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有助于教师培养卓越的自我管理技能,使他们更高效地处理教育任务,适切性确保了教案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确保教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园地六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语文下册园地六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特征,学会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改错掌握修改符号,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4、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感悟我国传统文化作品中的语言美,学习优美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重要意义,锻炼学生的文章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习惯,提高对生活万物的感知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点拨:
1、回顾课文,找出关键语句产生了重要作用的地方,同学之间交流一下。
2、讨论关键语句的作用,以及如何提炼关键句,寻找关键句的方法等等,加深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体会。
二、词句段运用
(一)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段话,照样子写一写。
答案示例:
①我们人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就容易迷失方向。而猫头鹰即使在夜间也能来去自由,捕食的时候也不会受到黑暗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②乐乐非要做高空抛鸡蛋的实验,看着他把用几层泡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鸡蛋从三楼扔下时,我不禁捂住了双眼:小鸡蛋啊小鸡蛋,我们这就是永别了吧?
点拨:
1、先读一读课文中的两句话,同学之间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
2、这两句话都表明了作者在观察的时候,也会对观察到的现象做一些思考。根据这样的特点,仿写几句类似的话。观察到的现象也许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发现,在发现之后思考一下,提出问题即可。
3、全班交流一下自己仿写的句子,互相提一提意见和建议,并做修改。
(二)下面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答案示例:第一句:他—它;
第三句: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
第四句:我又点了几下。
点拨:
1、看看文段,学习表示对调和表示移动的修改符号的用法。
2、仔细观察,多读几遍,用修改符号将文段还未完善的地方修改完毕,同学之间交流。
3、试着用掌握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同学互改。
知识拓展:修改符号。
删除符号——把要删去的部分圈起来,再画个小尾巴;
对调符号——用于相邻的两个词语颠倒位置。注意必须是紧邻的两部分;
置换符号——用于不相邻的两部分调换位置;
替换符号——句子没有其他毛病,只是某个词语用词不当,用恰当的词来代替;
添加符号——把需添加的部分写在合适的位置,再用符号拉进去。
1、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吃到苹果、梨子、橘子和水果。
②小明的建议基本上是完全可行的。
③虽然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但是同学们非常高兴。
④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进步了。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地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这学期,课外阅读对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阅读了“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等……课外书,这些书的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大量的阅读使我们加强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我们班还被学校授予“课外阅读先进班级”。
明确:
①“课外阅读”和“我们”调换;
②“‘简·爱’”“‘鲁滨逊漂流记’”的两个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③“等……”删掉省略号(因为省略号后还有内容“课外书”)。
④“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改为“内容很丰富,中心很明确”;
⑤“加强”与“见识”搭配不当,将“加强”改为“增长”;
⑥“授予”与“先进班级”搭配不当,将“授予”改为“评为”,或者在“先进班级”后加“的称号”。
三、日积月累
(一)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潇洒自然,醇厚朴实,在唐代诗人中,自成名家。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言:“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二)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三)朗读指导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诗歌大意
我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青草,树荫深处的黄鹂发出诱人的叫声。春天的潮水和雨水夹杂在一起,让人感觉雨势分外急迫。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五)诗歌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滁州西涧幽寂的风景:清幽的芳草在涧边寂寂地生长着,幽草附近,有深密的树林,林中有黄鹂在鸣唱。傍晚之时,春雨急骤,涧中之水横冲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一片安详,周围了无人踪,只有渡船横在河中。此诗动静结合,风格深远,如一幅清幽的水墨画。描绘了西涧晚潮时雨中的美景及恬淡幽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点拨:
1、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根据诗中字词大意,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试着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讲述出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3、诵读全诗,背诵全诗。
三年级语文下册园地六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反语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2、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了解不同的词语代表的是哪类人,掌握冒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使用冒号,积累咏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课本语句,想想这种表达方式和我们平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师点拨:反语)如,“古怪”的本意是“怪异”,此处反话正说,称赞猫可爱。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好处。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主要分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两种。
3、通过感受反语的好处,尝试使用反语表达感情。
如:老师摸摸我的头,说道:“你这个‘粗心鬼’啊,下次注意要把题目看清楚。”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读、分组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杆——肝(肝脏)——秆(麦秆),把熟字“杆”的偏旁“木”换成“月”,就是“肝”,换成“禾”就是“秆”。)
2、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识记生字,你还知道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字理识字法等)
3、师展示:转盘记忆法。以“由”为例,可以转化为油、轴、届、宙。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三字俗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的是哪类人。
千里马——有才干的人;老黄牛——老实肯干的人;百灵鸟——歌声清脆的人;
领头羊——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小蜜蜂——勤快的人;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铁公鸡——极其吝啬的人;应声虫——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哈巴狗——唯命是从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呢?试着说一说。
替罪羊马大哈地头蛇孺子牛老狐狸笑面虎
(二)冒号的用法
1、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冒号?
2、师总结:提示语在前、写信、介绍人物等情境中会用到冒号。
3、读例句,说说例句中的冒号属于哪种类型。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让你给它抓痒。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围绕着“温柔可亲”进行具体说明。
4、分组读课本中的另外两个例句,进一步体会冒号的用法。
5、仿写。(见达标检测第4题)
6、小练笔:仿照例句中冒号的用法,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三)体会感叹词的用法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去掉加点字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从表示语气的“吧”“啊”“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责怪中包含着的喜爱之情;去掉了就只含有责怪的意味了。
2、表示语气的“啊”,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3、表示语气的“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要写的句段)请学生思考:怎样把这段字在本上写漂亮呢?(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字不要过大等)
2、师总结: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运用所学书写方法,将课本中的选段工整地摘抄到本子上。
4、评选“小小书法家”。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代诗人很喜欢为动物或植物写诗,赞美他们的高尚情操,你知道哪些赞美动物或植物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罗隐的《蜂》。
2、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作者介绍。(课件出示)
(2)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古诗。
(1)理解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2)理解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3)分析主旨: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把它所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设问的手法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
4、知识拓展: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赞美方法,从“交流平台”的利用反语表现出喜爱、赞美之情,到“日积月累”的咏物古诗,都在告诉学生怎样赞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我特意在讲解“交流平台”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反语,让他们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告诉他们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使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
三年级语文下册园地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熟读识字中的词语。
2.会区分形近字,根据偏旁,猜测字义。
3.学会部首查字法,看到汉字会分析汉字的部首。
4.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
5.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根据汉字偏旁分析字义,掌握部首查字法。
2.初步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生字,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图片(各种食物图片),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食物。
3.(示例:葡萄)说说看,你吃到葡萄之后是什么感受?是酸的还是甜的?
(出示词语:甜津津、酸溜溜)教师引导说句子:我吃到的葡萄是的`,我吃过的葡萄。
4.(出示其他图片)请仿照老师刚刚说话的句式来说一说你吃过哪些食物。
5.(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6.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与食物有关的词语吗?(示例:热腾腾、凉丝丝、黏糊糊)
二、我会认偏旁
1.出示两组字:“霄、宵、削”“赔、陪、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相同的偏旁,分别是“肖”和“咅”)
2.出示“我的发现”中的三组字,小组讨论这些字又有什么特点。
3.猜一猜,这些汉字都与什么有关?是什么意思?(与偏旁有关,偏旁表意)
火字旁、四点底:与火和水有关。
心字底、竖心旁:与人的心情、感觉有关。
利刀边、刀字旁:与武器有关;表示切割、分离。
4.出示课本中的题目,完成课堂练习(对于错得集中的题目做重点讲解)
5.出示“字词句运用”中的8组汉字,说说这些汉字的偏旁部首。
6.复习部首查字法。
三、我爱传统文化
1.观察与认读。
(1)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2)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1)让学生知道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2)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
(3)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4)学生说说自己的属相是什么。
3.读读与背背。
(1)学生读词语,注意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朗读。
(2)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咱们班来了两位朋友,它们分别是——小枣树和小柳树(生看图片回答),我们跟它们打声招呼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展示读课文,请8名同学一人读一段。
三、品读1~4自然段
1.教师引读课文题目和第1自然段,学生分小组读2~4自然段。
2.用“——”画出写小柳树外形的句子,用“”画出写小枣树外形的句子。
3.逐段交流反馈,并进行朗读指导。
4.读第2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句子。
四、学习5~8自然段
1.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秋季)提问:秋天的小枣树发生了哪些变化?
2.默读5~7自然段,回答问题。
小枣树结出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没有结果子。小枣树嘲笑小柳树了吗?(生:没有)小枣树不仅没有嘲笑小柳树,还怎样跟她说话?(生:温和地说话)
3.反复读第7自然段。
4.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各自的优点。
小柳树:好看、能乘凉;小枣树:宽宏大量,能看到别人的长处。
5.读第5自然段填空:秋天的时候,小枣树结了。
6.读一读第7自然段中小枣树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小枣树的品质。
五、总结升华
7.说说你从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园地六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但不能没有逻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几篇神话、传说故事,体会到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优美生动的.情节。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谁的故事最吸引人,讲得清楚、有条理,情节生动、有趣?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3、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学生总结
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
三年级语文下册园地六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立”、“童”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生字认写到位,诗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选择好图片和背景音乐,制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题”趣
1.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聊了小朋友们看见、听见了什么,这是小朋友们的“所见”;老师看见了小朋友们坐得端端正正,听见了小朋友们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这是老师的“所见”。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所见!
2.板题。指名读题,读准“所”的平舌音。齐读题目。
3.这首诗是清代一个诗人写的,知道他是谁吗?(板袁枚)
二、“字”趣
1.袁枚的“所见”又是什么呢?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范读。
2.生自读。(拿好课本)要求:把诗读上两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一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注音的生字(带词)。指名带读
所见、牧童、捕鸣蝉、闭口立
(2)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3)去掉词,读生字。
所、牧、捕、蝉、闭、立、
和动作相关的“闭、立、捕”用做动作的方法学习。
“蝉”看图学习。
牧:比较字形:“放——牧——枚”。
4.自读诗文。
(1)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2)读流利。练读一遍,指名读,比赛读。
(3)读出节奏。
师:比一比谁能读出像音乐一样的节奏来,好吗?(板书:读)
师范读一行,(注意老师哪里停得长一点),(出示停顿线),指名接读,全班读。
三、“图”趣
1.读诗、看图,找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看、听)
2.小结:看!多美的夏日风景啊!林中风儿在吹,花儿在笑,蝉儿在唱……真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夏来树更绿,人来蝉儿树上鸣。”看着、听着,老师仿佛变了一个大牧童,同学们仿佛变了小牧童。来,咱们也骑上黄牛,走进画中,走进诗里面……
四、“文”趣
1.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读出“骑”的自在、开心。
师:小牧童天天放牛,和黄牛可亲了。他骑在黄牛背上感觉怎么样?指名读(读出自在、惬意)(你这样用情地读,这就叫“吟诗”。板书:吟)咱们把自己当成这个自在的小牧童吧!一起来吟!(齐读)
(闭眼听音乐)小牧童闭上眼睛,你们骑着黄牛慢悠悠地走着,你们走进了哪里啊?(树林里)那里有些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想象:树、花、草……)再吟,吟出开心。
(2)读出“振”的响亮、悠长。
师: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唱起了歌)!那歌声怎么样?(响亮)从诗中哪个字可以知道他的歌声很响亮?(振)指名读,小组读。
你们的歌声树上的枝叶都听到了,它们一片传一片,把歌声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齐读,(还不够远)再齐读。读出歌声回荡、悠长。
2.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读出“意捕”的紧张、急切。
师:正当小牧童骑着黄牛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地唱了起来。大家听!(播放蝉的叫声)它是谁?(鸣蝉!)
听,它的歌声多得意啊!看看插图,我们的小牧童怎么样?(呆了、傻了、想去捕蝉,站在树下一动不动)——这就是诗中的:意欲……出示三四句,齐读。
(出示一个大大的“意”字)师:大家看这个“意”字,心里的“心”字上面有个声音的“音”字,心里发出声音——就是牧童心里在(想)(板书:想)。想什么呢?(想怎么捕到这只蝉)指名读、齐读,读出牧童心里十分“想”捕到鸣蝉的急切。
(2)读出“忽然”的迅速、敏捷。
师:这么想捕到这只蝉?那还能唱歌吗?(不能)所以我们的小牧童就(“忽然闭口立”)!这个动作变得是慢还是快呢?(快)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忽然”是什么意思?(马上、很快……)师生合作读,读出动作的迅速、敏捷。
(3)读出“闭”的谨慎、无声。
师与指名读一生:小牧童,你为什么“闭口”“立”在这里,不唱歌了啊?(因为再唱,蝉就要吓跑了!)
引导个别读,(蝉儿听到你的声音了!)小组读,读出小声、轻声、无声、心语、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五、“吟”趣
1、吟动静,吟出对比。
师:诗人把他所见的画面写成了这样一首诗,现在我们能不能吟着诗,想出画面来呢?这画面还会动呢!(课件:“骑、振、捕、闭、立”变红)生读全诗。
师:我发现,你们吟诵一、二行的时候,声音放得亮一些;而吟诵三、四行时,声音压得低一些。为什么?(一、二行诗中牧童在快乐地骑牛、唱歌;三、四行诗中牧童在想捕蝉,心里紧张……)哦,你们吟得真用心!让老师再听听!
分男女生吟诵,吟出动静之别。
2.吟假想,吟出创意。
师:你们猜一猜,小牧童捕到蝉了吗?(生自由说)
(1)捕到了,因为……。捕到之后,心情如何?(高兴、得意)小牧童手里捧着蝉,又骑着黄牛回家了。读一、二行,读出得意。
(2)没捕到,因为……。没捕到,他两手空空地骑黄牛回家了!再读一、二行。
(3)继续捕。没捕到,但这时又听见林中传来“知了、知了……”的声音,小牧童又会怎么样?读“意欲——”反复捕。
师:这首诗就是一个谜啊!留给爱读诗的小朋友们尽情猜想!
3.吟唱。(播放《所见歌曲》)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怪不得有人要把它唱成一首歌了!大家来听听!……(听两遍后)诗不仅可以用来读,用来呤诵,还可以美美地唱呢!(板书:唱)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唱吧!
六、“书”趣
书写“立”与“童”。
引:古诗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动听的歌,还能变成灵动的字呢!
1.出示生字“立”“童”,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游戏“找相同”“找不同”。
3.师示范指导,学生书空。指出生字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自由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三个美”:姿势美、笔画美、间架结构美。)
5.用投影,集体评议。
七、总结、拓展。
1.背诵古诗。
2.扩词扩句,朗朗诵读。
(天真的)牧童……,
(动听的)歌声……。
(因为)意欲……,
(所以)忽然……。
点点头,扭扭头读。 , 。
拍着手读,男女声和。 ,。
倒背,跺着脚读。(之所以)忽然……,(是因为)……。(动听的)歌声……,(天真的)牧童。
3.结语:咱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像《所见》这样有趣的经典诗歌还有许许多多(推荐几首),就让我们今后继续快快乐乐学古诗,做一个有诗意的中国娃吧!(音乐起)
板书设计:
所见
袁枚
看读
听吟
想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