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性格,增进我们的人生智慧,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我们会反复回顾书中的情节和人物,这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作品的主题,下面是满分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陌上花开》的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陌上花开》的读后感篇1
对于安意如的作品我还是蛮喜欢的,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世有桃花》,《陌上花开》等等,觉得她的文字有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感觉,是忧伤,亦是一种乐观释怀一个女子带着独有的气息,穿梭于古典文学之中。
她说:突如其来的人生,我们都是闯入者。我来自哪里?误入这红尘。在人世间,显得如此的渺小与微弱,拥有太多的无奈与疲惫,太多的事情令我无法左右。从出身至今,我送走过逝的生灵,迎接过新的生命,对我而言:生与死,似乎只是一种状态。我一直相信,今生的我如此幸运,全是靠我前世的修行,而来生的造化,也同样需要我今生的行善积德。所以,上天对一切都是公平的,你的付出你的努力全都看得见,你也同样会得到你应有的回报。
花未开全月未圆,一切都还有圆满的余地,时光慢慢,何妨扬眉谈笑,心境从容?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拥有作者那般心如止水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会被凡间的琐事所纷扰。对于《陌上花开》和《陌上花开缓缓归》我更喜欢前者,总觉得缓缓归援着人情的尾巴,走得彷徨,走得不安,心中有牵挂,终不能归到太上无情,而我更想像作者一般,身处这红尘之中,洁身自好度完这一生。
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时间不会等你,很多事情当察觉到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不如有一个轻松的心情,仔细品味生活,或许,此时的路你走得十分艰难,你面临看人生的低谷和失意时,不要灰心,只要坚持下去,一切都能挺过去。当你要放弃时,告诉自己在努力一次,因为如果你不勇往直前,你将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陌上花开缓缓归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希望在这喧嚣的红尘中,我们都能有一个平静,淡然,积极的心态。
《陌上花开》的读后感篇2
安意如的《陌上花开》这本乐府诗词赏析合集,就像晨昏间开放的一朵小花,蓦然闯入你的眼球,让你惊叹不已。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是钱武肃王写给他王妃戴氏的信。宋人笔记记载:吴王妃每年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镠甚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暮色将老,陌上花已开。钱镠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惊叹于卓越的文字功底,平凡的文字到了她的笔下,仿佛就被穿上了霓裳、插上了羽翼,跳着流转艳丽的舞蹈,让人倾心与膜拜。文字背后记载的一个又一个尊贵美人的故事,更让人心潮澎湃。
心潮澎湃,不能自己,去唏嘘感叹一个美人又一个美人的经历。或许他们是正史中不愿提及的一点隐晦,但在这里,却变得鲜活明亮起来。明明白白地活出了自我,展示个性与才情,试着掌控,在短暂的生命流程中尽情玩转。她们成了飘落在历史角落中的一卷暗黄,鲜为人知的被记录着她们那悲惨的际遇。
她们是可以是刘兰芝被迫改嫁,是王昭君饮恨塞北,是西施大计献身,是绿珠命陨黄楼,是张丽华魂断刀下。是一个又一个俏丽身影,妖姬般的人物,在潋滟的血迹中,在斑驳的光阴里,模糊、沉寂了身影。所幸在安意如笔下,她们又活了过来,血肉丰满的呈现在你的眼前,诉说着她们一生的际遇,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祸福,我细细去品味,总觉得她们太受制于人。总是将自己的欢乐痛苦掌控在别人手中,太不自在。
很难将“半老徐娘”和“半面妆”联系在一起。然而他们却真真实实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徐昭佩——南朝梁文帝萧绎的妃子。只因不待见皇帝,就以半面妆示人,以此讥讽嘲笑对方,谁教萧绎皇帝自幼就瞎了一只眼睛呢。按照徐昭佩的理念是:皇上你只有一只眼睛,那我就画半张脸给你看好了。不能不去赞赏这种胆量和气魄,历史上能够这样藐视皇帝的妃子真罕见。只是因为不喜欢,所以也不愿去苟且迎合。随心所愿,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在且缓且归中,我们体会着身边的人物人情,感受着世事的变化变迁,体会着流年的得失利弊。
《陌上花开》的读后感篇3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你会发现谈一场恋爱很难——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因为恋爱是需要付出真心的。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已经分出太多“真心”了。疲惫的我们只想着去休息一下,哪怕只是一下也好。于是恋爱就不可避免的成了我们休息的“理由”。而休息了还会先到工作吗?当然不会!但是事实让我知道了有些时候理论不一定对。因为我在无意之中在图书馆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仅仅是对于《陌上开花》这本书的恋爱。并且到现在为止都无法自拔。
安意如,《陌上开花》的作者。他也同样是一个在诗歌欣赏上颇有建树的作家。有一本家喻户晓的书出自她的手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但她在我眼中很普通。我很同意她对于中华五千年积攒下来的民歌的评价:“民歌很少精雕细琢,却如浑金璞玉,有天然之美,因直抒胸臆,语出肺腑,相较精制雕琢的文人诗,另有一种动人魅力。”
毫无疑问了,这本书中赏析的都是民歌。但它并不枯燥。因为安意如的话语生动有趣,并且也有她独到的见解。就像我们熟知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别人品的是越女被鄂君发现,带回去的快乐与幸福。而安意如品的,是这诗和这个美满的故事背后的寂寞、深情与冲动。还有那份“花未开全月未圆”的缘分。刹那间,仿佛自己懂了很多。安意如品的诗,都是带有灵气与美感的,让人爱不释手。古典美学的三境界,也自然而然地包括在其中了。
民歌是中华五千年以来的一种传承悠久的文学。因为直译是人民之歌,所以非常顺口,并且爱情的题材较多。而且民歌也是由很多基层的劳动人民创作的'。而这些“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基层劳动人民的最大特点是淳朴。即使隔了五千年,民歌中的淳朴还是很好地体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让我不禁感叹现在与以前的区别。古时候,像“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那样豪情侠义闯荡江湖,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留下关于自己的一丝线索的人定不少。而像“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古人们也总是在半夜对外敞开门户,让自己毫无隐藏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相比如今连老人摔倒都不敢扶,睡觉还要防备着的我们,到底还是相差甚远。
这种穿越了中华五千年的淳朴,在安意如的《陌上开花》中“直视无碍”。更加“直视无碍”的是从这份淳朴中影射出的现代人的人性的这份趋利避害和险恶。这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既学会了历史典故和诗词,又学到了社会上的一堂课,一举两得。当然啦。如果你心动了,就去看这本书吧。切忌不要抱着浪费钱的态度。大胆去尝试吧。因为谁不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呢?
《陌上花开》的读后感篇4
《陌上花开》是一本真挚朴实的散文集,她犹如盛开在田间地头的野花,扎根在乡间肥沃的土地上,在风吹雨打中倔强地生长、绽放,这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作者黄春燕的写照。
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女子,凭着一份追逐人生梦想的美好愿望,背井离乡来到经济特区深圳打工,在艰苦忙碌的工作之余,不断地自我充电、刻苦学习成长为企业会计,成为一个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作家,让我佩服、赞叹!
阅读《陌上花开》是在分享一首家乡赞歌。作者满怀深情、细腻地描写记忆中老家木金的风土人情,热烈地赞美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的家乡全南的美好面貌,热情地讴歌了作者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第二家乡深圳。
阅读《陌上花开》感悟很多,受益匪浅。
深沉的乡愁,浓厚的乡情,作者对老家木金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浓墨重彩地描摹,对爷爷奶奶、父母亲人以及乡亲邻里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述,字里行间是满满的乡情,挥之不去的乡思。
远方的诗,心中的梦,作者怀揣梦想千里迢迢来到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深圳,开始了与命运逆袭的人生之旅。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的街道、小区以及景点无一不是作者观察描写的对象,赞美的景致。深圳的磨砺成就了作者,对于这样一块梦想之地,作者是心怀感恩与赞美的。
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形象的描写,丰富的联想、想象与感悟,饱含深情地写出了老家木金的风土人情,家乡全南的山城巨变;满腔热情地写出了特区深圳的繁华与发展,横岗的打工经历与生活感悟。
黄氏语言的类比风格,原创的比喻、拟人,耐人寻味、咀嚼的语句比比皆是。如《还乡记》中写年老的公公看春晚是春晚在他眼里是大唱大闹的一锅粥,他不想喝。写作者儿时在舅舅家的木楼上看到琳琅满目的书把我年少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喂得饱饱的。《时光》写爷爷这个奶奶嘴里的聊死佬不事家务农活爷爷除了给她带来一大堆子女外,没有一点儿好处!写爷爷的暴脾气摔东西,估计是自己摔不动自己,要不他把自己也摔出去了。对人物心理揣摩、描写的精准,写奶奶年老摔腿卧床之后的寂寞,《生命的寂寞》,她的寂寞,我想超过她的生命长度。
在我的眼中,作者是一个热爱家乡,孝顺父母;热爱生活,自强不息,有人生目标与梦想的女性。在书中我看到一个从乡村木金走出全南,从山城全南走到广东深圳的客家女子,她坚韧执着地追求人生理想,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她是千千万万客家女子勇敢坚强、勤劳智慧的典型,是一代又一代全南人勇于拼搏、敢于闯荡的代表。
学生时代,或许会经常被要求写读后感,读后感是一种抒发自身思想的文章。作品为读者带来的生活感悟是颇多的。我们在写读后感需要注意的是,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你知道写读后感应该重点注意什么吗?也许"樱花巷的秘密读后感"就是你要找的,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陌上花开》的读后感篇5
终于看完了我假期计划中的第一本书。
其实《陌上花开缓缓归》原来就已细细看过一遍了,这次重温,较上次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总是有一种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感。
乐府,同诗经一样,是如此的清新自然,就如孔老夫子所说的思无邪。那些千百年前人们的话语,或温存,或哀伤,或决断,简单又直白,在呈现在我眼前的那一刻,就仿佛化作了绵绵耳语轻吹入我鬓后,暖暖的,柔柔的,但却痒得我想要躲开。
在纵身跃下之前,我已甘心以一生去赔付你对我青眼有加的情意。那些痴情的女人,为了爱便可跃下高楼,哭倒长城,扑入棺木,实实在在地震撼了我的心。她们的爱没有利益的牵绊,不受门户的束缚,只是纯粹的,天真的,大方的。正因为如此,她们便显得愈发的美丽了。
可有时也会为她们咨嗟叹息,为何那美丽的爱情总是会有着一个哀伤的结局呢?难道在我们中国人眼中,只有这种缺憾才称为美,至于分别的故事才能成为经典么?这就是所谓的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么?历史便必定是沧桑的,人世便注定是坎坷的么?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的最多的便是这个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爱情故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境去面对爱情,面对人生,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
我现在只是知道,生活不是童话,但也不是鬼故事。在纷乱复杂的社会中成长,要学会随机应变。但自己的内心不能被浊流湮没。正如意如姐姐说的,众生似莲花,无论是拔节而出的,还是沉沦连池底的,都一样奋力挣扎,心有不甘,但我们应尽力地去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才能得到人生那单纯的快乐。
《陌上花开》的读后感篇6
这是放假后第一次抬起课外书,满怀激动的我闻着这久违的墨香,很快又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陌上花开》是一本品读乐府诗词的唯美与缠绵的书籍,似乎把曾经古代那柔美优雅的古诗用一个现代的故事展现出来了。
本书的作者安意如用英国诗人的诗句“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来作为开篇语,这看似矛盾的话语,细细品味却发现有不同于字面的含义,也许只有安意如才能同作者一样的理解吧!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乐府,不仅仅是乐府,那些能触动作者心弦的诗词,都是作者心中的蔷薇,而她多年积予下的情感又如同猛虎一般,她在品读时把猛虎释放出来,幸而它竟能读懂细嗅。乐府看起来有些难理解,但读来又觉得很言简意明,这些乐府诗词,我要看好几遍,如果不看作者的解释的话,就觉得轻浮浅薄,这正是因为没有历史的映衬。再把作者的解释与其间的故事联系起来,便觉得会回味无穷。
在历史中游走,那些乐府诗词,一如绽放的花般鲜艳,又一如明日之花将要凋零,或喜或悲,又要分别那蔷薇下的花刺,不被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坎坷所刺痛。这书注定要以历史来绎情。
它静静的躺在书架上,等待我再次回顾它。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