失江流湍急,回清倒影,风光雄伟秀丽之壮美。

这不,刚到崆岭滩,刘先生如此描绘道“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的确,俯视江流,浪涛翻滚沧漩不断,水声隆隆,给人以“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正因如此,行船的人才有这么一句谚语:“青滩叶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充分表现了巴东三峡的狂涛怒吼、礁险涡凶的劲健美。

二、山水清音,怡情畅性的和谐美

西陵峡是险峻的,刘大杰先生分四段给我们作了描绘。写了黄猫峡的“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灯影峡具有“浓厚的江南风味”;崆岭峡的“山形水势,突然险峻”;米仓峡的“水流太急,山更高峻”。试想一下,在群峰高不见顶,崖壁直立如墙的三峡,居然建有黄陵庙,并配有浓绿的树木,潇洒的竹子,红紫色的花朵,再加上袅袅不断的青烟,悠悠的钟声,让我们好像进入了“人间仙境”。难怪刘先生来两句即景的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力与美”完美结合,怡情畅性和谐统一,这也许才是三峡的最可爱之处吧!

刘先生称巫峡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并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描绘到“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我的眼前顿时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船行其间,宛如进入一条曲折迂回的画廊,忽而大山挡前,似无去路,忽而峰回路转,一水相通。为了把游记写得更有味,刘先生还写了巫峡那变化多姿的云。“有的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的确,巫峡秀色,尽在群峦叠翠,云雾迷朦之中,再加上“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你说,三峡是威武雄壮的男子,还是柔情似水的女子?

三、巫山云雨,白帝晨昏的古今叠映美

刘大杰先生最后给我们介绍了最短的瞿塘峡,所用字数不多,却让人感受到一副神奇的图画,简直就是一座浓缩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正因为有“巫山神女”、“刘备托孤”的故事,白帝城才会成了历代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才有李白在此斗酒高峡,杜甫在此以诗会友,放翁在此忧患天下……才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才能更到位地品味三峡的古今叠映美!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巴东三峡的力与美涵养着文化,收伏着心灵,永远值得我们一次次地探寻和一遍遍地重温

《巴东三峡》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所以学习本文要了解一些游记文体的知识,要弄清作者的`游踪,把握各峡特点和两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特点,是很关键的。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它是一座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即把握作者的游踪,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但历代文人游历三峡都是顺流而观,而刘大杰的《巴东三峡》却是逆流观写,而且主要是写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极状了形势的险恶,这就激发作者的一些想法,当社会环境恶劣,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我们如何去做?在描写三峡山水特点时还写了两处人文景观,三峡里的人文景观很多,可笔者却只写了昭君幼居,刘备托孤的典故,这是什么用意呢?胡人侵边,王昭君决然站起,逆身走进大漠,汉朝的历史因此而延续了百年。刘备托孤,敢逆吴魏,使天下终成三足之势,这些人物都敢于逆当时的历史潮流而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两座丰碑。作者将敢逆潮而动的历史人物与三峡中的山险水急之景交织在一起写,旨在启迪人们,当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时,俊杰当敢逆潮而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应是《巴东三峡》的人文内涵所在,也是将景和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的写作寓意,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主要运用朗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同时教师加以点拨,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既形象直观地演示各峡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三峡各景点的位置。同时也了解作者的游踪,在学生读课文时,出示三峡的景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把握三峡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时具体品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作者极状三峡山险水急的景物特点,但作者的情感寄托却是隐匿在昭君出塞和刘备托孤的典故中,这些人物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在历史处于危难时期俊杰当敢逆流而动,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本内涵。

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不仅是和作者一起游历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在游历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体会作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7篇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7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7篇

九上语文教案最新7篇

九上语文教案及反思7篇

六年级下册复习教案8篇

第一轮复习教案7篇

力复习教案8篇

数学中考复习工作计划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959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