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计划书

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6篇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案中的活动,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到课程的连贯性和进度,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6篇

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

一、创设知识迁移情景,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呈现知识迁移情景。

(1)师:这里有一张医生给数学病人开的处方,不知药用对了没有,请各位小医生给以指导。

(2)出示(小黑板)

病症 药名

432-2 =412

43.2+2 =43.2

8厘米 + 3米 =11米

3元 + 3角 =6元

2、交流信息,重点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前提是计数单位相同。

3、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师: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由于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加减法呢?(揭示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指导自学,合作交流。

(1)告诉学生按照读想划的过程自学课本内容,并给学生提纲自学提纲供参考(小黑板出示)。

(2)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获取新知。

(1)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2)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合作讨论,引导小结,并看书验证)。

(3)形式质疑。

三、精心设练,创新思维。

1、巧设训练,巩固新知。

(1)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数学乐园去游玩。进入乐园后,以小组学习为主,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玩开心点哦。

课件出示:

数 学 乐 园

填空池: 方程河:

+ = + = x+ =

- = - = x- =

+ = + = 1-x=

迷宫: 计算园:

请你把 - 的计算过程用学具表示出来? + - +

(2)反馈信息,汇报收获。

(3)由计算园的收获,强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强调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板书相关内容)。

(4)师:同学们学的不错,敢接受挑战吗?(举手抢答)

师出示口算卡: + = + = + = - = + =

2、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师:下面我们利用学到的本领,探究这几道题的聪明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

+ = + = 讨论:(1)它们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 = + = ( 2)它们的和有什么特点?

+= + =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并验证。

四、全课总结(小组交流研讨、汇报)。

师:1.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

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出示课件)

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

(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2.这就是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塔远眺时,设法让她看到的事实,那么父亲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让她欣赏风景而已吗?那父亲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如此。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3.指导朗读:父亲的话应该读出什么呢?(充满希望和慈爱)请男同学扮演一下父亲来读。

4.父亲的这些教导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呢?(第3段)

(二)结合文中事例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过渡:父亲的教导在以后的生活中究竟起多大的作用呢?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加以说明?

第一件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板书)

1.(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自由读课文4-11自然段,思考作者遇到的第一次困难是什么?她怎样解决?学生读、交流,自由发言。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2.学生发言,总结作者遇到的困难(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当场就向我订购了40件,而维黛安太太却无法在两星期内编织出40件毛衣。)

3.交流:一下子就有了大商场经理的40件毛衣的订单,这对于刚刚踏上设计师之路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大喜过望。)可想而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兴奋、激动)

a.出示句子: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①理解“大喜过望”的意思,试着用意思相近的词来替换,如“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并造句。

②指导学生读出“我”当时异常兴奋、喜悦的心情。

b.当作者兴冲冲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维黛安太太时,维黛安太太却告诉她──(引读)“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当作者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时,维黛安太太却告诉她──(引读)“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

4.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呢?(3-4人)

预设先让学生回答了之后,然后分类处理。(怎么会这样呢?你都快接受不了了,这对于作者而言,无异于是一个晴天霹雳啊!你心情怎么样?)

a.伤心、难过的──你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

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难道就这样放弃?此时作者心里会怎么想?)

生:既然一个人不行,那我就请别的人来帮忙。

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父亲的话启发了你了。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b.有了灵感的、受到父亲的话启发的──你会读课文里的哪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呢?

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有别的妇女会织。

5.一个“猛然”一个“一定”,我感觉作者已经找到了“另一条路”了,是吗?

那“另一条路”指的又是什么呢?

6.作者走这条路成功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引读: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指导读出时装的多;读出作者的自豪;读出作者的喜悦)

7.看着生意越做越红火,“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的话,师引读重点句──。此时,我感慨万千,如果没有父亲的教导,“我”怎么会有今天哪!现在,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对父亲说什么?(同桌互相交流)

第二件事──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板书)

1.作者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多亏了父亲的教导。接着,作者还介绍了她取得成功的哪件事呢?

2.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作者又遇到什么困难呢?(缝纫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

3.是怎样克服的?结果──(生答:时装展如期举行……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这时作者又一次想起父亲的话,师引读重点句─??

四、回归文本,领悟写法

“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展”这件事和父亲的教导有什么关系?

(开时装展之所以成功,也和父亲的教导密不可分,它和“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同时印证了父亲的教导是正确的。)

①这两件事都能印证父亲教导的正确,但在叙述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件事作者介绍得详细,第二件事作者写得简略。)

②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既能点明中心,又详略得当。)

五、总结课堂,延伸生活

1.师:就是这样善于另辟蹊径克服困难,作者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因此,作者在文末发出感慨─??

联系上下文,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千万不能灰心,要勇敢地去走另一条路,就一定能成功。)

2.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发现一条路走不通时,我们就要寻找另一条通达罗马之路。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也可以谈谈自己听到的、了解到的事例。(预设回答)

生1:画画时,我本来用的是蜡笔,后来红色的蜡笔用完了,我就改用水彩笔。

生2:叔叔本来开的是时装店,赚不了钱,后来他就去开了饮食店,生意十分兴隆。

师:老师也了解到一个事例想和你们分享。(爱迪生的事例)

3.老师还想送一首小诗给你们,请齐读。(课件出示)

4.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童、立”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振”、“意欲”、“忽然”的意思。

2、深入体会“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含义。

3、理解诗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看图片,交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一)谈话导入。

1、师:刚才我们聊了同学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同学们的“所见”,老师看见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听同学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古诗,诗的题目就叫——《所见》。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读准“所”的平舌音,再全班齐读。

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著名诗人写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袁枚),正音“枚(méi)”。

(二)新授。

1、一读:读准字音。

师:那诗人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2页,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古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注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带读。

所(suǒ)见(jiàn) 牧(mù)童(tónɡ) 捕(bǔ)鸣(mínɡ)蝉(chán) 闭(bì)口(kǒu)立(lì)

(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

(3)去掉词、读生字。师:请同学们来认识今天的生字宝宝。男、女赛读。

所、牧、蝉、捕、闭、立。

①所:分析字型,“所”字左边的偏旁是“户”的变形,表示与房屋建筑有关。

②牧:与“枚”区别辨认。

③蝉:课件展示图片,简单介绍。俗称“知了”,属于昆虫类,雄性的腹部有发声器,会发出叫声。

④捕、闭、立:引导学生做相关动作来学习。

3、二读:读通诗句。师:调皮的生字宝宝回到诗中,你们还会读吗?注意读流利。

4、三读:读出节奏。师:中国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节奏感、韵律美,所以,要把古诗读好,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下面听老师读一读。(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线的古诗句。)(点名读、齐读)

5、联系插图,想想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交流,读词,贴生词卡片。如:牧童、黄牛、林、鸣蝉

(1)“鸣”左边一张口,右边一只鸟,根据字型,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生:鸟叫)这里是指谁叫呢?(生:蝉叫)这就是“鸣蝉”。

(2)预设学生没有说到“林樾”。师:观察插图,图上还有什么呢?(生:树)找找诗中哪个词有树的意思。(生:林樾)对,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木”,说明与“树木”有关。一棵树叫林吗?密密麻麻的树,一棵挨着一棵,形成了绿色的树荫,这就是“林樾”。

6、逐句品读,整体感知诗的意境美。

(1)品读:牧童骑黄牛。

瞧!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慢悠悠地走来了,这就是—牧童骑黄牛。牧童天天放牛,和牛可亲了。他骑在宽厚的牛背上,摇呀摇,晃呀晃,那感觉怎么样啊?(生:开心、快乐、自在、悠闲)

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像成小牧童骑在牛背上,读出“骑”牛自在、悠闲的感觉。

(2)品读:歌声振林樾。

小牧童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走进了什么地方呢?(生:树林里)

那树林会有什么呢?(生:树、草、花、蜻蜓、蝴蝶)

看到这样的美景,小牧童的心情会怎样呢?(生:欢快、高兴)

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生:唱起歌来)

那歌声怎么样?

(生:响亮)从诗中哪个词知道他的歌声响亮呢?(生:振)

这就是—歌声振林樾。请同学们读出歌声的响亮。他的歌声这么响亮,连树上的叶子也听到,它们一片一片把歌声带到更远的地方,歌声在树林间回荡。请同学们再读读,读出歌声的回荡、悠长……

(3)品读:意欲捕鸣蝉。

正当小牧童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唱了起来,你们听,它是谁?(生:蝉)

它的歌声多么得意呀!看看插图,小牧童这时有什么表现呢?(生:呆了、愣住了)

他为什么发呆呢?(生:被蝉的歌声吸引了)

他还会想什么呢?(生:想要抓住蝉)

对,这就是—意欲捕鸣蝉。小牧童非常想捕到这个鸣蝉,请同学们读读,读出想要捕蝉的紧张、急切。

(4)品读:忽然闭口立。

牧童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生:不能)

所以他就(生:停止歌唱,闭口立)。

从唱歌到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化快还是慢呢?(生:快)

从哪个词看出来?(生:忽然)

这就是—忽然闭口立,请同学们读读,读出停止歌唱的迅速。

既然是停止歌唱,我们还要读出安静、无声的感觉。再读读吧。

7、多可爱的小牧童啊!这一切看在诗人的眼中,于是诗人把一切都写进了诗中,让我们也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吧。接下来,通能老师黑板上的提示,试一试,能不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呢?(自由背、个人背、全班齐背)

8、古诗不仅读起好听,唱起也很好听呢!下面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学唱歌曲《所见》吧。

9、指导书写:立、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它写好?要注意什么?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2)看老师写,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在桌子上书空。

(3)在自己的田格本上写一写,每字写一行。(教师巡视)

(三)拓展、链接。

这首诗的作者袁枚,又叫随园老人。他的作品大多写对日常生活的感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流畅。下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老师带读)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ōu)眠。

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入情入境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2、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3、联系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4、通过朗读感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瀑布,感受特点

2、板书课题,个性读题。

3、让我们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感受这大自然的杰作。

(二)口读心思,声声入耳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朗读把作者听到的展示出来。

2、闭眼听范读,用心感受。

3、全班交流。

(三)熟读成诵,历历在目

1、细读三、四自然段,用一个词形容“看”到的黄果树瀑布。

2、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图文并茂,诱发情感

1、观看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2、默读五、六、七自然段,找找作者的感受,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生交流心得。

(五)创造朗读,升华体验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出示叶圣陶的《瀑布》。

3、朗读、赏析。

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区分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勤于动脑、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法、自主学习、合作、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课

(二)学习歌曲《清晨》

1、播放《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答:歌曲情绪……)

2、再听歌曲

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三段:第一段活泼,第二段优美,第三段活泼)

3、自学旋律

(1)轻轻跟唱旋律,找出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2)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与帮助,指导学生唱准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出相同或相似乐句,讲解“同头换尾”的概念和d.c.反复记号的作用,分析歌曲aba三段体结构

(3)生分别齐唱一二声部旋律

(4)生分组分声部唱旋律

重点强调:每个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不要太大,相互兼顾,声音均衡

(二声部难度要大一些,可以让音准非常好的学生唱第二声部,老师也参与到第二声部中)

4、师示范歌曲

学生评价

5、这首歌曲一共几段歌词?

学唱第一段歌词:悄悄慢唱:间奏(3616-)她使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分唱----交换----连起加快一点唱。

第二段:直接唱。

-----分唱---纠正(加手势)(板书)两条龙,同头换尾。还有第二部分附点、末尾音的音高。注意看老师手势。(山坡)----交换--- ---连快。这一段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三段同前

第四段:直接唱。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段连起来(随琴录音伴奏)

6、指导学生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三)编创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

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方案范例:

方案1:演唱形式:我唱第一声部,邀一个同学唱第二声部,一道演唱这首歌,并请全组的同学为我们伴舞。

方案2:演唱形式:我们全组的同学一起来合唱这首歌。

方案3:演唱形式: 我一个人独唱第一段,再和全组的同学一起合唱第二段。)

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四)、小结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奉劝大家要起早喔喔,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

伴随着歌曲离开教室。

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3、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

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过渡: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⑵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 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

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⑴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 辩论:

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课后训练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qǐ mǎ lù lín hǎo hàn ɡǔn ɡuā làn shú

( ) ( ) ( )

piān kē wén lǐ ɡuàn tōnɡ shuǐ hǔ zhuàn

( ) ( ) ( )

2、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侯,最感兴(xìnɡ xīnɡ)趣的就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 hǔ)传( chuán zhuàn)》里绿(lǜ 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3、你最喜欢看的课外书是什么?把他推荐给大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5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7篇

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教案8篇

二年级S版语文教案参考5篇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

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6篇

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案参考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490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