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读后感

观后感日记300字8篇

优秀的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自己的感悟,优秀的观后感,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观后感日记3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后感日记300字8篇

观后感日记300字篇1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非常特殊,相比去年的“爱国”主题,今年的内容多了一些沉重的气息。以钟南山爷爷为代表的抗疫一线的专家和医护人员和我们分享了很多故事,以“90后”为代表的中青年为新一代年轻人注入了精神力量。我还看到了我最喜欢的张文宏医生。

疫情期间,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成为了“网红”,接受采访时,他总是金句频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众进行防疫知识普及,那时候我常常看到他的采访,觉得他是一个亲切幽默的好医生。

在《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张医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有趣简洁的动画,给我们广大小朋友讲了科学使用“卫生健康宝典”的知识,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还学到了一个关于“洗手”的小妙招呢!洗手的时间要超过二十秒,当我们洗手的时候,可以唱《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两次,就可以达到二十秒了。我要把这个妙招分享给身边的人。张文宏医生说:“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他希望我们能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是啊,如果说以前我还没有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这次疫情和《开学第一课》让我真正地认识到了: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也就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回想疫情期间,妈妈让我居家锻炼,我还闹脾气不愿意,真的太不应该了。新的学期,我除了要好好学习之外,更要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做一个健康的小学生。

观后感日记300字篇2

从德国西门子住南京办事处经理约翰拉贝来描叙。约翰拉贝的身份在那个背景下十分特殊。按道理他应效忠於希特勒元首。可是在中国生活的27年,让他把自己最黄金的时间献给了自己的事业,也同样献给了中国。对周围的一切他有深刻的认识,他比那些远在德国的纳粹军人更了解周围的环境。对工作的执著让他执意留在中国,但在残酷战争的现实中让他认识到自己需要做到更多,因为人性的善良让他需要牺牲更多。拉贝也是人,对死亡同样有恐惧。环境与个性造就了这一切。失去亲人的痛苦[ 后来发现她的妻子没有死 ]以及无时不刻死亡的威胁让他无法入眠,对待日军的暴行很多时候他也是势单力薄,只是需要他的时候一定会站出来。他不是最超人或者蜘蛛侠,他只是一个热爱工作,生活,爱自己老婆的平凡人。战争对他精神的压迫超出了许多人能承受的范畴,他的决定可能就失去几十人或者上百人的生命。约翰拉贝值得人敬佩。

百人斩,让人很受刺激。直白的让其他一切表达都显得无力。日军的人性已经在这场战争完全丧失,更可怕的是连舆论媒体也同样。就如一道闪电照亮黑夜,让人看的一清二楚。

131分钟来描述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人物相对足够。通过他来间接反衬这段历史。影片最让人动容的是编剧不仅仅在描叙日军的残酷行径,还在对希特勒政权进行抨击。不过对张静初这个角色还有些不明白,难道就因为中德合拍增加卖点?

观后感日记300字篇3

自然真的无情,竟然爆发了如此可怕的大地震。而地震来临时,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表露无疑。

成片的房屋倒塌,道路通信中断,人则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本来他们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美好的生活的渴望,但是一刹那,一切都没有了,甚至来不及留下一句话,一句或是对未来的渴望,或是对人生命运的慨叹。

生命在自然面前的脆弱表露无疑。面对如此的灾难,我们看到,那些面临灾难的人,没有被灾难压垮。他们有的靠自身求生的渴望,坚持百余小时,终于获救。有人失去全部亲人,孤身一人在这个世界上,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其他受灾的人带去一份安全。在极短的时间内无数救助大军开赴地震灾区,解放军、武警、公安和其他无数救助人员的及时赶到,给灾者带去了生的希望,是他们的奋不顾身,他们的坚韧不拔,温暖了所有灾民的心,让他们在惊恐中看到了希望,在慌乱中得到了心的宁静。

面对如此巨灾,全国人民体现出了空前的团结,普遍的爱心。如此的爱心与团结体现在救灾的每时每刻。我们看到无数的人投身救灾,他们无所求,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活下来,因为他们知道生命是无价的,虽然他们自己较少考虑自己面临的危险。

爱心捐款的人,好多人并不富有,但有一颗关爱的心,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爱心是支持我们从悲痛中走出来的无比巨大的力量。我们还活着,也许只有看到了别人的痛苦,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幸福。我们是如此的幸运,我们还有未来,还有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生活,我们渴盼我们未来的生活能够快乐,安心。不要再有心的痛苦的震撼了。

观后感日记300字篇4

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一不小心就会让她从我们身边溜走。是什么造成她溜走呢?是对安全意识的冷淡与贫乏。因此,我们应学会一些逃生常识和排除一些安全隐患。

我发现我们国家现在都是出什么事情抓什么事,总是在出了事情后再加强对这方面的训练,这样做叫做“亡羊补牢”。虽然补了总比不补好,但是之前就补了不是更好吗?难道我们一定要以牺牲几只“羊”的性命为代价才能加强对安全的意识吗?这样做已经迟了!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就加强安全教育,这样才可以减少许多如花般生命的逝去。

为此,我想提出一些建议:

1、学校应该经常给学生上安全课,要有实践和演练。有时也应该模拟事故演习,这样,大家都会了,当事故真正发生时,也不怕了。

2、学校应该开展游泳培训,把游泳作为一门考试课程,这样,当溺水时,也会有一些自救的方法。我们江南水乡到处是水,出行少不了要坐船、过桥,许多公路也都造在水边,如果怕溺水而不去学游泳,真有那么一天掉到水里的时候,就死路一条了。

都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学好本领,平安成长,报效祖国。

观后感日记300字篇5

也许,因为了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热映,引起了我对另一部同题材小说《拉贝日记》的兴趣,从网上,我读完了它。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受到保护。他还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以后,连续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在南京的罪恶进行揭露。在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之网后,他仍然暗暗地细心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

这本书主要采取的是日记体这一形式,在情节上,他更多的是翔实的、朴素的记述,读完后令人压抑、愤怒,为那段黑色的历史。

对于南京大屠杀,我最初的记忆是在初三那年,学校发了一本补充教材,那上面的记载。对于这段历史,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感觉都应该是相同的。

观后感日记300字篇6

说起民族电影,我首先想到的总是《刘三姐》。我认为不它不但是一部电影,更多程度上是一种精神,一种不畏强权冲破羁绊的精神!

特殊的时代背景赋予了这部电影特殊的意义。6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解放和反封建的大潮之中,封建黑暗势力的压迫还是存在的,女性在旧社会本是最阴柔、最被压迫和约束的对象,所以正在这样的压迫束缚下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绝对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以歌斗智,是刘三姐对地主强权的不服,也是她所代表的千千万万女性同胞渴望冲破羁绊,追求自由的体现!

我很喜爱剧中刘三姐朴实的形象,她不倾国倾城,但她那眼神那神态一分一毫的流转,传递的感情都是那么的逼真那么的亲切。她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以山歌为武器,与封建势力斗争,同时也用她婉转动听的山歌表达了心中对阿牛的爱慕。

与她斗歌的莫老爷败后觉得很没面子便派了杀手绑架了刘三姐,并且威逼利诱,企图收买她。但是刘三姐绝不低头宁死不屈,最后就在她准备被被杀后村民靠智慧救出了她,结果便和阿牛哥在大榕树会歌终于终成眷属。

每一次再看完这部电影总会再有感慨,除了佩服山歌那富有生活情趣很贴切,而且又具有文学色彩的歌词外,其实每一次都会被里面的主人公以及那些老百姓身上的精神深深地打动。

正是因为刘三姐正确的阶级立场和她敢为人先的精神,她才成为了广西人心中的精神偶像!电影《刘三姐》不愧是最优秀的巅峰之作。它不仅仅给我们年轻一代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是给上一辈,老一辈的人们留下更难忘的回忆。

观后感日记300字篇7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以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扞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着名的《拉贝日记》。

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

“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揭发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对他国民众生命的无视。

1月6日:克罗格看见汉中门边的干渠里大约有3000具尸首,都是被机枪扫射或是别的方法弄死的百姓。”这些明显的数据揭示出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灭的,是存在的。

拉贝先生所写的日记在告诉我们:历史是不可磨灭的,而作为一个人要真实,真诚的去解释还原事实。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做一个诚实,甘于奉献的人。

为了纪念拉贝先生,1997年,德国柏林的墓碑运抵南京,现保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他的墓碑上也仅只书写下“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他所做的,所写的,所成就的,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部分,但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

今天,面对拉贝故居,我们仿佛仍能听到拉贝先生朗朗的笑声,沉重的叹息;看到他挥舞手臂的愤怒表情,伏案奋笔疾书的侧影。

观后感日记300字篇8

开学啦,央视《开学第一课》在观众的期待中播出了,今年的主题为“少年强,中国强”。回头想一想,今年竟然是《开学第一课》播出的第十三个年头。

人生当中能有多少个十三年?十三年,可以让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长成青葱少年;十三年,可以让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逐渐成为成熟稳重的大人;十三年,也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凋零……十三年来,《开学第一课》都在开学的时候与全国的中小学生一起跨入新学年,开启新到的旅程,它每一次都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又与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共同成长。

?开学第一课》为什么能持续播出十三年年之久?这与家长和孩子们到的喜爱脱不了关系,但更主要到的原因是它能够带给学生们不同于课堂上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第一年,我国正在沉浸于汶川大地震的悲伤当中,《开学第一课》告诉孩子们:人的起点是生命,生命诚可贵,要用知识守护生命。第二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背景之下,《开学第一课》为全国中小学生展示了一台爱的主题班会。第三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刚起步,《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意识到梦想在个人的人生中甚至在一个国家当中担当的责任。

……

后来,它不仅让孩子们知道幸福是什么、美与爱是什么、英雄是什么、未来是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同时给家长和孩子们上了十三节人生大课。毋容置疑,这十三课所传授的知识是非常深刻的,至于如何消化这些知识,更需要父母带领孩子慢慢去品尝、去领会当中的意义,然后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我想,其实这也是《开学第一课》的意义所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日记水浒传读后感500字7篇

小屁孩日记读后感500字7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日记100字7篇

笑猫日记读后感600字作文6篇

读后感日记500字7篇

猫日记读后感400字7篇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800字6篇

猫日记读后感400字参考7篇

日记写读后感500字优秀7篇

日记读后感600字参考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211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