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的教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要知道写教学计划,从来不是简单的形式任务,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9年级物理教学计划5篇,感谢您的参阅。
9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技能,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身边学习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合格的 21 世纪中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六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分别是:一、机械运动 二、声现象 三、物态变化 四、光现象 五、透镜及其应用 六、质量与密度。具体章节又可分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几大个板块,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 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四、教学要求
1、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留意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重紧跟 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单纯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五、教学措施 (具体思路)
1、继承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并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优秀教案》,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预备的仗。
3、积极预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物理实验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要求作业要有代表性,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法的理解程度,以便改进教学方法,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会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 物理现象,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六、班级情况分析
七、教学安排以及课时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第一章:机械运动 6课时
第三周——第四周:第二章:声现象6课时
第五周——第六周: 第三章:物态变化10课时
第七周——第九周:第四章:光现象11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 5课时
第十周——第十二周: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9课时
第十三周——第十五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9课时
第十六周—— 复习考试
9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指导,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搞好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7—12章,包括力、力和运动、压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功率、能。
三、教学目标:
1、加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原理,以及实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科学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4、能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四、学情分析:
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一部分学生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够灵活,加之,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开始有一些两极分化,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教学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六、课时计划:
开学评期末试题1课时。
第七章:力6课时。
第八章:力和运动6课时。
第九章;压力压强8课时。
期中复习及考试4课时。
第十章:浮力6。
第十一章:功、简单机械。
第十二章:机械能4。
期末复习与考试。
9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3
一、别具一格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给学生创造实验的环境,每人利用手中的仪器测出电阻的阻值来(电阻上标有固定阻值)。
2、诱发争论,总结论战结果
不论采用安培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的`阻值都和标准值不符(比如下图)。且内接法偏大,外接法偏小。(有的和标准值差的很大,肯定是实验错误,但他的教训和不服输的斗志已出现了)
二、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1、师设疑问,鼓励学生主动讨论或用实验自己探索。
(1)两种接法测得是金属丝的真实值吗?why?
(2)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误差分析。
(3)你能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两种接法的真实值的表达式吗?
(4)伏安法测电阻时安培表可以内接,也可以外接,怎样才能提高测量精度呢?那么何时内接?何时外接?
2、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加以指导并在实物投影仪下指正学生共同的操作错误,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是试探法。若没有目标的乱做一气,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甚至一无所成。
学生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并参照课本得出科学的结论。
(1)、安培表外接法,r测
(2)、安培表内接法,r测r真,这是由于电流表的内阻的分压作用引起的.
(3)、①安培表内接法:
∵r测=r真+rar真= r测-ra
②安培表外接法:
∵r测= r并=rvr真/ rv+ r真r真= rvr测/ rv-r测
(4)、当ra
当rvr时,采用安培表外接法
3、规律应用:
(1)测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采用安培表外接法较准确.
(2)练习:如果电流表的内阻是0.03,电压表的内阻是2.0k,要测量的电阻大约是1.5k,采用哪种接法的误差较小?若要测量的电阻大约是2,采用哪种接法的误差较小?
三、发散思维,寻求多法测电阻
1、教师提出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师问: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缺憾是不能直接读出电阻值,能不能制造出直接测出电阻的仪表呢?欧姆表是怎样的仪表?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把欧姆表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研究如何用表测电阻,并查阅课本了解欧姆表的测电阻的原理,(可以打开欧姆表的后盖,看内部结构)且提出自己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比如表的刻度和电流表、电压表的是否完全一样?)。在学生探索实验的过程中,进行鼓励,比如可引用爱因思坦的话: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高涨的情绪,提出新的挑战性问题。
说明:
(1)欧姆表的构造
实物投影仪展示构造图
欧姆表由三部分组成:表头g,内阻为rg,满偏电流为ig;电池,电动势为e,内阻为r;内阻r,为可变电阻,也叫调零电阻。
注意:图中红表笔与电池的负极相连,黑表笔与电池的正极相连
(与欧姆表对应,告诉学生红黑表笔的插法)
(2)原理: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
i=e/r+rg+r+rx
(3)刻度标定
零点:当红、黑表笔相接时,相当于被测电阻rx=0
无穷点:当红、黑表笔不接触时,相当于被测电阻rx=
欧姆表实际是借助电流显示电阻示数,当两表笔间接入不同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会随之发生改变,且一个阻值对应一个电流,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表盘上本身刻定的电流值变为电阻值。
(鼓励学生用物理方法深入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写出研究性论文。比如描出变量rx与电流强度i的物理关系,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欧姆表表盘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刻度的疏密排列有什么规律?)
与电流表电压表的区别:
表盘刻度不均匀、零刻度位于右端。(所以欧姆表测的阻值也不准确,可粗测。)
(4)使用方法
使要调零(因为电池时间久了,e和r会变化)
教师鼓励学生测各种各样的电阻。并总结学生测电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选择量程要适当,使指针指在表中间的位置,因为那里刻度比较均匀。
②每次换量程时要重新调零。why?
③待测电阻要与别的元件或电源断开。出示错误接法。
④测量时手不能接触探针,以保证安全和测量准确。(师演示错误接法。)
3、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和熟练操作能力
4、布置任务,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和技能。例
⑴伏安法测电阻,分内接和外接,但都不准确,可用合适的电路多次测量求出准确值来。
⑵欧姆表法,优点是可直接读出,缺点是刻度不均匀。
⑶欧姆表实际是万用表,还可测电流、电压等。
⑷欧姆表可测人体电阻,还可测人体串联与并联电阻(拉手象跳交谊舞),还可测眼镜电阻,还发现电工及许多电器修理工离不开欧姆表
9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物理新课标及高效课堂理念为指导,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搞好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⑶、⑷、⑸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和各班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八⑷班优秀率较好,八⑶及格率较好,八⑸班学困生较多。一部分学生上课时,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本期在教法和学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六章,包括力、力和运动、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与上学期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且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较大。
四、教学目标
1、双基教学要求
⑴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
⑵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⑶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⑷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⑸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2、德育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3、智育目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达到区前三名。
五、教学措施
⑴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资料,备好每一节课,不打无准备的仗。
⑵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⑶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⑷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⑸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⑹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9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5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每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力学的基本内容。
b、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五、教学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内容
第1周
2.20-22
7.1力7.2弹力
第2周
2.25-29
7.3重力单元复习
第3周
3.4-8
第七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4周
3.11-15
8.1牛顿第一定律8.2二力平衡
第5周
3.18-22
8.3摩擦力单元复习
第6周
3.25-29
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7周
4.1-3
9.1压强9.2液体压强
第8周
4.7-12
9.3大气压强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9周
4.15-19
单元复习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0周
4.22-26
期中考试
第11周
5.2-3
10.1浮力10.2阿基米德原理
第12周
5.6-10
6.13-14
12.1杠杆12.2滑轮
第18周
6.17-21
12.3机械效率单元复习
第19周
6.24-28
第十二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20周
7.1-7.5
期末考试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单元复习
第13周
5.13-17
第十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4周
5.20-24
11.1功11.2功率
第15周
5.27-31
11.3动能和势能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6周
6.3-7
单元复习第十一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7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9年级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