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写读后感可以是一个记录生活的方式,记录下我们在阅读中的成长和变化,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曾国藩的花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的花读后感篇1
曾国藩,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11年出身于一个山村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
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毛泽东在1917年致黎锦熙的长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作为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整肃政风、西为中用,开启“同治中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功业政绩铸万世丰碑,著作思想仍泽被后世。近读《曾国藩家书》,感受极深。曾国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灵世界,感悟到一个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码,更触摸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
曾国藩的家书行文从容镇定,随想而至,挥洒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书中蕴藏真知灼见,蕴含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谛,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从小发愤图强,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对人对己坦坦荡荡,每日自修、自正、自省、自律,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理学名儒”。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贵有志,但“志”对于人来说,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目标,要立长志,而不能常立志,一旦树立了远大理想,就要切实去践行它。
一本好书,犹如一座路标,当你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踯躅时,它能纠正人生偏移的路标,会给你指明一条光明大道,到达希望的殿堂。一本好书,仿佛是一座灯塔,当你如沧海一粟,在浩浩淼淼的大洋中漂泊时,会指引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曾国藩的花读后感篇2
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要我说学知识不问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记得第一次翻开《曾国藩家书》时,还是17年的一个盛夏,最近实在书荒,不由得再翻起这本收录了半个圣人的书信故事,更得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随记一下在书中得来的感悟。
曾国藩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而忽视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与他人有了一些小过节就忽略了别人曾经帮助过你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这两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一点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与你产生了一点小恩怨以后,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带给你的恩惠。
?礼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看重一个人于是发现了他身上更多的缺点,因为厌恶一个人最后反而发现了他身上不少的优点。
所以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一定不要凭第一感官去定义一个人。而是要深入了解以后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缺点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懒”字罢,不管你学识多高,家境如何,懒惰的人,终成不了大事。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有大才大识的人,最后失败无非是因为一个“傲”字,这种人自认高人一等,不懂谦虚,最后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
刘邦有一次问韩信:“你说我最多能带多少兵?”
“主带兵无非十万尔。”
刘邦又问那你带兵能带多少?
“多多益善。”
不久后,韩信被杀。
不能否认韩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称他为兵家四圣其一,但是落的个不能善终的下场,也并非就不是我上面所述之因。
很多名家评论说中国有四个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国潘只占了半个,因为他没有创立自己的理论,他所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个圣人为标杆,自身奋进。
依我拙见,曾国潘一生勤,仁,义,知世故,懂进退,已是我们后生学习之典范,称圣与不称圣又如何。
圣人多半是被神话出来的,但是圣人能被称圣,自然是他们的思想,言论,行为值得被后人所习,他们的精神,故事,形象能够被立为标杆。
再次拜读过曾国潘家书之后,更感慨还有太多修身立德的真理,为人处世的事故值得我们学习,此书在中华五千年凝聚文化下面也只是冰山一角,古代人讲究修身,立业,现代人都是立业,修身,更何况太多人立业后不修身。
只是如今社会又有几人能舍弃手中之物平静下来与这些白皮黑字作伴呢?
如果你尚且年少,不如多花点时间读点书吧,修好身再立业,事半功倍!
曾国藩的花读后感篇3
?曾国藩家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间信件往来的精华部分,书中通过教导读书、研究学问、修身、立志、坚持……等方面,让我们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国藩的“真”,从而对曾国藩有了更深一层地了解。
读其家书,我是深深地受教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三不朽”却不是件易事,而曾国藩用他的实际行动像我们述说了。然而要做到这那该需要多大的决心,多大的毅力啊!在我看来,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总是告诫弟弟们要好好读书,认真研究学问。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在其家书中,我们看到了曾国藩对长辈的尊敬。凡有什么都会先跟长辈商量或告诉长辈一声,而不是自作主张,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舒服。遇事就应该有商有量,这样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曾国藩的父亲曾在书中对其弟说过,“境遇难得,光阴不再”。是啊,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够成为一家人是极其不易的,能够成为和睦家庭中的一员,有人关心,有人呵护就更加不易了,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东西,一直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一直以为是理所当然,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曾国藩家书》给我的启示远远不只这些,我还需要好好的学习。
曾国藩的花读后感篇4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是一个很显赫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曾国藩家书》主要是记述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反映其从政、处世、治家、治学、治军的重要思想。毛泽东评价曾国藩,“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读完所有家书,对我个人触动的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01、学习其养生之道
曾国藩重视养身益寿之道,在许多书信中提到“谨守父亲保身之训”,“节劳、节欲、节饮食”,正是由于他对养生之道的重视,才有了强健的体魄,使在身体上能够保证其南征北战和几十年担当国家栋梁之大任。
02、学习其读书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读书要树立一个目标,通过广泛读书、坚持不断地读书,才能够取得成功。
03、学习其治军之道
曾国藩与其弟曾国荃诸多的书信所谈,非政即军。对曾国藩的治军之道,其时曾国荃镇守南京,已是万军之将。曾国藩在信中一条是劝他戒躁,处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多思;另一条是劝他要注意及早选拔替手,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04、学习其为人之道
?曾国藩家书》通篇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例如,在写给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语重心长的叮嘱、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曾国藩的花读后感篇5
前天把曾国藩看完了,曾国藩从某种角度来说算是半个圣人,看完之后的确有过人之处,但离王阳明,孔子或者诸葛亮来说,真的是有些不如。
曾国藩一生又笨又慢平天下,读书的时候笨,哪怕是躲在他床底下的小偷都会背诵了,他仍然背的支离破碎,他的起伏得从团练说起,一手创建湘军,严格要求,制度分明,把太平天国成功的熬死。之后又不贪大喜功,于是能够终老。
不过我看曾国藩一生除了做人以外,他的功劳不是很明显,创建军队,抵抗太平天国的时候也是胜少败多,他会识人,手下的兵将确实是将才,成功阻击太平天国的进攻,给太平天国沉重打击。如果太平天国不内乱,我估计曾国藩想有所作为就有些难上加难了。
除此以外,我觉得曾帅得胜以后不要太张扬,甚至让弟弟罢官回家的举动更让人钦佩。曾国藩除了稳中求胜外,还有几点需要学习。他的毅力和克制力非常人可比;认准目标不顾一切的性格值得学习;打脱牙和血吞的忍耐力让人钦佩;曾国藩还善于分析归纳,格言是凡事要靠自己;脚踏实地,不见兔子不撒鹰,不做好准备不出马;得势时知道人生要绝对严肃;曾国藩的座右铭是慢慢来;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运用的相当娴熟;他前半生层层碰壁,后来总结改过为,需要有谦的美德,必须要圆滑;只有相信运气在人生中的巨大威力,才算是真正的懂得何谓人生。
这就是曾国藩,一个读死书,打呆仗,却能建立不朽事业的曾国藩。
曾国藩的花读后感篇6
在书店中,这本书往往被附上“成功学”、“人生哲理”等标签,或者说我们对曾国藩本人也是这种感觉,但这本书的重点更多在于“家书”二字,以日常为主,记录了曾国藩与父母、兄弟、子女日常点滴,平淡而不平常,既有人生处世之谈,又不乏治军从政之道。透过这些平实而感情真切的文字,曾国藩的人生智慧,他的“忠君”“孝悌”“自省”“勤勉”“公正”“廉洁”一一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就文风而言,曾国藩的笔下没有半分居高临下的傲气,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仿佛不是一位朝廷重臣的话语,而只是一位知识渊博、深谙处事之道的长者的人生体悟。当然其中人生指南的内容并不是直接浮现于文字之上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从中领悟。
?曾国藩家书》强调勤劳俭朴的生活方式,这是曾氏齐家的价值准则。农耕文明生产力低下,物质财富有限,不能不强调勤俭。曾国藩出身于贫寒农家,即使为官后没有忘记儿时生活的艰辛和勤俭的必要。咸丰六年九月给儿子纪鸿的信中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从更直接的来说,即使曾国藩的官阶已经很高,但他仍经常回家告诉家人要勤俭、要养猪养鱼等等,只要做好这几件事情,就算家里没有人做官,也能过得很好。对于曾国藩的勤俭主张,不仅仅要从物质和经济层面理解,还要从道德和精神层面领悟。俭以养德,勤俭能调补心态,培养品德,在曾国藩看来,勤俭是君子所为,是孝悌要义,更是保家之道。
?曾国藩家书》强调持之以恒的“恒”,这是曾国藩约束自己的做事准则。在曾国藩看来,要成其事,非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欲稍有成就,须从恒字着手。”他曾以烹调食物比喻读书:如果“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那数年而不能毕一部”,正如烹食物“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用大柴乃易成之”。家书中,他常常以身作则,叮嘱兄弟坚持读书。“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曾国藩家书》强调静能生智,这是曾国藩提升自我的上升准则。曾公要求不论军旅忙碌如何,每天都要静坐四刻,反省自身。曾国藩一直坚持写日记反省自己,对于自己的缺点,曾国藩向来都是毫不隐晦直接记录,并且静坐以思考做事章法。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就有幸看到了曾国藩从一个有着很多缺点的普通人最终成长为一代大儒的心路历程。这也是我们工作中需要做到但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很多时候抱怨自己忙忙碌碌又不知道忙了些什么,大抵是因为没有静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盘,“静坐四刻”,反省自我。
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他严于治家、治军、修身养性的真实写照,其传承的思想文化精神也泽被后人。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人们的雄心壮志,也引发了浮躁之气,人们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行为比比皆是,不能脚踏实地。这部家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塑造自己,富有特色的家书也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对中国家教产生恒久的影响。
曾国藩的花读后感篇7
闲暇之余,总会拾起《曾国藩家书》,品读中,得以仰望“修、齐、治、平”的心灵世界,得以感悟为人、治学、处事的智慧哲学。而曾国藩的集大成也是对自身经历坚持“自省”的积淀。说到此,便想到朋友一篇文章中所写“人生的每段经历都不会是浪费,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会让你看到许多不同的风景,会增加许多色彩斑斓的记忆”。此时,便不由回首自己四年有余的成长经历,更是让我感触颇深。从怀揣梦想执剑走天涯的恰同学少年到踏实岗位书写青春的纪检人,更是让我收获了太多的成长和厚重的财富。于我而言,何其有幸。
有志有识有恒的感悟,教我在不同岗位如何成长。成长亦如读书。然,“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正是对有志的感悟,才会在四年经历过村、镇、县、市4个层级8个岗位之间,仍能始终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笃定,更好地在品味“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中,踏实地在每个岗位上学习如何求知、如何干事、如何做人、如何与人共处,从而更好地汲取成长所必须的养分。正是对有识的感悟,才能始终在每个岗位每次成长中,始终保持初次接触时的忐忑和兴奋激动,“多方取益”。尤其是在重新打开记录成长的笔记,回看那些孜孜以求的点滴和笔记本上每个知识落笔的痕迹,感受最多的是生怕错漏任何一个积累激发青春旋律的小心。弹指一挥四年有余,无论是求知过程中的那份渴望,还是领导和同事们的倍加关怀,还是群众的包容支持,也正是对有恒的感悟和坚守,才让青涩的我在经历成长的烦恼和快乐之后,慢慢褪却了陌生和受挫之下的无助与失落,让如今的自己越来越“笃实刚毅”,在驾轻就熟之间使得积累的青春旋律欢快跃动。
“君子之道”的谆教,阐述我以追求和责任。“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正是对“君子就是要做一个有信仰且能坚守信仰的人”的理解,才更加清醒自身的追求和责任,这正如水滴与大海的价值定位。水滴虽无法决定自身的形态和大小,但它始终清楚只有注入江海才不会干涸,这也正是江海的宽广赋予水滴存在的空间和意义。这恰如,对待事业的态度,更是对信仰忠诚和坚守的一种折射。我们虽然无法选择岗位,但可以决定对待岗位的态度,这便是纪检事业赋予每个纪检人的价值和意义。对于青春的我们而言,未来很长的路上,都会时刻胸怀梦想、充满朝气,而组织这个温暖的家又总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和释放朝气的力量。再回望一路走来的四年,获得成长之后的得心应手,这无异于是在准确定位之下实现个人价值与事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佳展现。正如,水滴的价值终能在江海的汹涌澎湃中找寻到更多的存在感,我也始终相信个人的成长终能在纪检事业的发展进步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对于每位纪检干部尤其是正值青春年华的纪检干部而言,青春赋予我们的总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朝气与锐气。也正如此,我们只有置身于孝贤忠诚、敬业奉献、为民服务的坚守与担当之中,才能真正理解并践行知责思为、知任图进、知德守正,才能用经历之后的成长激发出属于我们的青春旋律,才能让我们不忘初心始终以崭新的姿态奋力作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