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借鉴和分享其他教育专业人士的经验和最佳实践,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以及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概述所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精彩的部分。
情意:激发学生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文章的感情,从多个角度中选择一两个角度写己读后的感受。
对策:指导学生反复读例文,感受写读后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引导学生写出所读书本的读后感。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霭侯(诸侯)小年(少年)
做在(坐)手搞(手稿)
永往直前(勇往直前)柏年(拜年)
再帽子(摘)双体日(双休日)
检险(艰)白织灯(炽)
退锁(退缩)晃张(慌张)
那为(位)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来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2、他曾多次住进医院,却顽强地坚强的活了下来,它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3、后来就不见了,双休日就然还睡懒郊。
4、读了着文章,让我想到一件事。
5、大儿字捷克借蜡烛去搬捆柴,还是失败了。
6、而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很敬佩,
交流说说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
有些语句写的太哆嗦。
前后的语句不连贯,看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
四、
从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读后感大多数写出了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并且能写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但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语句不够通顺,前后也不能很自然的连接,个别同学的错别字较多。希望他们今后认真读课外书,写好。
五、集体修改。
1、投影出示(黄天伦)较差学生的习作。
学生读这习作,说说存在的毛病(内容空洞,错别字、病句较多,结构安排较零乱)
2、分小组讨论并修改这习作。
3、交流修改意见。
4、指名读修改后的这习作。
5、学生自由读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
真实感受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2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生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生好问、
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
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
准备?
(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收
集有关资料等)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2)圆形图上的女同
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
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
的?
(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
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
来收集资料呢?(小组讨论,交流)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
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
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
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2.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三、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贵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
料的习惯
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
四、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
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
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卜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
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五、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1、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
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
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小结:
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特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
4、从诗句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
第一段(第1节)
第二段(第2—6节)
第三段(第7节)
5、朗读全诗,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自己小声说一说。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并在读悟的基础上,
各抒己见,谈自己对祖国的感情,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又激发他们热爱伟
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小节。
1)朗读并理解词语:清奇俊秀浓妆淡抹
飘渺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结合图或录像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
滩。理解词语“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结合图片介绍战国编钟。理解:“新歌”指??
么?“滚滚春潮”、“希望之火”又各是什么意思?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例说说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这些伟大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来自::小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道的某地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
们说说,共同感受一下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以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
附板书: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山河无比壮丽
“我们爱你,中国”(幅员辽阔)物产闻名世界“我
们爱你,中国”文化古老灿烂
民族风物迷人(奋发开拓)民族精神伟大
教学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教育,犹如在学生与教学内容
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会使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郑成功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
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2.听说过郑成功
吗?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⑴读准字音。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
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
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
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
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介绍《山海经》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认读生字
①出示生字“壤”(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②比较字形:壤
嚷
攘
4、理解词语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哀求——苦苦请求。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拯救——挽救;救济。滚烫——滚热。
遗志——死者生前的志愿。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的读一读。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
1、让学生找找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卡上。
2、作业: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
一片汪洋
苦苦哀求
斥逐洪水
毫不理会
悲惨遭遇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成千上万
挖渠开山
四处横溢
泛滥成灾
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
毫不在乎
冬去春来
欢呼雀跃
兴奋不已
天寒地冻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1、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
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2、交流体会。
●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
(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的哀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①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播放洪水的资料片。
②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③读出人们的苦难。
●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课文的3—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
③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你对天帝有什么看法?
④
你怎么评价鲧?
●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5-10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过程的?
(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
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治洪前:
句子: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抓住“走遍”“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b治水开始::
句子: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体会“亲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才赢得人们的相应,因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c治水过程:
a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以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参考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
c指导朗读,读出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d治水后:
句子: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d,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④小结: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
●交流四:讨论鲧禹治水的共同精神。
(善良,同情人们的遭遇,都有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决心。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有勇敢、奉献的崇高的精神。)
三、拓展升华、你想对鲧禹父子说点什么?
2、总结:这个传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
第三课时
一、领悟写法
1、引言: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那么课文中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的想象?
2、交流。
(让学生抓住主要情节谈出感受,例如: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出事”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
3、小结:
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像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二、讲述故事。
分小组进行讲故事比赛。
三、课外作业
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鲧王治水》王锁蛟》《三过家门》的故事。
板书:
鲧禹治水
鲧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4
一、设计理念。
作文指导课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开启心灵之窗,找寻生活记忆,使他们产生写的冲动。本设计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真实的生活打动学生,使他们真情流露,乐于表达。
二、教材简析。
“成长的烦恼”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话题。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围绕“成长的烦恼”大胆倾吐自己心里话,写出烦恼是什么,因什么而烦恼。因此习作指导时应创设一种宽松氛围,使学生乐于将烦恼倾诉,从而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及情感体验。
三、训练目标:
1、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培养说真话,抒真情的良好文风,明白只有样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要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五、教学难点:
在课堂中让学生作真诚的交流与沟通,打开心扉,实话实说,促进课堂多元对话。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我今天想先来个民意测验,大家可得说真话哟。你们最近有没有痛苦烦恼的事情啊?如果有,主要是哪些方面的呢?说出来大家听听,看看能不能帮助你化解一下?[学生说,师生点评;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种成长的烦恼,指导学生调适心理,化解烦恼的方法:读书法、注意转移法、运动法、倾诉法、休息法等]
(二)畅谈讨论,尝试写作。
1、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分掉一半忧愁。”
(2)今天,让我与在座各位同学一起,真心地分担彼此的烦恼吧!至少可以分掉一半的烦恼,或许还会烟消云散呢!
(三)出示写作要求:认真读一读要求,边读边仔细想一想,要求告诉了我们什么?
归纳:烦恼来自学习、家庭、同学、身体……
板书:大胆地说心里话,说真话、表真情
(4)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先回忆、整理一下生活中、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曾经发生过哪些让自己烦恼的事情,挑一件感受最深的想一想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烦恼的?(学生回忆思考。)
5、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写作之前,我们应确定一个题目呀!根据刚才自己脑海中想到的烦恼,再推敲一下,取个你认为最好、最合适的、最有创意的题目写下来。有的题目一看就知道小作者烦恼什么,有的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出示参考题目)
(四)放胆习作,真情体验。
1、为了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赶快动笔把困扰你的最深刻的烦恼写下来吧!
2、构思酝酿,自由习作。
(五)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自己修改
师: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例文对比赏析)
(六)交流评比,修改完善。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