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好实际之后,才能写出更有价值的读后感,阅读一本好书,可以把心中的感悟记录下来,写篇读后感,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儿童父与子读后感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儿童父与子读后感篇1
儿童敏感期这个词很早就听说过,只是当时觉得无关自己没有过多在意。现在有了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令我困惑的问题,现在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这本书,真的是感触颇深,收获很多。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各个敏感期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孩子固执的要命,难管难教。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是老师和家长最为苦恼的时期,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无奈。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都气得暴跳如雷,对她大发脾气,可孩子丝毫不惧怕,哭得稀里哗啦还是一点都不妥协。读了这本书后我释然了,书中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我理解了孩子执拗的原因,我要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不知道儿童的心里到底有多少秘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他。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吧。
儿童父与子读后感篇2
我从7岁的时候就开始读《儿童文学》,不光是因为它文章优美,而是因为它能交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在读《儿童文学》的时候,我常常忘掉自我,抛开一切烦恼和忧愁,享受着读书的乐趣。《儿童文学》里,曾经有一篇文章使我至今难以忘怀。这篇文章的名字叫:《让阳光拐个弯儿》,这篇文章讲述了:在一个病房里,有四张病床,其中,作者和一个小男孩占据了靠窗的两张,另外两张床,有一张属于那个姑娘。姑娘很少说话,可小男孩却活泼好动。一次,“我”得知了小男孩和姑娘患了绝症,活不了多久。渐渐的小男孩发现姑娘身体越来越虚弱,于是用两面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姑娘脸上,慢慢的,小男孩和姑娘的病情竟然发生了好转,最后,他们战胜了病魔。读完了这篇文章,我已经泪落如珠了。只不过,是一个小男孩为了让一个素不相识的姑娘康复,使阳光拐个弯儿,却给他自己和姑娘带来了希望。不过是一缕阳光,却让奇迹发生了。阳光代表着健康、积极、乐观,活泼机灵的小男孩将快乐的心绪像阳光一样,照射到姑娘身上,温暖了她的心灵,给她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希望。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缕温暖的阳光,你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就越多。如果人人都肯献出一点爱,并且都能为他人着想,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虽然只是一个短短的故事,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儿童文学》里的每篇文章都那样丰富多彩,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话,都非常有欣赏价值。《儿童文学》不仅使我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和文字能力。
儿童父与子读后感篇3
假期里酣畅淋漓读了好几本书,成尚荣老师的《儿童立场》早有耳闻,借着假期的作业与书籍相遇,使任务也变得充满了期待。
成老师了解儿童,执着于儿童的教育。读文的过程漫长,但是我有好几次被文字瞬间捉住心房,伸出浅浅淡淡的思虑。作为一线教师,作为离儿童最近的专业指导者,我们却被各种思潮声音大环境所裹挟,眼中的儿童,也似乎隐隐淡淡模糊起来。
成老师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我想,这真的好难。疫情期间,我每天守着自己的小阳台,静心浇灌着那几株月季花。我买来肥料和农药,小心地侍候那些待放的蓓蕾。月季花在春光中开得娇艳,我望着那些幽幽暗暗的花枝出神:人们常把老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却比老师幸运许多。植物的种子是一早就明了的,而我们的孩子,天生是哪一颗种子,老师和父母确是无法做判断的!
纪伯伦在诗中写到: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守,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孩子有自己的见地,给他一个栖身的家,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你无从闯入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尊重孩子一切的未知性,不以自己的期望和对于世界的想象去“打造”孩子,这是多么重要的认知!
我想,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发现星空下他选择的路途吧。我身处的启蒙教育,是带着孩子见识浩渺星空,并悄悄地领略那一颗让他注目良久的繁星,鼓励他踮起脚尖伸手够一够,不必急于上路,而是跟他一起振奋他们每一个独特的选择,如此而已。
想到曾经教过的一个女孩子,数学不好,语文也一般。可是她总是无比骄傲自己能做的一手美味的甜品早餐。孩子每次在日记里洋洋洒洒七八百字,全是细碎的叙述如何把甜品做到极致美味。这样的烹饪日记记录了好几个月,孩子没有一次倦怠,反而乐在其中。那些整齐的方块字仿佛是她雀跃在厨房里的身影,那是生命萌发的美好,作为老师的我,如果看不见,那是多么的遗憾!
最近电影院在回放老片子,我一个人窝在硕大的屏幕前,将《幸福来敲门》又看了一次。加德纳无疑是一位了不起的爸爸,纵使人生窘迫如斯,他依然能抱着孩子开松弛的玩笑,给孩子一个个安全感十足的夜晚。如此,最令我动容的台词,他对儿子说“对于梦想,任何人都不能说你‘不行’,我也不例外。”
回到成老师的《儿童立场》,让孩子成为自己,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教师,要撑开大环境的偏见与纷扰,真的还是好难,但是必须撑起,待到孩子的种子生根发芽,窜入天际,我们要同他们一道手挽手享受雨露与阳光,笑着说一句:原来,这才是你。
儿童父与子读后感篇4
今天早上,我是家里最早起来的人,所以我就随手拿了一本《格林童话》,准备看几十多页,然后再下床刷牙洗脸。
?格林童话》这本书共有476页,出于新疆少年出版社,是一本拼音对照读本。
同学们你们看过《野天鹅》的故事吗?我就是从《格林童话》里看的,我看了这个故事后最讨厌的是里面那个恶毒的皇后了。
恶毒的皇后把美丽的小公主爱丽莎送到了乡下的一户农家去寄养,而且还把爱丽莎的十一位哥哥变成了十一只野天鹅,他们一到黎明就会变成十一只野天鹅,一到傍晚就会变回他们的原来的样子。
转眼爱丽莎15岁了,不得不回去,而且她也非常的想念自己的父皇。她回到宫里,王后看到了她那美丽的明艳,简直是怒火中烧。因此,她又使出毒计把爱丽莎变成又黑又臭的姑娘,迫使她又离开了皇宫。
幸运的是,爱丽莎找到了她的十一位哥哥,而且还在仙女的帮助下,虽然经过了种种磨难,但最终还是救出了哥哥,并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懂得了遇到了什么问题不要就此罢休,因为世界上是没有不转变的事情。
儿童父与子读后感篇5
我最喜欢伊索寓言这本书了,因为它带给了我很多启发。接下来我就给你们介绍介绍吧!
深秋时节,当蚂蚁们正在把夏天贮存起来的谷物晒干时,一只奄奄一息的蚱蜢胳膊里夹着小提琴,向蚂蚁们走来。哀求蚂蚁给它点吃的。蚂蚁们感到非常惊讶,寻问它怎么没有准备过冬的食物。蚱蜢回答说:“我一整个夏天都在创作音乐,当我意识到秋天快来的时候,可惜已经太晚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玩乐的时间。小蚱蜢创作音乐虽然是件好事,但是它不会合理的安排时间,连过冬的食物都不知道要准备。最后只能去哀求别人给一点吃的,但是别人辛苦劳动的成果怎么可能会分给它呢?
读完这则寓言,我想到我刚开始学古筝的时候,老是想到偷懒,有时候玩起来,整天都不肯练习。当还课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弹得比我好,心里感到羞愧极了!非常的后悔,可惜已经太迟了。从那以后,我每天坚持练古筝,再也不敢偷懒了。
这则寓言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几年前,我和妈妈去北京华联买东西时,看到门口的柜台里卖一些自己种殖的小草莓和小西红柿等各种小植物。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兴致勃勃地对妈妈说:“妈妈,你买一盆给我吧,我保证把它栽培好!”妈妈说:“好吧!”“说话要算数啊!”我听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起初,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着那盆草莓,耐心地给它拔草、施肥、浇水,每天都跑去看它好多次……,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它还是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我便失去了耐心,一点兴趣都没有了。心想,我每天都要为它浇水、施肥,可它还是没有长出小草莓来,真是太讨厌了。既然它长得这么慢,干脆,下次我隔几天再来给它浇水、施肥吧!这样做不是省力又省时,一举两得?我真为自己的聪明感到骄傲。
过了四五天,我想:草莓应该长大了不少了吧,我也该去帮它松松土,施施肥了。我满怀希望地跑到阳台上,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盆里的草莓已经枯萎了,发出一股怪味,我急得大哭起来。妈妈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对我说:“这就是偷懒的结果!”
就像这则寓言里的蚱蜢一样,如果不付出自己的努力,怎么可能会有收获呢?
另一个给了我启发的寓言故事是这样写的:
虚荣心极度膨胀的孔雀,遇到了一只鹤。为让鹤印象深刻,孔雀得意洋洋地说:“我的羽毛有着彩虹全部的壮丽灿烂,而你的却像灰尘一样。”
鹤一言不发,朝着太阳飞去。
“如果你能飞的话,就跟着我吧。”鹤喊道。当鹤在高空中翱翔时,孔雀却不得不和那些家禽在一起。这则寓言讲了这个道理:比起光鲜亮丽的外表,事物的有用性才更有价值、更重要。
在我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买新书包。妈妈拿着一个样式非常普通的书包对我说:“琪琪,你看这个书包怎么样?”“这个书包太难看了。”我回答道。于是我从一大堆书包中挑出一个非常好看的书包。上面画了一个加菲猫的图案,虽然样子和颜色都非常好看,但是结构非常的复杂。我不顾妈妈的劝告,还是坚持把它买了下来。后来,到了上学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个书包没有带给我方便,反而还给我添加了不少麻烦。
?伊索儿童寓言》是一本好书,你们一定要看看哦!
儿童父与子读后感篇6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并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例作了详细的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清楚地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及孩子顺利通过各个敏感期的关键所在,从而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而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自己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为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读完书我发现,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儿童父与子读后感篇7
我看到了无数个“为什么?”心想:看这本书一定很无聊的,跟《十万个为什么》差不多。但我还是打开了它,这一打开,它那小小的文字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我,我便开始认真地看了,我越看越觉得很好,里面写出了每一个诺贝尔获奖者自己的心声。
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我还不知道的事情,还有一些我们想问的问题。这本书教会了我们怎样度过自己的生活,怎样做好每一件事……比如说: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我立刻有了想法,布丁本身就是软的嘛,它就是这样被人类制造出来的,石头本来就是硬的,是自然界产生出来的东西。还有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在读的时候我在想:这是因为上学这个东西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错,这是缺陷的,看了这本书后,我的想法与现在的完全不一样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了我为什么要上学,我看完《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后我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
为什么树叶是绿的?为什么会有男孩儿和女孩儿?……可是我一看了这本书后这一系列的原因我都明白了!原来大自然都是有一个规律的,都是由许多不同的物质共同演变成一个大的物质,每样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一个循环下去,这样就会有现在的我们,然后我们也要循环的规律下去。看了之后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可不是一本一般的科普书,它里面的推理头头是道,但似乎也没有一点不对,这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我一看了这本书后我立刻就明白了!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声,也给我们下一代的提示:其实大自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挖掘,只要我们细心发现,就能去找到更多的新鲜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儿童组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