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计划书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8篇

编写教案可以提升业务水平,教师在教案撰写时需要体现出思想观点,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一语文《散步》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8篇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的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进入《散步》的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感情。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的“美点寻踪”。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体会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a、作者以“散步”为线索,把几个镜头联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b、欢愉,深沉。

2、浏览课文,思考交流:

a、用不同的表述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幼儿(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天真可爱的孙子

b、从不同角度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亲情、真情、责任感、生命感(4)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5)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6)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7)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的一家人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把能力的训练渗透到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答案的。)

三、品读课文,赏析美点。

1、在文中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线索,逐步展现了一家祖孙三代人的和睦、亲爱的关系。文中通过几个细节描写,浅显而有深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的美德。

小组合作把它们找出来,讨论交流体会它们的深意。

(1)母亲听信劝说,和我们一起去散步,说明“我”是个孝子,从小听话,现在母亲很信任“我”。

(2)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语中充满情趣。

(3)为选择行走路线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4)“我”背起老母,妻子背上儿子,走过他们走不过去的地方,揭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肩负着生活的使命。

(作者通过这几个传神有趣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写得既明快又含蓄,几浅显又深刻,读来使人引起共鸣,掩卷催人玩味深思。)

2、描写细节的同时,还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仿照下列例句,试作赏析。

a句:“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义。”

赏析:祖孙的对举,表明子孙间有不同的要求,语句对称,富有情趣。

b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赏析: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情况也相似。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可见我决定选择“委屈儿子”,顺从母亲,是因为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b、学生书面完成,然后交流。

明确:课文运用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或相对的对称句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增强了表达的效果;用词精确,富有浓重的情味,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和孝敬之情。

四、口头作文,表露真情。

家庭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例如过生日、走亲戚、逛商店、游景点,都能体现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反映了生活之美。你在生活中,体验到家庭生活的“浓浓亲情”和“生活之美”了吗?

学生略作思考后,当堂口头作文。

师生评价。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字词,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识记字词,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难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重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音乐《让爱住我家》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爱,让家庭温暖。家庭之爱,更体现在细节中、小事里,比如散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预习检测

(三)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带着任务,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读。

2、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

(1)散步的人有哪些?

(2)散步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

(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4)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四)活动二:精读课文,走进人物

要求:老师分派任务——小组合作探究——积极展示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花,请您把它送给文中的某个人物,并请说说理由(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

(五)活动三:品味探究赏析语??

要求:独立完成——个人积极展示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2、“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从画线词语的角度赏析句子)

(六)课堂小结

1、中心思想

2、写作手法

(七)拓展延伸拥抱亲情

感恩的话语我们要说,感恩的行动我们更要做,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图片

(八)课后作业感恩亲情

1、请同学们周末回到家中,不妨用自己的真心,亲手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以表示理解和感恩。

2、用心发现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细节,并将感想写成一篇周记。题目:《我爱我家》《有家真好》《感受亲情》(任选其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尊老爱幼。

2、体会语句的对称美。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含意。

4、学习课文由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课文是如何体现尊老爱幼主题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书上的与人交往应注意的礼仪谈,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时你怎么办,引出课文《散步》板书课题。

二、抽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一下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的词语,并写出思考题: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达出我的什么感情?

母亲做了什么?表达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

学生读课文后,讲解一下读一读

写一写中词语,特别讲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齐读生字词。

三、解决读课文时提出的思考题,抽学生回答。

并概括出文章主题:尊老爱幼

家庭幸福

四、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抽学生回答后,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

五、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它。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对称的句子,体会对称美的作用。

抽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原因。

当有学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个世界。时指导学生讨论其蕴含的含义: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六、小结全课内容。

余下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第三题进行比较阅读。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篇4

教学目标 :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 :

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 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别”。

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句式的不同寻常。)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四、拓展:强化发现

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交流明确:

(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

(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例如北京申奥时何振梁的一席话:“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3、总结

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

(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五、比较:验证发现。

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

(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金黄的大斗笠)的视角截然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距甚远,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进行适当评讲就可以了。)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教学资料:

一、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二、关于作者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篇5

学习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25—128页。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构图示

散步莫怀戚

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

事件:散步——分歧——解决

“我”委屈儿子——孝顺(尊老)

母亲依从孙子——滋爱(爱幼)

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学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2、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三、品读课文、探究主旨

1、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我”是怎么解决的?

b、结果又是如何?

c、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深情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思考:①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意境:蓬勃的生机、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

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

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六、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8分钟5+3)

1、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10=5+5)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10=5+5)(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3分钟)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3分钟)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4分钟)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5分钟)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六、课后作业:(父亲的故事过渡)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爱与亲情,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寻找典型词句,理解课文深长的意味,学习发现并表达生活当中的一举一动的爱之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周六,这张照片在短短的10个小时之内在全球的转载量超过250万。一对父子走在人行道上,天下着滂沱大雨,父亲全身湿透,而右手的伞则坚定地聚在儿子头上,呵护他不受风吹雨打。那这一个小举动能感动全世界的网友,甚至让人们在深夜泪流满面,我觉得呀是我们对爱与美有着天然的感动之心,而这种爱与美的最小组成单位由社会最小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成员间的爱构成。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悟那字里行间流淌的一举一动间的爱。(板书课题:散步莫怀戚)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字词语。

2、检查指导:

(1)读生字词。

分歧(qí)霎(shà)时拆散(sàn)水波粼粼(lín)

各得其所嫩芽信服

(2)小组朗读:

8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读一段。明确感情基调:轻松愉快

思考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简单评点学生的朗读。

3、概括散步过程:并分析第1段。(生齐读)。

三、精读感悟:

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并赏析。

1、分析第1段。

冒号:强调。长镜头拉近拍摄。想象画面的流动。(生读第1段)

明确:瞧这一家子:三代,四口人,两对*。

2、通过分析人物来感悟文章。

(1)儿子、小孩子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5段。可爱。激动。聪明。童趣。(板书儿子:机灵可爱)

(2)妻子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6段(尊重丈夫)第8段(疼爱儿子)

“听,蹲,背,走”四个动作就让我们看到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

(板书:妻子:贤妻良母)

(3)母亲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按先后顺序,把直接描写母亲的语句读一读。

第2段(体谅儿子的孝心,尊重儿子)第7段(疼爱小孙子)

通过母亲的眼睛,我们看到远处的美景。(生读)

点拨写景部分的朗读。(生读)

点拨:望--由近及远,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视线拉远拉长。

(师范读)(生齐读)(板书母亲:善解人意)

(4)“我”

喜欢的原因,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2、8段(关心母亲身体)第6段(委屈儿子,迁就母亲)

时日还长,言下之意是陪母亲“时日短”--引出第3段(生读)

点拨:太迟,挺,熬,总算(老师范读)

“春天总算来了”,你看那南方初春的田野--引出第4段(生读)

点拨:大块小块、随意、密,咕咕,生命

明确:生命真美啊!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营养我们的心。(生齐读第4段)

尽孝要趁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走大路”。

(板书:孝敬母亲)

于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引出第8段(生齐读第8段)

分析这段“整个世界”。结合课后练习一,想象画面,换个角度拟题目。

参考:爱、家、美、*、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天来了、最美的风景(补充:作者的写作契机)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t;散步>的写作契机》

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第8段)

爱、家、美、*、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天来了、最美的风景

爱过知情重啊。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

四、品味语言: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分析。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爱和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爱在一举一动间,请同学们组内交流,再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习并分享。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亲情是,。

参考:亲情是下雨时,父亲为你撑起的那把伞。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饥饿时,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六、结语:

同学们,人类的爱无需豪言壮语,它就在一举一动的平凡的言行之间,父亲为儿子撑伞,儿子背起老母亲,父母无私付出,儿女真诚回报。即使它再平凡再细小,这份爱,也足以让全世界为之感动。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初一语文《散步》教案篇8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

(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

(2)ppt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寻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五、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榜样,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同学们,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同桌交流。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散步

1、人物:母亲:老迈、顺从、爱幼

我:孝敬

妻子:贤惠、孝顺、克己、体贴、温柔

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2、时间:春初

3、地点: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一波三折:⑴母亲不愿出来

⑵走大路小路分歧

⑶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

5、情感:浓浓亲情:*情、父子情、*情、祖孙情【敬老爱幼、互敬互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语文优质课教案8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8篇

小学语文识字课教案8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8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通用8篇

九上语文教案参考8篇

一年级语文识字1教案8篇

幼儿散步教案7篇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6篇

六上语文花之歌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977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