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深刻的读后感,仿佛与作者心灵相通,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体悟到生活的无尽读后感,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相信孩子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相信孩子的读后感篇1
“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内心十分惭愧,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这样的事情又何止出现过一次?“教师之所以对个别学生无能为力,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我们的方法是错误的。”从我们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十分不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孩子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孩子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
围绕“要相信孩子”这个主题,苏霍姆林斯基在全书中始终以鲜明、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诠释这一鲜明主题。我也从以下几点深有感触:
一、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
关心孩子,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所提的每一个意见都应该慎重从事,考虑再三。在教育中,首先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如果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相反的,如果孩子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老师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走进孩子们心灵,理解孩子们,处理孩子们的问题时,我们应让自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问题,用自己的诚心去碰撞另一颗心。
二、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有的习惯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有的喜欢在课堂上说话;有的怕困难不愿自己独立解答习题而愿去抄别人的,等等。他们似乎是从干坏事中寻找乐趣。也许是我们之间的沟通太少了,也许他们正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也许他们正想打开自己的心扉。孩子的心是敏感的,这颗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东西,任何一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是向往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渴望能被大家认可,都渴望着其他人赞赏的目光。在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
相信孩子的读后感篇2
身为教师,我想我们曾不止一次对某个不守纪律、懒散、任性的孩子束手无策,有时对他们的规劝、严厉责罚甚至上升到班集体的尖锐批评,却换来他们挑衅式的态度和满不在乎的目光,他们不仅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自我批评,反而还在同学面前给人一种以此为荣,以此炫耀的形象,不禁让我们感到深深的痛苦和绝望。
很高兴在书中看到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面临和我们一样的困境,拜读全书后,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不是会治病,而是会预防。对我们而言,我们往往只致力于纠正孩子的缺点,却从不预防缺点。试想:我们不曾对新初一的学生做任何的心理预设,在他们刚入学的时候不曾去了解他们的小学生活、家庭矛盾甚至性格倾向,每个学生都会在新环境下收敛自己,却在时间推移中缓慢爆发,往后对于学生应接不暇的矛盾和问题,就成为了我们教育生涯中痛苦的来源。
二、对学生的预期不要过高,不要妄想在瞬间用一定的教育措施能把学生教育好。有时我们善良的出发点,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千万不要神化自己的魔力,也不要低估学生的世界。苏老:实际上我们对孩子的每一次批评,都在唤醒他内心深处是个坏孩子的角色。我们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行为,有时看似平淡的教育却会给他们的内心造成创伤,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就越会使他们日后的行为更冒失,更轻率。
三、正如书名所说,要相信孩子。我们要明白通往儿童的的道路,不只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铲除杂草(他们的缺点),从面对他们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会善于去发现并巩固每个人身上的所有好的东西。有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它就像阳光一样,能让各种优点迅速分支,自然而然的把他们的缺点连根拔除。
教育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信孩子的读后感篇3
?要相信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25年的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他提出了一条永远的教育真理,就是:要相信孩子。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把读者带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要相信孩子”的教育力量,并从书中得到启发而又有所共鸣。以下谈谈我看完本书后的一些体会与启发:
一、重视集体的威力。
书中写道:“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苏霍姆林斯基举例女生莉达刚开始不懂收拾学习用具以及马虎的学习态度影响了班级荣誉,但其他同学对她的行为却无动于衷、不闻不问的,缺乏了集体荣誉感。后来经过女教师的一些教育策略,改变了其他同学的看法和做法,让他们有了集体荣誉感,使得莉达改变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也让这个班级在每天的比赛中都获得第一名。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本人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在刚结束的学校第十六届校运会中,我班同学都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运动员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为班级争荣誉;观众在台下遵守纪律、互帮互助、讲文明、讲卫生、积极投稿,每一次都坚持到比赛结束后才离场,大家都为班级荣誉做出了努力。这些都是平时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体现。
二、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
本章节中,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我们必须仔细地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让他们在校门内就能长上翅膀,准备飞翔。”即使是我们所教育的对象身心存在缺陷,但他们也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特长。我们要善于学会发现,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然后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我校每周一早上的“激发潜能、炫我风采”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掘学生闪光点的舞台。因为,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关爱,更需要赏识。
小恩是我们班这个学期来的插班生。该生刚来我班时,很不适应集体生活。她不会主动跟人打招呼、喜欢长得好的异性、喜欢咬人、不喜欢的科目不愿意去上课、对老师的批评听不进去、我行我素。通过家访,与家长的沟通,我对该生的脾气、性格、爱好等方面情况有了很充分的了解。她在认字、数学、生活自理等方面都比同班同学要强。该生很喜欢得到红花的`奖赏,我让她早读进行带读、上完家政课让她洗锅、让她出黑板报等,及时表扬她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并奖红花给她。现在,该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变得有礼貌了、也能正确认识异性的关系了、能遵守纪律了等等,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该书还有很多观点我是比较认同和接受的,如: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等,这些都值得我好好地去品读。
让我们永远都保持一颗要相信孩子的心,做孩子的好朋友,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信孩子的读后感篇4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同课异构”、“同书异读”等活动。最近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苏霍姆林的《要相信孩子》一书,我认真阅读了其中的篇章,感受颇深。
我个人认为,《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献给我们所有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在《要相信孩子》这本书里,作者谈到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女教师在教育一年级的孩子们要保持清洁时,发现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脏。她就指着小男孩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么脏!他没有洗耳朵就来上学,这样是不行的。”结果,第二天,小男孩虽然把耳朵洗得干干净净地来学校,但他从此却变得非常紧张和胆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总觉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教师越责备他,他的情况就越糟糕。这位女教师根本不知道她已经伤害到了一个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伤了儿童的心灵。后来男孩转到别的班里,表现却一天比一天好,过去被那位女教师认为没有数学才能的他,恰巧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事实上,女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们保持清洁——叫大家看一看某个干净整洁的孩子,然后号召大家向好的榜样学习,有意识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用通俗地话来解释苏的用意,就是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地改正不良行为和习惯。事实确实也会如此。比如,做眼保健操时,我班有的学生做得很认真,可也有部分学生很随便。这时,我会说,某某同学做得真认真,这么一说,话音刚落,那几个不认真的同学立刻就开始认真起来了。所以,以表扬代替批评,以榜样为示范,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长》这节中作者认为孩子们往往是先在那些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领域里渉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方面的弱点。因此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最好的东西,就成了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却不应该总是盯住学生的缺点,总希望用尽一切办法去让他们改正,也许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断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在一次学校的有关教育问题的座谈上也有一名老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说是在自己的班上刚转进来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中下游,但是细心观察这名学生,她非常勤劳,热心。在打扫卫生时总是能把最累最脏的活往自己身上抗,在平时在活动和比赛中非常乐于帮助别人,而且她的体育成绩是班里的佼佼者。我们这位细心的老师从不同的领域去发现学生的亮点,为自己更好的教育埋下了亮丽的一笔。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经常因为学生出现的问题而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对学生的信心真是不应该。勇于面对问题,寻找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才是一个教师真正应该做的事。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言行严谨的必要性,因为可能自己一句恰当的语言,或者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是的言行措施。因此我觉的书中提到的关于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处理的观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作者认为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具有说服里的批评,这些做法,咋看起来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动机,或者说仅仅靠善良的动机,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队孩子进行一次评判,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未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为更冒失,轻率。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应该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是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且非常的脆弱,而儿童的自尊心更是尤为的脆弱,如果在教育中我们不注意教育的方式,一味的批评,往往会对孩子脆弱的心造成伤害。
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一把尺子就能量出一批好学生,相信学生一定能做的更好。
相信孩子的读后感篇5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道理都懂,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道理大都都是长辈告诉我们的,而不是我们自己亲身经历得到的感悟。要知道,没有语言比亲身经历更有力量。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身为家长、老师的我们总是害怕孩子变成熊孩子、坏学生,所以总是急着插手去指责孩子的错误,其实殊不知,我们的干预反而错过了让孩子自我认知的最佳时机。
所以当孩子犯错了,请相信孩子!
当然,我们说的相信孩子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引导孩子自觉地改正错误。在《请相信孩子》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述了小男孩维佳的成长故事。老师发现维佳在班里偷东西后,并没有在班集体面前揭穿他的行为,严厉批评他,说出他的错误所在。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错误,并自觉改正错误。我相信,在这件事情中领悟到的人生道理,将使维佳终身难忘。这就是亲身感悟的力量!
试想,如果当时这位老师是在班级同学面前当众责骂、批评孩子,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首先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经常当众斥责孩子,会让孩子在别人面前觉得自己下不来台,那么孩子就会产生很深的自卑感。这样会刺激到孩子的内心,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其次,孩子会对老师、父母产生怨恨。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有自己的自尊。如果父母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尊重,那孩子可能就会对父母也不尊重。
同时,过多的批评还可能使孩子性格发生改变。青春期的孩子还可能加剧青春期逆反。
所以,相信孩子,引导孩子发现错误并自觉改正错误,这才是给孩子真正的爱。
相信孩子的读后感篇6
相信每位老师都曾单独批过学生吧,差不多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景:学生低头站立,默默地接受着老师的批评。老师怒气冲天,越批评越有劲,全班同学都在看着,享受着这个孩子的无奈。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无关紧要,有的隔岸观火,有的心里打着激灵……作为此时此刻的孩子,倒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任你老师唾沫飞溅,任你老师怒火中烧。唉,此时此刻的教师,无不感到委屈:我是在用心教你,你为什么就要犯错误,为什么就偏要完不成作业?为什么……老师啊,自认为善良的动机,往往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我也经常苦恼呀,为什么?为什么呢?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记得在《要相信孩子》这书上有这样一段话:“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具有说服力的批评,这些做法,乍看起来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动机,或者说仅仅靠善良的动机,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儿童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确实,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思维去想孩子,把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一旦他们不接受或是做的不好,我们就生气,骂他们,有时火气一上来说的话其实是非常伤他们自尊的。所以说孩子是不能接受你的自认为是善良的动机的做法,因为他们本身并没有这种积极的倾向。任你怎样发火,他们都无动于衷,反而更反感,更要和你对着干呢。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应该去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其实有哪个孩子不想老师喜欢呢?不想做好一切呢?可明明他们又管不住自己。所以我们老师就应该去引领他们认识怎样做就是好的,怎样做就是对的,去激起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给他们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这才真的有用。不得不承认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始终坚信自己的学生“行”。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加以肯定、加以强化,让他树立起自信。有了自信,学生在改正缺点时,就有了主动性,就有了动力。我们要采取赏识教育,因为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学生自己相信自己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阻力的强大动力。
“教师,甚至学校之所以对个别学生无能为力,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的方针是错误的。”书上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后进生”。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相信许多老师都是在批评多次后无奈的对他“置之不理”,甚至对他们产生厌恶感了吧。因为我们认为的好学生不是这样的,他们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就把他们称为“后进生”,加之现在中国的教育还是注重升学率的,他们拖了我们教学上的后退,当然就是老师眼中的差学生了。可是,难道他们真的是无可救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只要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的,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耐心引导,那么每位学生都会绽放出他特有的风采。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些教育书籍后,我想了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这么多孩子的未来,责任重大啊!所以我们真的应该树立一个终生学习的观念,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基础,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
相信孩子的读后感篇7
近段时间阅读了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要相信孩子》这本书。从中见识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要,理论知识的精湛,以及文笔的优美。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让我感悟到很多东西。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的不好的、错误的地为,不要急着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这是苏在《引导儿童自觉地改正错误》这篇文章里的建议。他认为,一开始就把孩子的缺点暴露于集体之中,这会让孩子失去了做一位好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去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让思想品格得到升华,如可以让经常迟到的孩子当纪律委员;让贪小便宜的孩子管理班集体的财物;让不爱劳动的孩子负责课室的保洁等等。当他们的工作哪怕是有一点点小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真诚地表扬。通过这些措施,一步一步地把他们的小毛病纠正过来,这比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无休止的批评和说教来得更加奏效。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很认同这些观点和做法,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就是这么做的教师来说,应该会深深地从中体会到这其中的巨大作用。道理每个人都明白,重要的是如何持之以恒,并用在每个孩子身上。
在《要相信孩子》这本书里,作者谈到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女教师在教育一年级的孩子们要保持清洁时,发现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脏。她就指着小男孩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么脏!他没有洗耳朵就来上学,这样是不行的。”结果,第二天,小男孩虽然把耳朵洗得干干净净地来学校,但他从此却变得非常紧张和胆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总觉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教师越责备他,他的情况就越糟糕。这位女教师根本不知道她已经伤害到了一个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伤了儿童的心灵。读到这些文字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种情景:学生低头站立,默默地接受着老师的批评。老师怒气冲天,越批评越有劲,全班同学都在看着,享受着这个孩子的无奈。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无关紧要,有的隔岸观火,有的心里打着激灵……作为此时此刻的孩子,倒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任你老师唾沫飞溅,任你老师怒火中烧。唉,此时此刻的教师,无不感到委屈:我是在好心提醒你,你为什么就要犯错误,为什么就不爱清洁呢?为什么……老师啊,自认为善良的动机,往往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里所思所想,去引领他们认识怎样做就是好的,怎样做就是对的,去激起他们的自尊心。后来男孩转到别的班里,表现却一天比一天好,过去被那位女教师认为没有数学才能的他,恰巧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事实上,女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们保持清洁——叫大家看一看某个干净整洁的孩子,然后号召大家向好的榜样学习,有意识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用通俗地话来解释苏的用意,就是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地改正不良行为和习惯。事实确实也会如此,比如,我在上课时,发现大部分孩子听得很认真,可也有部分学生很随意。这时,我会说,某某同学坐得真直,像小松树一样直。这么一说,话音刚落,那几个不认真的同学立刻就开始认真起来了。所以,以表扬代替批评,以榜样为示范,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引用的事例和我的工作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一名教师言行严谨的必要性,因为很可能自己一句不恰当的语言,或者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相反,如果孩子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了教师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每一个孩子,没有一个本质不好,也许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不管怎样,我们一定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我们要保护好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让他们长大后成为有自尊心的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