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事前完成的书面文稿,写一份完整的教案,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庞大”“形形色色”“随风见长”“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传达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继续学习从题目入手,抓住中心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要通过品读体会、比较句式、仿写等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运用的对比、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积累语言表达的“样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情感。
教学重点、要通过品读体会、比较句式、仿写等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运用的对比、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积累语言表达的“样式”。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一些有趣的植物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紧扣题目,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齐读。
问、你读了课题想了解什么?
2、课件展示行行色色的植物。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结构。
1、检查字词的预习。
2、随机理解生词。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文章结构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文章。
1、学生默读课文一——三自然段,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你觉得这部分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庞大、复杂的特点?”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a、汇报交流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用具体数字的说明,可以使人们更清楚了解所要说明的特点。
b、汇报交流第三、四自然段植物的不同生存环境、形体、寿命、生长速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用排比、举出具体实例、对比、引用俗语,也可以更清楚地告诉我们所要说明的特点。
(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3、学生默读课文四、五自然段,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你觉得这部分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奇趣无比、五光十色的特点?”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在汇报交流第五自然段时,让学生先体会段末省略号的用法,再按照作者“你也许认为……吧?不是”的句式,进行一个简短的续写。
(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感受最深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画下来。
五、总结
孩子们,在你们的深入理解与精彩朗读写中,我们一起领略了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植物世界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我们想发现这些故事,并让这些故事继续下去,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学生回家进一步搜集、整理有关植物的资料,并办成小报的形式。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均、柄”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等13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资料导入。
教师口述: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奇妙无穷!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或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
大家初步了解了爬山虎,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细致的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板书《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图片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二、相关资料介绍
作者简介:
叶圣陶,名绍钧。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稻草人》《小青石》《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爬山虎简介: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均匀叶柄蜗牛弯曲操场嫩红重叠空隙茎上瞧不起牢固
(重点指导生字:均: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yún”;柄:不要读成一声,应读“bǐnɡ”;蜗:不能读成“guō”,应读“wō”;萎:不要读成一声,应读“wěi”。)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曲(qū qǔ)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②读一读:他用弯曲(qū)的乐器,吹出了优美的乐曲(qǔ)。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均匀结实;坚固。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牢固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操、隙、均、柄、瞧”,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茎、萎、叠”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叠、占”是上下均匀。“固”,全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笔顺;“嫩”,左中右结构,左右匀称。)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叠、萎”和左右结构的字“瞧”,学生练写。
“叠”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又”比下面的“又”要大一些,中间的宝盖要宽一些;
“萎”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女”一横要长一些;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占三分之一。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2)梳理课文思路。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练填空:课文先写了(爬山虎长得很茂盛),接着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然后重点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墙),最后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5。自主探究,理解第1、2自然段?。
(1)读第1、2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嫩红到嫩绿,一顺儿,铺得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
(2)思考: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爬山虎长得茂盛和它叶子的美丽这两个特点?
?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置“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重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导入方式:设问导入。
教师口述:爬山虎不是动物,可它有脚,而且会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爬山虎会爬的秘密(板书《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轻声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观察叶子的时候,作者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预设: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②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朗读指导: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
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怎样的美?(动态美)
有没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呢??
预设:“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4、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预设:茎上。
5、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课文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
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很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6、作者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等方面。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板书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
过渡:来,我们一边跟着画面一边读这段话。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7、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样”是指什么?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可以吗?
“这样”是指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表示爬山虎爬墙过程的词语有:触、变、巴、拉、贴,这些动词准确、清楚地描述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一脚一脚”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一脚一脚”更加贴切说明爬的动作。
想看到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课件出示爬山虎生长的视频】
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8、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说明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很牢固。爬山虎的脚具有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四、引导发现,总结课文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学完这一课,你知道如何进行观察了吗?
(1)观察细致。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4)连续观察。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四、课堂小结
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学习叶了圣陶爷爷是怎样细致观察事物的。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学着去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五、当堂检测(选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要注意连续观察。)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六、课后作业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篇3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学生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借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方式进一步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学习生字“虎、茎、柄、触、逐、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的特点,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3.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感受作者细心长期地观察,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爬山虎脚爬的一系列动作,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
一、直奔课题 引出“观察”
1.上节课我们学的课文是--(学生答 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虎”字。(都说没牙的老虎威风不了,这钩就像老虎的牙,可不要把它写丢了。)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同时出示图片欣赏,复习爬山虎叶的特点,板书。)我们的课题却是爬山虎的脚——板书:脚,我们知道,动物都有脚,怎么植物也有脚呢?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用来干什么呢?这脚还不容易发现,但叶爷爷观察到了,让我们跟随叶爷爷,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研读重点段落,学习“观察”
(一)品读第3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和样子(形状、颜色)
1.观察实物,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读第3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根据情况点评。
3.默读,认真思考每一句话,从作者的叙述中你知道了什么?并结合实物与同桌进行交流。
4.全班反馈交流。适时板书(位置、形状、颜色)再读重点句子。
5.找一找哪是茎,哪是柄,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与课本对应。
6.出示ppt,爬山虎的脚与蜗牛触角图,学习比喻句。
7.出示ppt动画演示,师生合作读(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部分)。
8.画爬山虎的脚。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同桌互相看一下画的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同时,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准备彩色粉笔)。让上台画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9.这么不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脚,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用本段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板书:注意)
过渡:爬山虎脚的样子我们了解了。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吗?
(二)熟读第4自然段 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1.大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指2名学生读一读写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句子。
3.学生圈出爬山虎爬的动词,全班交流。板书:触、变、巴、拉、贴、爬
4.出示ppt练习,学生完成动作词填空。齐读,分男女读这段话。
5. 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学生讨论交流后,师总结。
“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所以,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6.想不想看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出示ppt,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第二遍播放,请学生当解说员,随演示解说。
7.学生表演、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体会“触”、“巴”)(请一名学生台上表演,师指点,学生在下边表演,要求一边演一边说。)
8.角色朗读。如果你是这棵爬山虎,你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爬上高墙的。(指2名学生说)
9.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写得特别生动形象的句子(学生读),出示ppt,学习比喻句“蛟龙的爪子”。
10.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写出了叶爷爷是怎么观察的,请你找出来。(板书:仔细)
11.练习背诵。学生在课桌上边演示边背诵。
(三)略读第5自然段 知道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
过渡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叶爷爷还发现了爬山虎脚的一个秘密,自读第五自然段。
1.这个秘密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出示ppt) (板书: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
2.“不几天”“逐渐”这些是叶爷爷一天、两天观察到的吗?他是怎么观察到的? (板书:连续观察)
三、总结收获,拓展“观察”
1.叶爷爷着重写了爬山虎的脚,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叶爷爷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3.观察作业:按照叶爷爷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再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篇4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同学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身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同学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同学充沛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考虑: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身独特的爬的身手,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身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身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充沛褒扬)
⑵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扮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同学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时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同学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触→巴→拉、贴(牢固)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
过程、方法
用读读画画说说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准备爬山虎图片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条件 激发兴趣师:
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爬山虎实物,进行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对爬山虎了解多少?可以给大家深入介绍一下。(教师指出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愿意站起来朗读吗?用比一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站起来分段朗读课文。
3还想读吗?这次我们拿起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着自己概括一下写在旁边。
4交流:谁来告诉大家,通过默读课文,你又了解了哪些内容?板书:叶子脚的位置、样子怎样爬触墙生存
(二)细读感悟
1、同学们通过默读课文,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不想去看看那些可爱的爬山虎?来我们一起欣赏。(放录像)。
2、喜欢爬山虎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3、下面我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深入学习,看谁收获最大。(学生分组活动,喜欢相同部分的在一起学习)
(1)喜欢爬山虎的叶子的同学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叶子的美展示出来。
(2)想研究爬山虎的脚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的学习方法。
(3)想研究爬山虎会爬墙的秘密的同学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的学习方法。
4、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1)当学生交流叶子部分时:
a请他给同学们读一遍。(课件出示叶子画面)学生评价。
b交流: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c指导朗读:爬山虎的叶子绿得如此新鲜,排列如此均匀,不仅静止的时候很美,动起来就更美了。请看(课件演示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指名读。评价。
(2)哪位同学画出了爬山虎的脚?愿意展示一下吗?
a一生展示自己的画。
b请同学们读一遍第三自然段,对照课文的描写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
c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画?能指着图给大家介绍介绍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的吗?
(3)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呢?谁来为大家揭开这个秘密?
a一生读第四自然段
b哪位同学能够一边介绍一边用手代替爬山虎的脚表演一下?
c自读第四自然段,用笔全圈出作者用了哪几个表示动作的词?
d边读课文,边用手在桌子上做做这几个动作,体会体会。
(三)学生质疑课件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能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收获,课堂评价: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会让你有无穷无尽的收获。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孩子。
1、积累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
2、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巩固练习
1、自学生字词。
2、指导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写写等。拓展练习 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一写。
2、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会流于形式,学无所获。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篇6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交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德育目标:
通过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仔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方法:
研究发现式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动画
二、课前准备
1、在课前教师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这节课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研究发现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并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准备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彩笔、纸。
三、导引目标与内容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我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谁见过爬山虎这种植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简单介绍)
师:说的不错,假期时,老师去了南山路在沿途看到住户的房子上、公路大桥的墙上、山壁上,到处是一片片绿绿的爬山虎,就像一匹匹绿色的绸缎一样,老师告诉你们,它小的时候,也只是一根小茎,有了充足的水分,适合的温度,它就爬呀爬呀,爬的满墙都是,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我们就在课文中去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解开这个迷的。
四、提出目标点拨指导
师:请同学们把书轻轻打开到6课,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边读边作上记号,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研究发现
师:现在请仔细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你解决,如果在小组内不能解决年在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好不好?(学生研究讨论)
六、合作成功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讨论的也很激烈。现在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注意抓住重点词来说。
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的收获,包括:(1)爬山虎生长在墙上。(2)“满是”看出长得很多、很茂盛。(3)“占了一大片”看出生长的快。(4)爬山虎的生长离不开墙等等。
师:这部分还有问题吗?
那好,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收获也很大,我们就按这种方法继续汇报。
(学生汇报1、叶子杂成长中的变化。2、叶子的颜色、形状分布情况。3、理解“漾起波纹”这句话体会作者用比喻写出叶子的好看。)
指导朗读。
师:请一名同学带有感情地朗读大家看画面。(多媒体:叶子随风浮动的画面)
这部分描写你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后继续汇报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抓住:“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生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及“颜色是嫩红色的”来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你怎样理解的就怎样画,谁愿意到前面来画?(一生板演)
(大家评议脚的位置对不对)
出示多媒体画面,谁愿意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看画面边说爬山虎的脚样子)
师:你除了读懂了脚还读懂了什么?(生继续汇报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门看这一自然段把表示爬山虎爬墙的动词画出来。
(生边读边画)
师:说说看,(动词有:触、巴、拉、贴、爬教师点出)
谁能理解一下这些词?(就是说爬山虎的脚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把茎相上拉一把,让它紧紧地挨着墙。)指名几个同学说。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把你们的手当做爬山虎的脚,手掌当做小圆片,在桌子上试着做一做爬山虎爬墙的动作。谁愿意到黑板来演示一下。
(请一名同学来边演示边说)
师:这部分还有一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看。
(“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就会想起它像蛟龙的爪子”这是说,爬山虎的脚……有力量,像蛟龙的爪子一牢牢巴住墙。)
师:刚才大家共同研究的这部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了请大家继续汇报。
(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墙”对于爬山虎的重要)
这说明爬山虎离不开墙,稳重还有哪些地方提到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密切?(第一自然段)像作者这样开头写,结尾也写的方法叫做首尾呼应。这篇课文大家读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七、小结与反思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个片段描写的最精彩?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现在就带着感情把你喜欢的段落美读给同学听,并试着背下来。
总结: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一事物展开描写,这一片段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的脚的知识,而且好象亲眼看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是怎样巴住墙,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我们同学在今后的文章中也要学习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个片段。
下面,把这节课你学到的知识概括性的写在纸上,讨论把一下板书写完。
(学生把爬山虎的叶子及爬墙动词填上)
八、研究性作业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个作业,请你回家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植物的特点,围绕茎呀、叶呀、花呀、或者是果实等写一个片段。
附板书:
叶子:新鲜均匀尖朝下脚触巴拉贴爬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墙过程。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
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
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
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出示课件),一边回忆课文是如何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边看录像,指名读课文)
爬山虎爬满整整一墙,确实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脚)
爬山虎确实有脚,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是怎样靠着脚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样围绕它的脚来写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内容。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打开书本,回忆课文哪几自然段讲爬山虎的脚?(3—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的脚?(3—5句)
2、指读这三句话,思考: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位置、样子、颜色)板书
3、交流位置:
A、看实物
B、位置在哪儿?(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
C、多媒体显示
样子:
A、看课件
B、是什么样子的?(六七根丝构成的枝状的,每根细丝象蜗牛的触角。)
c、这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蜗牛的触角见过吗?有什么特点?(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
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的。(投影显示)
颜色:嫩红色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齐读课文3-5句。
5、看着图,跟老师说。
按课文顺序说说看。
6、同桌独立练说,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指名说,齐说。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第六句话起了小结的作用。
7、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写了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有第一,二句呢?这两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指读)
点拨:“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因为不知道爬山虎怎样爬,今年特别留心观察,原来是有脚的,说明作者正是因为如此
注意观察,才能把脚的形状、颜色写得生动。)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着它的脚往上爬的呢?
(板书:爬墙)
1、默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第一、二句)
2、指读第1、2句,其余同学圈出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几个动作的词。
(板书:触、巴、拉、贴)
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动画。
师讲解(为什么原来是直的,现在弯曲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墙上贴得更紧了。)
原来爬山虎是这样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读1、2句话。
4、自己练说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的过程。
指名说
齐说
5、如果仔细看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为什么?(看实物,颜色、有力、脚在墙上的样子)
6、课件演示
7、填空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第四自然段通过一些恰当的动词和丰富的联想,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那么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1、指读,思考: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变化。)
(板书:变化萎了牢固)
2、分读
想想这两种情况下爬山虎的脚有哪两种不同的变化?
3、怎样相当牢固?(齐读)
4、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说明墙对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回答爬山虎顺着墙往上爬的原因。)
5、齐读
五、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学生交流,后齐读。
2、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最能说明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段。
3、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叶圣陶爷爷无论写叶子,还是写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