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通过反思教案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来改进教案,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年级数学下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教案篇1
教学内容
p30-31 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探索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目测与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索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让学生比画单位的长度。
米 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
1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学例题
(每个学生准备一根纸条:长7厘米或2分米)
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教师板书:
7厘米 70毫米
20厘米 2分米
7厘米 2分米
(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小结:因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2、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出示课题)
3、巩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
问题出示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说出图形中各边的长度。汇报时,引导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2、填空:
50毫米=( )厘米
9分米=( )厘米
( )分米=3米
40分米=( )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当单位不同时,我们通常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单位不同时,通常可以把它们化成一致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再让学生合作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以及步长,汇报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手掌的宽度、步长都是我们的身体尺,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有利于我们进行估计和测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练习。
6、综合运用
二年级数学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美丽的植物园中,综合复习前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植物园的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美丽植物园中渗透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综合复习前段时间所学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美丽植物园中渗透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难点:
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多媒体、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出去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美丽的植物园去看看。
师板书课题:美丽的植物园
今天我们就在美丽的植物园中感受数学的奥秘。
二、植物园导游图
1、观察导游图
我们要去植物园要先规划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植物园导游图,来设计旅游路线。
师投影出植物园导游图
a、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b、在班内反馈。找学生到讲台前来边指边说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解决问题
a、解决第1小题从盆景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让学生先思考第1问,学生独立找出答案后在班内反馈,找学生到讲台前边指路线边回答。
解决第2问时,首先让学生明白至少要走多少米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求最短的距离是多少米?
学生明白后独立思考,然后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阐明理由。
b、结决第2、3问题
从牡丹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做多少米?
从月季园到菊花园有几条路?至少要做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后,同位交流答案,要求说明理由,并相互判断。
在班内找学生反馈答案。
找学生到讲台前边指路线边回答。全体师生共同判断。
三、科技馆
1、观察情景图
师投影出科技馆情景图后,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地方-科技馆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解决问题
a、求最大模型的高度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独立思考如何判断模型的高度。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答案。如果学生判断有困难,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笑笑的身高来估计模型的高度。
b、班内反馈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估计出来的。
模型大约高2米,因为模型的高度大约是笑笑身高2倍还少一些,所以是2米。
b、找出模型中的角
让学生独立在图中找角。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爱淘气指的那个模型中去寻找。
班内反馈时,让学生指出自己找到的角,并判断出是什么角。全体师生共同判断。
四、植物种类统计表
1、观察情景图,找出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后在班内反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各展区的植物种类:
展区 牡丹园 菊花园 桃花园 月季园 树林
225 22 45 513408
2、解决课本第1小题
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找出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种类最多?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种类最少?相差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班内反馈答案,师生共同判断。
3、解决第2小题牡丹园、菊花园、桃花园共有多少种植物?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完成然后在班内反馈答案。
4、自主提问并解决问题。
同位两人合作完成。要求一人提问,另一人解决,然后交换。
班内反馈时要求同位两人共同汇报。
五、拓宽学生知识面
展示各种生物图片。让学生阅读课本86页你知道吗,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阅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班内汇报总结:
1、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评价今天自己的表现如何?
七、作业布置:
做一张练习卷
二年级数学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能正确掌握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展示情景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花店里的花可真多呀!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
二、尝试、对话
1、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根据你知道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
(2)学生自由在班级里交流。
(3)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2、算一算。
通过算一算,掌握方法。
(1)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要先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卖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因为必须先算卖1支菊花多少元,要先算8÷4=2,才能算出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三、解释应用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1)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
(3)议一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
二年级数学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1、解读题意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请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据乘法意义来分:2个2个地数,8里面有4个2。 2×4=8,4个2合起来是8。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炼不同分法的共同意义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 )组。 12里面有6个2。
2、提升练习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 )只小熊。 有15个木块。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 摆( )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0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二年级数学下教案篇5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