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读后感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6篇

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强我们对书上内容的了解,也是加深自己的印象,及时写好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回顾书中的内容,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6篇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篇1

向来有搜集书单的癖好,每逢遇见推荐的书单、书目,总要详细记录下来,想着有时间把所有的自己记下来的书都看一遍。看书的速度还是赶不上书单增长的速度,看的书越多,也就能分辨不同书的好坏。能启发思考、打开认识盲区、加深思考的书就是好书。因为所有的老师都会教导多看书所以喜欢看书,不会识别书的好坏,就选择了慢慢建立自己的书单。《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也是书单上的书,首先就被标题所吸引,标题所谈论的两件事情风马牛不相及,查了简介之后认为是一本关于旅行的小说,真正看完发现这是一本启发现代人深思的关于哲学的书籍。

故事讲述了一个父亲斐德洛和儿子克里斯一起骑摩托车环游的事情,旅行前半段有约翰夫妇的.陪同,旅行后半段只有父子二人。通过讲旅行中的见闻穿插讲哲学的问题,全部旅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跟约翰夫妇一起旅行的前半段,父子一起爬山的一段,最后是父子两人继续旅行。第一阶段从约翰夫妇对于科技既依赖,又畏惧科学技术。没有认真去了解和解决使用科技中的问题,约翰对于摩托车维修缺乏耐心,从来没有认真去了解摩托车的构造和问题所在。哲学上引出关于古典的客观科学系统和主观美感的对立讨论,引用约翰和叙事主人公斐德洛对于摩托车维修不同的态度用为例子。第二部分父子二人爬山的经历,穿插斐德洛以前在当地教学的回忆,引出关于良知的考虑。斐德洛教的是修辞学,从意识到模仿是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到让学生写细微的东西和取消分数,引导学生关于良知的讨论。提出良知是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良知只会在主观和客观交会一刹那才会出现。最后一段在父子二人单独的旅行中,反复提及一个奇怪的梦境,跟斐德洛过去的经历有关,曾经精神失常被关进医院,在儿子的帮助下精神恢复了健康。最后一段讨论的是斐德洛去芝加哥大学哲学系学习的经历和对于良知的持续探讨,追溯到苏格拉底时期的智者学派,智者学派所主张的善和斐德洛所追寻的良知有相似性。

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能引起共鸣。关于学校的教育,认为现在的教育在培养像驴子一样不健全的人。人被训练轻视自己的喜好,会对别人更加顺服——变成奴隶。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不是个人所选择的结果,有社会、国家的力量作用于其中。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制度,在训练者我们朝特定的方向发展。在教育中,学生失去自己自主的思考,变成按照特定模式思考的人。学生来学校接受教育,不明白知识当中的价值,只有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自己有兴趣的,重新来课堂学习。这个时候的学习是有发自内心的动力,才是一个自由的人。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用的时候的学习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

关于良质的讨论,从概念的难以界定到不断深入的思考,认为主体和客体都是由良质创造且隶属于它。又从具体的例子,说明良质如何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中,大家对于文章好坏有个大概共同的看法,工作中懂得关心的人能看到良质,一个具有良质的人具有进取心。良质是关于事物好坏的判断,是全身心投入于工作,是耐心的解决问题。工作的时候保持内心的宁静包括生理的宁静、精神的宁静、价值上的宁静。现代的社会太过于注重发展科技,物化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良质这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人口越多的城市,人们彼此之间越疏远;人口越少的地方,人们彼此之间相处融洽。中国古代有句谚语“远亲不如近邻”,在农村邻居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互相帮助。在大城市中邻居、同事等的关系就不同。

从良知的思考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于修辞学和智者学派的攻击一脉相承。尽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很多方面不相同,书中有句话“一个人如果不是柏拉图的信徒,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信徒”。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对于智者学派的攻击,“柏拉图面对智者的恨牵涉当时一场思想斗争。代表善的智者和代表真理的辩证学者为人类未来的世界走向而斗争。真理这一方赢了,而善输了。”智者学派的善和良质有相似之处。通过《西方哲学简史》,了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念和所做的贡献,而从来没有细致入微的考察过他们的哲学理念中所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其对于当代人类的认知的影响。智者学派提出“人类是创造万物的额参与者,人类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智者学派也主观“卓越”即对生活的完整性和唯一性的尊重,不喜欢专业化。智者学派的观点和我么社会现在的发展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不相同的,真理和善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和选择。

书中的很多观点对于生活在20世纪的人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揭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对于科技的恐惧、对于现代教育的看法、对于人和工作关系的观点。书中提倡“重新珍惜个人操守、对自我的信赖,老式的进取心。”对于西方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追根溯源的反思,让我们能够对生活的社会有更深的了解。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篇2

最近又读了一遍《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因为它从某种理念上启发着我。举个例子,在选煤厂中双系统很多,但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两个配置完全相同的系统,其中一个系统正常,另外一个系统有问题,思来想去都找不到问题所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被“卡”住了。

这本哲学书很好的剖析这种情况,并提出了“良质”的概念。拥有良质,就不容易被卡住。

平常有人问我一些选煤的问题,希望我给出第一怎么做,第二怎么做,第三怎么做。简单问题一句话就说清楚了,然而很多情况下我是回答不了的。其一,我对大多数选煤问题一窍不通。其二,我的经验十分有限。其三,提问者对问题的描述十分有限,有可能提问的问题本身就是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想简单谈谈《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对我的启发。我是如何转变工作态度的,从而避免被”卡“住的情况。蓝色内容出自《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书。

在这里要提到逻辑的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观察摩托车开始,然后得到普遍的结论。比如说,如果摩托车在路上碰到坑洞,发动机就熄火了,然后又碰到一次,发动机仍熄火了,之后,在平坦的路上。就没有熄火的情形,然后再碰到一次,发动机又熄火了,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合理的推断。发动机熄火是由坑洞造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归纳法,由个别经验归纳出普遍的原则。

演绎法正好相反,它是从一般的原则推论出特定的结果。比如说,我们知道摩托车有一定的结构、体系。修理人员知道喇叭是受电池控制的,所以一旦电池用完了,喇叭自然也就不会响了,这就是演绎法。

要解决一般思维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要通过你的观察和手册当中提供的结构,不断交替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如此才能找到解决之道。这种交织混杂的正确顺序,如果正统化,就是所谓的科学方法。

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你先拿出一个笔记本,把所有的状况都写下来。因为复杂问题面前,很容易出现混淆的状况,很难单纯通过思考得到答案。这就好比你做一道几何题,坐着不动很难得出答案,但你在纸上划划算算,你就能得出答案。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写下来,往往就在你写下来的时候,解决的方法就浮现出来了。这也是我写作的核心原因,即帮助思考。

以上是我从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出现开头提到的“卡住”的现象。这也是逻辑的弊端所在,逻辑就是把主客观分开,所以逻辑不是最高的智慧,它要消除这种因划分主客观所产生的幻觉,要减少生理、精神和情感上的活动。

所以,我认为“卡住了”的毛病中最基本的问题,在于传统的理性坚持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它将实事分为主客观两种,为了要得到真正的科学研究结果,就必须这样划分:“你是技术人员,它是摩托车。你和它永远都是独立的个体,你使用这个技巧,使用那种技巧,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结果”。

用这种二分法来修理摩托车,听起来似乎错不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它了。但是,这不是正确的态度,因为这是将人为的解释附加在事实上面,而永远不是事实的本相,一旦人们完全接受这种二分法,那么原先技术人员和摩托车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技术人员对工作的感情,就被摧毁了。传统的理性将世界分为主观和客观,把良质摒除在外,一旦卡住了的时候,任何主客观的事物均无法像良质一样,告诉你该往哪里去。

在我们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时,内心会真正安宁。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仍然会和自己的工作疏离。优秀的技术人员就不会如此。如果他对手中的工作很感兴趣,他就会沉浸在工作之中,而不会产生主客观之间的对立。然而在科学界,因为传统的二元化观点,人们就很难产生这种心态。

因此,在我们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内心的宁静,让自己不要和工作环境疏离,这一点做到了,其他的一切就会变得很自然,也就是达到了“良质”的状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很难会被卡住,做到物我两忘,好比古代剑客的最高境界“人剑合一”。

当我门真正关心工作时,看到的内容就不一样。比如检修原煤入选皮带时,有可能因为几个毫米的误差,导致设备磨损的加剧,进而增加了原煤入选皮带故障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整个洗选的停止。当真正关心工作时,你眼中的一颗螺丝钉就不简单是螺丝钉了,它与其它部件一起完成一组功能,而此功能关乎最终的生产系统。

逻辑是将主客观分开,它摧毁了主观参与者的感情。而良质则是主客观的统一,它强调的是工作与自我不疏离,在主观和客观之间达到“物我两忘”,在工作的时候让创意、发明、直觉、想象变得流畅。因此,不论是修摩托车、还是修离心机、还是画图做设计,达到物我两忘、感受到心流,感觉到良质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才会是另一种境界吧。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篇3

忘了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只记得最开始吸引我的便是这奇特的书名——《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乍一看会让人以为是有关于摩托车维修的专业书籍,但摩托车维修怎么就是一种艺术,而且还与禅有关?其实这本书还有另一个更具诗意和禅意的名字——《万里任禅游》,但却没有《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那么直白,那么有冲击力。

这本书很长时间都只是出现在我的书单里,在书店我也曾数次看到过这本书,却从未买来读一读。两周前在书店闲逛时,又看到这本书,心想对它还是念念不忘,不如买来算了,于是就开始了一场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探秘之旅。

该书讲述的是主人公带着11岁的长子克里斯骑摩托车横跨美国大陆,一路上有父子之间的争辩、和谐与分歧,也有对于摩托车维修的描述,但这部分的篇幅非常少而且也显得颇为枯燥,毕竟现在骑摩托车的人已经很少了,懂摩托车的更是少见,而勇于骑摩托车进行一次万里之旅更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有趣的是,有关摩托车骑行所需装备的例举,与摩托车维修的描述,竟与梭罗《瓦尔登湖》的写作手法十分相似。

同样都是对物质有着很实在的描述,同样都是以客观的方式来阐述那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物,在那一个个冰冷的器械、衣服、露营装备的字眼里,体现出作者在物质之上对精神与心灵的追求。本质上来说,这本书的主旨是一次主人公精神与心灵的自我探索、体悟与拯救,与《瓦尔登湖》通过离群索居来获得内心宁静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的明智在于,摩托车维修只是本书的表象意义,内在他想要体现的则是在摩托车维修上凸显的科学、科技的发展,与人们内心深处对古典、感性的碰撞与对立,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矛盾之一,也是随着时代发展必不可免的的焦点。与好友排斥科学的态度相比,主人公对科学的态度是拥抱的、融入的、积极的,这也与他对哲学、佛学的探究不无关系。

此时此刻的我们,对科学、科技对生活的渗透与融入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如果失去手机或电脑……反而会感到无所适从,一种巨大的焦虑感猛然袭来,让你我的内心无法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平静。

如何获取内心的平静?这本书里提倡的观点是能够使你平静的就是高级的手艺。何谓高级的手艺,就是专注于去做一件事,从而察觉到良质的存在,当你发觉了良质,也就等于你获得了内心的平静。这种高级、这种良质,与外界环境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打坐中、在炮火连天中、在丝毫不能受到干扰的一毫米的校准中,都可能产生内心的平静。这是一种自然的态度。

宁静,从自然中来。这是不是又很像《瓦尔登湖》?自然的平静与世俗的喧嚣,永远存在让人取舍的矛盾点。

除了摩托车维修以外,该书最大的篇幅都花在斐德洛对哲学、生命意义的探索上,与其说是另一个人,倒不如说是主人公精神分裂的一个化身。站在科学与哲学的界线上,斐德洛不相信这个世界仅仅是一个二元世界,只有对与错、白与黑、正与反……他认为这个世界还应该存在一种良质,这种良质并不属于主观与客观,也不属于理性和感性,它应当是超越所有的,在任何艺术行为、高级活动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美、善、优雅、高贵等等,它并非物质,而是一种难以被捕捉的,无法被定义的存在。

在摩托车的旅行中,主人公一面与儿子交流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也不断在脑海中回忆有关斐德洛的点点滴滴,他曾去大学任教、被关进精神病医院、去大学学习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只为反驳他们……在回忆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内在的自省与探索,他对良质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在最终明悟之际,他也最终走向灭亡,灵魂也得以安息。

然而,斐德洛灭亡了,主人公诞生了。对主人公来说,乃至对作者来说,通过这一次跨越万里的摩托车之旅,一个全新的、充满灵性、卓越的自我出现了,它是生命最为真实的意义,是人生最终追求的真理。

看完这本书,我唯一记住的印象,大概也就是他对良质的探索以及对自我的认知。也许这本书还有更多值得挖掘和期待的内容,但对我来说,透过这本书,看到作者进行一次精神洗礼般的旅行,就仿佛经受了一次心灵的净化。在我们这个时代之中,这种精神洗礼与心灵净化已经十分罕见,甚至可以说难能可贵了。

我们囿于现实生活施加给我们的各种枷锁,难以挣脱时代的困境。当成功、婚姻、家庭等其他世俗的光环笼罩在你我的头顶,哪怕我们意识到这种心灵的平静的重要性,但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一次这样的自我之旅。时间可以换取很多,却也换不来片刻的安宁。

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主人公那样,骑着摩托车来一次只属于自己的旅行,不去想那些其他的琐碎与杂事,而沉浸在旅途的风景、自然的瑰丽、内心的平静中,在一个个名山大川中遇见自己心中的那片景色,在一个个异地他乡找到真正的自我,在心灵探索中找到卓越的良质。

我们应该在路上,我们应该在那里,最终我们也应该属于它们。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篇4

1.

想起《和夏末的500天》这部电影。

初看时,自己还未恋爱过,觉得逻辑混乱,是垃圾。几年后,尝过恋爱的滋味,再看这部电影,只有两个字的评价:神作。

从那之后,凡是我看过的好书、好电影、好电视剧,会给朋友大力推荐。感觉不好的,都告诉自己:阅历不够没看懂。

这本《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也是这种感觉,没有看懂。

2.

没看懂的原因,在于本书的核心是探讨一个哲学问题:什么是良质?

良质这个词,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猜想译者可能也思考很久,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对应,所以自创了一个词吧。

我想起许多不开心的阅读体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认识的词太多。或许,许多专业的书籍本就不是给门外汉看的。

关于良质的探讨贯穿全书,并且通过一个叫斐德洛的人的遭遇来展现。

作者对斐德洛的遭遇描述的十分详细,包括所有的对话,甚至心理活动。让我很是奇怪。

最终作者明白过来,斐德洛是他自己。所有的遭遇,也是他的亲身经历。他曾经崩溃过。

我也很崩溃,因为一个陌生的词,我一直在寻求一个完美的解释,想弄懂它的含义,可到最后也没有得到答案。

3.

辉哥说,这本书最精华的地方在250页到295页(大致)。

我现在明白原因了,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最有感触。这部分讲了进取心的陷阱及应对方法,有点像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清单。

然而,我并不想讨论具体的内容,我想谈谈读书的方法和心态。

辉哥倡导速读,还专门写过10倍速读法,他能利用周末半天读完2-3本书。

我读这本《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大约用了8个小时,方法是最笨拙的从头读到尾。

两种方法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自己。但是,硬要比较的话,我们会更倾向于速读。为什么?

因为效率更高。

没错,不知什么时候,效率成了我们永恒的追求。

4.

读书前,一定要想明白自己读书的目的。

如果为了数量,那么效率高是合适的。如果只是收集知识,那么适当的速读也很不错。如果喜欢读书的状态,那么速度则是一个无关变量。如果因为知识焦虑,那么任何方法都无效,解决的办法只有改变心态。

胡适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芒格也说过,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较,只要比昨天的自己聪明一点就够了。

读书,读就对了。和写作一样,不需要想太多,写就对了。

这两者的结合——写读后感,也不需要什么范式和标准,像我这样,就对了。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篇5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教授,带着他的十四岁儿子克里斯骑着摩托车走上了横跨美国的旅途。在途中他不断地与心灵对话,似乎有两个人在同一身体内不断地碰撞,反思,途中生活几乎都是白描的手法,没有什么修辞,就连两个人的对话都是看起来乏味无趣,却在他个人的思考上、描写的细节上有禅修般的记录。

书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他俩的旅途,一条是裴德洛对“良质”的研究。该书的前部分读起来给我感觉像一种无所事事的游荡,又像各怀心事的人们在一起走,于此而言,读起来是十分无聊的。但是读的过程中又不得不让人思考:他们在追求什么?波西格跟他儿子这种无聊的相处是为什么?他的儿子总是跟他有一层看不见的隔阂,而他对于儿子,也不是有什么话都说出口的。

一直读到这里:过了一会儿,他哭着问我:“你为什么离开我们?”什么时候?“在医院的时候!”没有办法,警察把我带走。“难道他们不让你出来吗?”不让我出来。“那么,你为什么不开门?”什么门?“那扇玻璃门!”……那扇玻璃门我打不开,他们不让我打开它。我必须照着他们的话做。“我以为你不想见我们。”克里斯说,他把头低了下来。他眼中出现了这些年来一直存在的恐惧。现在我看到那扇门了,它是在一座医院里。我才读懂了,作者波西格就是那个精神分裂的裴德洛,他在发作的时候,他的儿子感到害怕。

在波西格梦中,他正在试图杀掉那个在阴影里的人,结果发现自己的手正掐在儿子的脖子上。这一次对话,我读出了波西格在精神分裂发作时,他儿子对他的担心,而他通过儿子对此事的恐惧,才意识到那一个状态下的自己是多么的吓人。他跟儿子说,可能要儿子自己回家了。

读到此处,我的内心突然觉得很有感触。本是并肩而行的父子,因为父亲自己的原因,他选择了独自一人面对自己的问题,让儿子自己前行。天下父母,谁愿意如此呢?谁又不是只能陪自己的孩子走一段人生之路呢?不能再陪自己挚爱的孩子再走下去,离开时必然对孩子充满着担心,可是又不得不面对一些选择。

很多人把这本书定位为哲学书,里面充斥着对自己内心进行剖析的人生哲学。可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当做一本旅行书,一篇长长的,充满智慧的游记,一条长长的人生之路。

在旅途中,对每一次摩托车维修上的细节,作者细致地追求一种叫做“良质”的东西,初读本书,我也不知道良质指的是什么。但是再读下来,我想,那就是“卓越”吧。追求卓越,拒绝马马虎虎,或者说拒绝平庸,这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转变。我们普通人在一般情况下是追求普通的舒适圈,因为那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的,可是追求卓越,那要用很大的牺牲,花费很多的精力才能换来。而我认为人生要务之一就是追求思维层次上的提高这个说法是非常正确的。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后感篇6

岑孟棒,猪一样的男人,写着猪一样的散文,以为文学是绝色美女,所以一心想爱,虽然懒散却写了不少的文字。最近拜读于他的哲理性小说《禅与摩托车修理》,据说这个猪一样男人的智商竟然能把测试智商的机器震破,原因是机器超负荷运作,思维的跳跃让我忽然的觉得我无法按常理思索;或许是我智商太低??但是我的想象力足够的丰富,以至于某人一直关切地说:不要多想,慢慢来哈!

但是这个猪一样的男人写的文章我还真不知道怎么的悟出他的前因后果,他能把疯狗群殴和克林顿在白宫演说归为一类,说这是因为他们都是用嘴巴干活的,我滴个神啊,狂冒大汗……但也有区别克林顿现在下岗了,没机会再去白宫耍嘴皮子了,而疯狗想什么时候群殴就什么群殴,这是职业与业余的关于,不能马虎。

再来说说这个禅与修摩托车,话说一代禅宗达摩,出家后云游四海时骑的就是本田125,汗哒哒地,这哪跟哪啊在我的印象中所谓的云游就是腾云驾雾,这一味的证明我的智商忒低,缺乏想象力罢了。接下来设想一下:某一天一个小后生骑着雅马哈狂飙,突然交了狗屎运,发动机熄火了。小后生跳下摩托车破口大骂:王八蛋这轮子怎么不动了呢!这时一边的一个秃头(许多年以后才知道他叫达摩)说:非轮不动,实乃施主心不动也。其不知小后生正在气头上,冲上去一记右勾拳,乃不知达摩施展凌波微步不及,当场口吐鲜血,几颗大牙摇摇兮欲坠,达摩修养再好也难招架这个突如其来的一拳:小朋友你怎么乱打人呢?你打人什么地方不好打怎么偏打脸呢?你看这牙……这时小后生说了一句决定达摩一生政治方向甚至影响到后代子孙的话:老头,不是你的牙在动,而是你的心在动。没想到的一幕出现了,达摩非但没生气,反而一跃而起握住小后生的手说:孩子,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忽见达摩蹲下身,摆弄起他的雅马哈来。在这里其实是有一定的关联的,就是所谓的禅与修摩托车的关联:1、修理更接近思考。

2、骑只是一种现象,一种对物质的使用;而修,更触及物质深处,即有精神探索之意味了。

3、这就是所谓的禅悟。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们平时脑子思索的事情,达摩把雅马哈给修好了,这个不需要跳跃性的思维,但是在这之后达摩却情绪不稳定了,看看他的诗;

引擎熄火,心中有魔。

认识蹉跎,后话莫说。

走下摩托,立地成佛。

牙齿脱落,总成正果。

看到此诗就知道达摩是会作诗的,不过后来好像没看到他的诗集,或许这就是诗与禅是无缘的。

再看下达摩的感情诗:梦里寻你千百度,

疑是嫦娥伴玉兔。

徘徊墙边几百步,

一生最恨铁窗户。

此诗的标题竟然是“爱情与国民生产总值”我不知道我是怎样地笑着打出这些文字的,达摩一味的回避着爱情,不是爱情有毒,而是……在达摩家附近有一座豪宅,达摩感兴趣的不是豪宅,而是豪宅旁边的一间小屋,达摩是单纯的,他一厢情愿的认为,小屋中住的是一位千金小姐,因不屑豪宅内的珠光宝气庸脂俗粉,便另辟一间作为香闺书房。达摩甚至能够想象在书香漫漫的房内,小姐一个人挑灯夜读。于是达摩害了相思,整日整夜的在小屋旁溜达,只恨小屋的铁窗户太高又太牢靠,情愫在心头缭绕,飘出来就成了上面的这首诗。

后面事情的发展和转变是我们这些思维不跳跃的人士所鄙夷所思的,因为它太有偶然性与喜剧性,有一天达摩无意间听别人说起那个豪宅旁的小屋,其实是一个精致的猪圈。这个打击对他来说是致命的,对我们这些按忽平常思维的人来说只是个笑话而已,因为我的智商忒低了,狂笑一下悟之:达摩看破的不是红尘,只是那扇窗户而已。

禅说:对红尘,首先要看破,看不破的话,就忽视它,再不行,就藐视它,还不行,那只能无视它的存在了。这就是最高境界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艺术组的工作计划5篇

校园艺术节演讲稿7篇

校园艺术节演讲稿参考8篇

读书的艺术读后感800参考8篇

幼儿园艺术组教研工作计划5篇

小学艺术组工作计划5篇

艺术录读后感推荐8篇

幼儿园艺术组工作计划最新7篇

艺术组的工作计划参考7篇

幼儿园艺术组工作计划模板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316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