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计划书

读书节教案最新7篇

教案通常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陈述,以确保学生能够实现特定的学术成就,教案的适切性要考虑到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的要求,以确保教学与教育体系保持一致,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书节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读书节教案最新7篇

读书节教案篇1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七单元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专题,单元读写训练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本课是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通过三件事写了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体会他立志的原因,从而在阅读中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理解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

一、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段;二、体会感悟,领悟感情;

三、总结收获,回归整体。四、课堂作业

一、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段

1、回顾文章写作思路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指生说,师适时板书。

第一件事: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板:听说“中华不振”)

第二件事: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板:真正体会中华不振)

第三件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总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明确学习重点

(1)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课后问题)

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哪件事最能说明他立志的原因呢?(第二件事-7、8自然段)

?这一环节,我通过带领学生回顾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来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有了整体的感知,同时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学有方向。】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因此教学中,我从课后习题2入手,紧紧围绕“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感悟。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句、关键词,来理解,结合朗读指导,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周恩来远大的志向。]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一)学习第二件事(7-8):真正体会中华不振

1、7、8自然段的重点句是什么,指生说,其他生画。

(1)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2)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一旁。

(3)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不幸的妇女。

2、小组交流课前预习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3、全班交流:

(1)抓住“大不相同”,体会外国人居住的地方灯红酒绿,中国老百姓居住的地方会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明白贫穷的中国土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但这繁华不属于中国!这是中华不振!

(2)抓住“衣衫褴褛、哭诉、得意扬扬”,学生可以体会到妇女的可怜与与无助,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

a、在学生理解后,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妇女哭诉着什么,洋人又是怎样的得意?指生谈,大胆想象。

b、引导学生讨论我们都知道轧死人受到惩法的,凭什么这个肇事的洋人还能得意扬扬呢?使学生明白洋人凭着就是他们国家强大;凭着我们中国的贫穷,科学技术的落后;凭着我们部分中国人的懦弱;更凭着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就因为这样洋人才如此目空一切、无法无天、惨无人道。

(3)a、抓住“不但不……反而”来进一步体会当时中国巡警的懦弱,抓住“只能”体会当时围观的中国人受外国人的欺凌,受中国巡警的压迫,敢怒不敢言,有理无处说,及对妇女的同情。

b、让学生说说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亲眼目睹这一切,你会怎么样?生一定会说要为这位妇女打抱不平。再进行反问能行吗?从而引出在当时的背景下即使你是一个有志之士,也无法凭着自己的力量主持公道。这一切原因归于中华不振。因此当时有志气的中国人也只能是紧握着拳头,紧握着无奈,紧握着…………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读出这不同人物的表现,读出当时中华的不振。生练读,指读,评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我紧紧抓住课后问题,带领学生感悟,将理解与体会,交流与读文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交谈、汇报中便能体会重点内容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顺学而导,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习其他部分

1、还有哪些句子需要理解?

(1)第二件事是周恩来亲眼所见中华不振,在此之前的第一件事周恩来也听说过中华不振。

①指生读:一连串的问题……看个究竟。

②重点理解“疑惑不解”(板:疑惑不解)

③指生感情朗读,读出当时的疑惑不解。指读,评读。

(2)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抓住“清晰、坚定”与其他同学的回答形成对比,从而更深刻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

?这一部分,我继续把握住能体现重点内容的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感悟,通过训练学生使用对比的方法,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感情。】

三、联系实际,回归整体

1、这篇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感想?

2、你有什么收获?

?这一环节总结全文,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内涵,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四、课堂作业

理解句子:

1、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一旁。

2、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不幸的妇女。

3、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听说“中华不振”真正体会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读书节教案篇2

活动目标

一、通过介绍阅读书目和最喜欢的一本书,交流读书的收获,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

三、掀起交换图书和深入阅读、广泛阅读的高潮。

活动准备

一、通过讨论,发送校讯通短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家长明确召开主题班会的意义。

二、学生整理阅读书目,准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发言稿。

三、让学生田薇钰示范介绍,学生练习介绍。

四、指导主持人蒋思艺写好主持词,练习主持。统计报名参与的同学,并让他们抽签,安排好发言顺序。

五、指导图书管理员熊子璇收集和整理阅读书目,准备好发言内容。

六、选出家长代表蒋宗良的妈妈,并要求其准备代表家长作活动总结。

七、布置黑板,展示部分学生的阅读书目。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活动前的话:亲爱的同学,尊敬的家长,下午好。我们班的学生不仅认了很多字,而且读了很多书。

同学们都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各自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呢?为了增进大家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召开“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主题班会。预祝班会举办成功。首先请主持人--我们的组织委员蒋思艺上场,大家掌声欢迎。

二、介绍书目

1、主持人的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尊敬的爸爸、妈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是:“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书本的乐趣:

书本,它有一张方方正正的脸,它的脸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书本,它的肚子里有源源不断的学问,各种各样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读书要像采蜜,一要多读,读各类书;二要努力读懂,不能不懂装懂;三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吸取书本中的有用知识;

通过读书,能让我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

下面请图书管理员周子超介绍同学们的阅读书目。

2、周子超上台边指着黑板上展出的阅读书目,边介绍:我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同学们的阅读书目,这是林欣怡的,这是曾雅元的,这是黄妮芬的,这是杨雨凝的,这是……同学们读的书真多呀,少的是几十本,多的是几百本,其中陈妙蓉同学读了四百多本书。

三、活动总结。

1、主持人总结:

同学们:读书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让我们在好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让我们在好书的陪伴下,快快长大。我们的心情是那么欢快,那么喜悦,因为是读书让生活充满了七彩的阳光。

下面有请家长代表总结,大家掌声欢迎。

2、家长代表总结。

3、班主任陈老师总结:

刚才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发现:同学们读的书真多呀,有的几十本,有的甚至几百本,比如田薇钰读了四百多本书;同学们读书的收获真大呀,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方法,比如严妮芬介绍的《神奇校车》而且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马鑫禹介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同学们的朗诵真好呀,不但正确流利,而且有的很有感情,比如杨雨凝的介绍。

当然,有些同学以后还要多练习朗诵。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好书,让我们今后继续天天读好书,交换看好书,一有空就多读书,图书馆、操场上、教室里、树阴下、在家里,……甚至有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女儿上洗手间还要捧着一本书,成了“小书虫”,“小书迷”。

正如刚才家长代表蒋宗良妈妈所说的,我们不但要自己看,还要邀请同学、朋友、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起读书,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一起讨论读书的收获,让我们的家庭成为书香之家,让我们的'班级成为书香班级,让我们的校园成为书香校园,让我们的社会成为书香社会吧!谢谢大家!

4、评选优秀发言学生和文明观众,奖励图书:《小猪西里呼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詹姆斯和大仙桃》任选一本。

读书节教案篇3

以下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灵活地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发,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是新理念所倡导的,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但是,本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近一百年前,时代背景与当今学生生活时代相距较远,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学生不易进入文本中的情境与人物产生共鸣。基于这种情况,我会在上课期间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感受主人公伟大的人生抱负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分析课文语句,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及学生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在阅读中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五、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读感悟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此环节安排如下:

1.激趣导入

良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在这一环节,我会在课件上出示周恩来的图片,并进行提问,这个人是谁呢?学生大多能够说出这就是周恩来总理,我会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谈谈对周恩来的了解,接下来,我会这样来过渡:

是啊,周恩来是我们开国的第一任总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深受全国各族人民敬重和爱戴的领袖,他卓著的功勋、崇高的品德、光辉的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今天,让我们走近少年周恩来,了解他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

顺势揭示并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为更好地开展新课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2.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初读感知环节是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初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我会请学生借助工具书及同桌互助合作解决生字词,对于一些比较重点的生字词,如抱负、喝彩、振兴中华、耀武扬威等重点和难于理解的,我会进行强调和详细讲解。

接下来,围绕振兴中华的课题,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的同时思考问题:是什么原因让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完课文之后,通过老师引导及学生回答,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即:中华不兴。

通过以上环节,一方面解决了生字词,帮助学生清除了阅读障碍,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理清了文章脉络及大意,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

3.再读课文,品味词句。

深入研读环节是解决重难点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着重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我将分四个部分来展开教学。

(1)课文的第一部分,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2)第二部分,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时,我会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如,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3)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squo;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squo;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教学时,我会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一句,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4)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地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伟人少年时的伟大抱负和志向。

4.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我会让学生谈谈课文哪些部分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畅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接下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同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阅读链接中的文字,如果学生不理解部分诗句的内容,教师可以作一些讲解。

通过这种方式,回顾全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5.小结作业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在这一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下作业:在课后去自主搜集一些周恩来或者其他伟人的事迹,并在下节课上交流对收集到的故事的感受。

通过这种作业方式,可以锻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也可以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延伸到课外。

七、说板书设计

读书节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用欢快的动作来表达乐意做个小学生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每人带一个小书包。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今天蔡老师要让你们听一首有关上学的歌。

幼儿欣赏歌曲一遍。

二、理解歌词内容

1、你听到了些什么?

2、通过蹦蹦跳跳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背起我的小书包呀,蹦蹦跳跳上呀上学校,并通过动作表现出高高兴兴上学的样子。

3、通过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

4、通过加后缀语学唱: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

三、学唱歌曲

1、我们一起把小二郎高高兴兴去上学,用歌声唱出来。

幼儿看图片学唱歌曲,帮助幼儿记忆。

2、提出唱清歌词的要求。

3、提出要求唱第三遍。

这首歌唱怎样唱才唱得好听?(快一点、跳音)

4、幼儿唱教师做动作。

5、教师唱幼儿学做动作,想唱的'一起唱。

起立,我们边唱边学小二郎上学。

四、边唱边表演

1、我们一起背起小书包上学去。

师:书包背好了吗?你的书包里有什么?(提问三到四个幼儿)

书包里都是我们心爱的学习用品和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让我们一起来背上书包,背好了没有?

幼儿背起书包边唱边表演。

2、我看见xx小朋友上学特别的高兴,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蹦蹦跳跳上学的?

个别幼儿示范。

集体学做蹦蹦跳跳。

3、幼儿背上小书包边唱边表演。

你进的是什么学校?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读书节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表现读书郎活泼天真的形象。

2、培养自身勤奋学习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较密集的节奏。

2、正确唱好下滑音、倚音和衬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黑板,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同学们,每天清晨,我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来到美丽的校园里上学,学知识,同学们,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考大学。

生:为了孝敬爸爸妈妈。……

2、师:今天我们少年儿童幸福地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但是在旧社会,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

3、师:他们穿的破烂,经常吃不饱,他们用短小的铅笔写字,买不起纸,甚至在地上书写。

生:我觉得我们现在真的是太幸福了。……

4、师:他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生欣赏mtv《读书郎》。

5、师:旧社会的孩子读书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自己能够翻身,有出息。

生:为了不受地主欺负。

三、学唱歌曲。

1、师:他们真有志气,今天,我们就来唱唱读书郎。

2、生学唱"小嘛小儿郎","进学堂"。

3、师范唱第一段歌词,生随琴唱第一段歌词。

4、学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5、师:是的,虽然小儿郎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仍然热爱读书,他仍乐观开朗,仍然对未来,对自己满怀理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什么声音演唱这首歌?

生:天真,活泼的情绪唱。

6、师:让我们完整地唱这首歌曲,唱出小儿郎的.活泼向上的精神。

生完整地跟琴唱歌曲《读书郎》。

四、跟着音乐伴奏唱《读书郎》。

五、展示与拓展。

1、师:我们学了歌曲《读书郎》,下面请大家寻找伙伴结成小组,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练自演自唱《读书郎》。

2、学生按小组展示。

(1)小组边唱边动作表演。

(2)小组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师:现在我们这些读书郎可真幸福哦,我们读书郎的歌声也更欢了,听!

多媒体出示,学生欣赏高峰演唱的现代版的《读书郎》,跟唱。

学生欣赏合唱版的《读书郎》。

读书节教案篇6

?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示了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襟和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喧嚷、得意扬扬、惩办、志向、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同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齐读,个别读。问为什么这样读?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自读考虑:课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疑惑,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衔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经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深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局部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同学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疑惑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疑惑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时地追问和考虑。

五、学习课文第二局部

1、让同学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身的同胞在自身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实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六、学习课文第三局部

1、考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2、讨论:

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经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深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激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沛的考虑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3、抓住“同学们经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深思”一句,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实际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深思什么,让同学谈一谈或写一写自身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七、深入探究,感悟升华

1、再读课文对比中理解,考虑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使同学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同学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志向。)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3、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4、诵读课文:

⑴让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小组读。

⑶个别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读书节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读书收方法的略读课文,主要讲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的好习惯。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段。课文有的地方直接说明道理,有的地方举例说明道理,作者娓娓道来,内容浅显易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

[设计意图]

本文在于介绍一种读书方法,解决读书过程中遇到生字怎么办的问题。教学时,在指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首先应弄明白“拦路虎”的所指;还应了解到作者为了清楚明白地阐明道理,指出方法,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反一正,对比分明,表意清晰;还举了精当的例子,最具说服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借助中心句概括段意。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联系实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懒、不的危害,养成勤翻字典读书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授课类型]

阅读课

[教学时间]

20xx年10月17日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理解什么是“拦路虎”?“莫”是什么意思?完整地说一说课题的意思。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应该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3、自读课文,思考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

(1)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见课文第2自然段)

(2)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见课文第3~4自然段)

三、结合读书实际谈一谈:

1、你是如何?(要有耐心,要有恒心)

2、抓住重点句,谈感受。

3、就自己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

四、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1、这篇课文不同于我们以往学的大多数课文,它是一篇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所以这类文章往往都有中心句,意思清楚明白。

2、自读课文,试用抓中心句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熟读积累:

1、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3、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

4、感情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作业设计

一、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二、说说你有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读书类演讲稿最新8篇

多读书的演讲稿最新5篇

读书史演讲稿最新6篇

读书魂演讲稿最新8篇

读书月的策划活动方案最新8篇

党读书日活动总结最新6篇

读书情演讲稿最新5篇

小学读书类演讲稿最新5篇

读书书演讲稿最新5篇

写读书的作文500字最新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345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