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限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其他教育环境,如培训和大学课程,教案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鸡的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鸡的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三、朗读课文
板书:
1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关于鸡的教案篇2
师(手里举着十支铅笔):今天薛鹏程和徐逸帆的预习作业做得真好,我想把这十支铅笔奖给他俩,该怎么分?
生甲:每人五支。
生乙: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
师:说得真好,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每人五支。(板书“平均分” ,把铅笔分给两人。)
师(再拿出十支铅笔):我还想把这十支铅笔将给这次口算比赛获第一第二名的同学,应该怎么分?
(学生在下面议论争辩分法)
生甲:我认为不应该再平均分。
师:为什么?
生甲:那不公平。
师:那该怎么分?
生乙:我认为应该“三七开”。
师:“三七开”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三七开”?
生乙:就是第一名得七支,第二名得三支,那才显示出第一名的.实力。
生丙:我认为应该“四六开”,第一名得六支,第二名得四支,差距不能太大。(学生都认为比较合理)。
师:这还是平均分吗?
生齐:不是。
师:那可以叫什么呢?
生甲:按个人成绩分。
生乙:按一定的比来分。
师:说得真棒。“三七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怎样的比来分?“四六开”呢?
生:“三七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3∶7的比来分;“四六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4∶6的比来分(板书);
师:那平均分就是把十支铅笔按……
生接:1∶1来分。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出示实物投影)有两台同样的播种机种地,甲台播种机工作了4小时,乙台播种机工作了3小时,共得酬金210元。这些酬劳两位机主能年平分吗?
生齐:不能﹗
师:那该怎么分?
生:把210元酬劳按他们的工作时间来分配,多劳多得。
师:你真棒﹗(板书:把210元酬劳按工作时间4∶3来分配。)
像这样把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点评:用生活中学生司空见惯的例子切入话题,展开讨论,将生活常识与数学科学知识“超链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知识点得以轻松展开并为学生所接受,在体验中建构新的概念体系,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并且我个人认为我创设的情境是真实有意义的,将铅笔奖给学生,是话题也是鼓励,让学生在老师热情的激励中主动学习,便于交流,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
生甲:我回家做作业的时间通常是一小时,40分钟做语文,20分钟做数学。
师:那你是把六十分钟按照几比几来分配的?为什么要这样分配?
生甲:我是把六十分钟按照4∶2来分配的,语文四份,数学两份,因为语文要写日记,比较花时间。
生乙:我每天都喝高乐高,一杯高乐高里有两份是高乐高,一份是水
师:谁来说说他的这杯高乐高里高乐高与水的比是多少?
生丙:这杯高乐高里高乐高与水的比是2∶1。
生丁:老师,这样喝会胖的,里面卡路里太高﹗
师:你认为一杯高乐高冲剂高乐高与水的比是多少合适呢?
生丁:我认为一杯里高乐高占2份,水占3份比较合适。
师:谁能说说他的这杯高乐高冲剂一共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5份。(这为后面解决问题做了铺垫。)
生乙:老师,我就是喜欢和浓一点的嘛,2∶1不行吗?
(学生哄堂大笑……)
(点评:在笑声中学生了解了“按比例分配”,在谈话中还为如何解决问题做好了潜移默化的铺垫,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认识,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运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且整个过程中我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快乐。)
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生活的主体,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非模拟者。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由教师将一个个知识点被动地传播给学生,而是应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在体验中建构新的概念体系。新大纲也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课堂上老师用热情洋溢的话语,引人入胜的启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体验和感悟数学是行之有效的。
关于鸡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 1、通过幼儿的想象,组合树叶,能够学会使用树叶粘贴及拓印。
> 2、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组合造型的能力。
>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 各种形状的树叶 人手一份操作纸(上面一层薄的白纸,下面一层铅画纸)
> 抹布 牙签(抹白胶) 白胶 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根据教室中的物品导入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1、 今天,我们教室中间的椅子上放了许多的什么啊?(和老师一起在幼儿园捡的各式各样的树叶)
2、 这些树叶可以组合成些什么?(幼儿在昨天捡树叶后,教师组织幼儿拼树叶)(幼儿讲述自己想拼的`东西)
3、 等会请小朋友将自己想好的东西拼贴在纸上。
二、介绍拓印
> 1、 教师提出疑问:这里怎么有两张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 (幼儿讨论、讲述,教师总结)
> 两张纸用来印树叶的
> 上面一层薄的白纸,下面一层铅画纸
> 树叶粘贴在铅画纸上,拓印在薄的白纸上
> 薄纸印更加清楚、方便
> 2、 拓印
> (幼儿讨论、讲述,教师总结)
> 将树叶拼贴好
> 将薄的白纸印在上面
> 用蜡笔躺着来回压着涂,进行拓印
> 3、 要求
> 幼儿总结桌面材料的操作要求,教师总结
> 强调在制作时要轻轻的
> 4、 步骤
> 想象自己制作的物体
> 挑需要的树叶
> 拼贴树叶
> 拓印组合的树叶造型
>
> 三、幼儿活动
> 1、 想好了再进行拼贴。
> 2、 提醒幼儿粘贴树叶时可以多使用一些白胶,将大的树叶粘贴。
> 3、 拓印时两只手要协调,一只手拿蜡笔,一只手压着纸。
>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
> 4、 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展示在墙面上。
> 四、介绍作品
>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关于鸡的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各种植物的种子是不同的,并能区分。
2、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习惯和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下一次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事先搜集有关植物生长的资料和图片。
2、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若干。
3、花盆、纸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说植物是怎么来的?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二)幼儿讨论:植物为什么会长大?怎样才会长大?
(三)幼儿进行小实验:植物无根和有根实验。请幼儿看看实验中哪种植物没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幼儿做种植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孩子的发现:植物是种子种出来的。不同植物的种子长得不一样:
黄豆的种子是圆圆的、黄色的;红豆的种子是圆圆的、红色的;芝麻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像小花瓣;绿豆的种子是椭圆形、绿色的;向日葵的种子是尖尖的、圆圆的`、有白色又有黑色的。向日葵的种子可以吃。鸡冠花的种子很小。
实验中,两种植物都有水时,无根的植物过两天就死了,有根的植物一直没有死;没有水时,无根的植物很快就死了,有根的植物过了几天才枯死。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泥沙、空气、阳光、种子。接着孩子又提出了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为什么植物会越长越多?是先长根呢?长叶子呢?先长茎呢?为什么是先长根?为什么有些植物没有根也可以活的?是谁把种子放在泥土里的?为什么泥土里会长出植物来?
(六)请幼儿把各种植物的种子记录下来,并能对号入座。
四、活动延伸。
鼓励用各种各样的种子拼出漂亮的图案。
关于鸡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熟悉歌曲内容。
2、学习用好听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体会歌曲两段中表现欢快和赞美的不同情绪。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1、磁带。
2、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挤奶》、《苹果丰收》
2、练声:《小鸟醒来了》、《山谷回声真好听》
二、通过看图、讲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歌词的兴趣。
(1)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挂图。
教师提问:有几只小瓷猫,小瓷猫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老鼠见到它们为什么要逃跑?(引导幼儿用歌词里的语言进行描述)
(2)教师用歌词进行总结:八只小瓷猫,漂亮的小瓷猫,趴在书桌上,活泼又灵巧,有的追蝴蝶呀,幼儿把舞跳,有的滚皮球呀,有的睡大觉。
三、欣赏并体会歌曲情绪,理解歌词,学习演唱歌曲。
(1)教师范唱,请幼儿边拍手边欣赏歌曲。
(2)教师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听后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小瓷猫怎么样,你喜欢它们吗?是谁带来了这件宝贝?为什么老鼠见了它们要拼命逃呢?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如幼儿说不出,可再欣赏音乐。教师可加入简单的动作。
(4)教师与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两遍。
(5)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一段。
(6)与幼儿讨论体会第二段歌曲自豪赞美的情绪。
(7)演唱歌曲第二段。
(8)完整演唱歌曲。
四、教师放音乐,幼儿边跟唱边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五、复习《金瓶似的小山》,结束活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