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计划书

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8篇

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技能,我们的教案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8篇

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蓄须明志,指导战争胜利,梅兰芳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赞扬了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蓄、迫”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2、借助表格,说清楚梅兰芳拒绝演戏的办法,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借助资料,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识字。

1、出示梅兰芳所扮演角色的资料图片,初识梅兰芳。(板书:梅兰芳)

2、学生结合搜集到的梅兰芳的生平简介、生活经历、主要事迹以及京剧中的旦角等资料,介绍梅兰芳。

3、完善课题,齐读课题。

4、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词。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2)自主交流解决生字、新词问题。

(3)相机检查易错字、多音字的读音。

(4)理解词语的意思。

(5)抽读语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了解内容,感受气节。

1、交流背景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1)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2)关于京剧艺术中旦角的相关知识。

2、运用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

(2)自学: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出示表格,让学生将相关信息填入表格中)

(3)小组合作。

①组内交流自己提取到的信息,并补充完善。

②试着横看表格中的信息,说说讲了哪几件事。

③运用前一课“将几件事连起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全班交流,适时点拨,感受气节。

①理解梅兰芳要不断地忍受着日本人的纠缠、逼迫的困难时,适时补充香港沦陷的相关资料,感受梅兰芳义无反顾的勇气。

②在理解梅兰芳打针装病,险丢性命时,调动学生对日本侵略军凶残的已有认知,感受梅兰芳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5)小结:将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这几件事的内在联系,就会发现原因、方法、问题和困难都在不断地升级、加剧,更能体会到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三、积累运用,深化认识。

1、联系全文及资料,你觉得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

2、出示丰子恺发出的深深的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进一步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3、推荐阅读《梅兰芳回忆录》《梅兰芳与京剧》。

四、图文对照,阅读链接。

1、看图,默读“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

(1)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句话表现了什么?请用文中的两个词语回答。(民族精神、爱国情意)

2、再次默读,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方面来说清楚。

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设疑、激发兴趣

1、故事: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猴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听到猴王要给600个桃子,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

2、师: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不管增加多少,每只小猴得到的都是2个桃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二、探究新知、激发冲突

1、口算比赛,并进行分类

(请在老师喊开始后,想出得数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在座位上回答。)

(1)出示口算卡片:6÷3= 60÷30= 120÷60 600÷300=

200÷2 = 200÷20= 200÷40 =

16÷4= 160÷4= 1600÷4=

生:快速抢答后把这六道算式进行分类。(指名板演师帮忙调整)

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设计意图:通过算式分类,使学生便于观察比较,从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16÷4= 160÷4= 1600÷4=

师:我们先来观察这一组中的三道算式,它们的除数不变(标上“不变”),那被除数和商怎么变的,有什么规律吗?和同桌说一说。

生:反馈。(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的说,并用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能把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到的规律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师:你真聪明,那么在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几是怎样的数?

生:相同的数。

师: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边说边出示)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一个数,商也乘一个相同的数。全班一起把这个规律说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观察这三道算式,如果从下往上观察呢?

生:反馈。(师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也能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小结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被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200÷2 = 200÷20= 200÷40 =

师:你们真了不起,懂得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发现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再来观察这一组,被除不变(标上“不变”),除数和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和同桌说一说。

?学情预设:通过前一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可能会出现直接说出规律和继续说算式间的.变化过程再总结规律两种情况。】

a:如果学生直接说出规律,请学生具体地说一说是怎么发现的吗?(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b:如果学生说的是算式间的变化过程,请学生像刚才那样也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4)每个学生各写一组除法算式(2-3道),验证这两个商的变化规律的普遍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验证规律是为了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2、认识商不变规律

(1)6÷3= 60÷30= 120÷60 600÷300=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又研究了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一组除法算式。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商不变。

师: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反馈。(师出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变?)

师:老师请1、2两组的同学从左往右观察,请3、4两组的同学从右往左观察,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商不变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

(3)应用商不变规律填一填:24÷8=3(24○□)÷(8○□)=3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商不变规律填空,加强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并从中发现0除外,从而把商不变规律补充完整。】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发现的这个规律,想一想要使商不变,这里的○和□应该怎样填?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在填写过程中会出现乘0或除以0,教师借机教学0除外。】

师:很好,可见这句话不完整,那应该怎样补充?(生说0除外,师再补充0除外)然后介绍这个规律叫“商不变规律”,全班齐读,再找关键词。

三、应用——提升

师:那么这些规律在我们平时的计算中有什么作用?能不能对计算有帮助呢?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得出的规律算一算。

1、我会算。

3420÷57=60 ÷240=320 5600÷140=40

÷57= ÷24= 560÷14=

342÷57= ÷2400= ÷1400=

(学生口答得数)

师:这么大的数,大家怎么做的这么快?

生:利用刚才的发现的规律。

师:能不能说的详细点呢?(生说每组所应用的规律)

师:到底算的对不对呢?规律在这里用的合不合理呢?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学生用计算器验证)

5600……0÷1400……0 =

100个0

100个0

师:计算器没有这么多位可以出现的,怎么办?

2、我会填。

根据规定32÷8=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符号。

(32×4)÷(8○□)=4

(32○□)÷(8÷2)=4

(32○□)÷(8○15)=4

(32○□)÷(8○□)=4

师指最后一个算式:这样的算式能写完吗?老师也来写几个:(32×m)÷(8×m)=4,(32÷m)÷(8÷m)= 4,可以吗?你觉得对m有什么要求吗?得出:m≠0(板书:0除外)

3、我会简算。运用学过的规律不列竖式进行口算。(写出简便计算的过程)

(1)600÷25=

(2)2100÷125=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商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商不变规律,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

师:今天这节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师:你认为你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商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五年级的男生女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逐渐进入了“异性疏远期”,这是一个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如何帮助孩子们自然地度过这一“不自然”的交往期,使男生女生能了解彼此的共性和差异,用接纳、理解的态度去化解与异性交往中的矛盾和烦恼,用欣赏、学习的态度与异性和谐相处、感受友好相处的乐趣,是本课设计的主要意图。

二、教学目标:

1.分析男女生交往过程距离拉大的原因,了解男生和女生各自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知道男女生存在着性别差异,因差异而产生矛盾;

2.面对男生、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站在异性的角度彼此尊重和理解,尝试并学习如何与异性同学沟通;

3.正视心理差异,积极面对,学会和谐相处,共同营造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意识到男女性别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差异。

学习如何与异性同学沟通,掌握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

四、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

五、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情景剧、背景音乐

六、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魔力画板:小力有一个好朋友叫小强,小欣有一个好朋友叫小美。你猜猜他们分别长什么样?请你给他们画个像。

小强 小美

2、思考交流:你画的`小强是男孩还是女孩?小美呢?他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出示课题《男生女生》

(二)思考交流

1、现实思考:男生和女生,在不一样的外表下面,是否还有不一样的做事方法?

2、心灵交流:敞开心扉,倾听对方心声。

(三)趣味游戏

猜猜这是谁? 请你猜猜看,下面这些事情说的是小力还是小欣,可要有理由哦。

(四)思考交流

1、现实思考:男生和女生,在不一样的做事方法背后,是否是不一样的喜好和想法?

2、心灵交流:敞开心扉,倾听对方心声。

(五)心灵剧场

观看情景剧:《一块橡皮》

1、思考:你知道小欣为什么这么不愿意借橡皮给小力吗?如果你是小力,怎样做才能借到小欣的橡皮呢?

2、交流:敞开心扉,倾听对方心声。

(六)掌握技巧

1、欣赏小诗:

假如我们的班级

只有男生而没有女生

你是否觉得

是一种缺少的完整

假如我们的班级

只有女生而没有男生

你是否发现

缺少了更加丰富的生命

男生和女生

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在这样的整体里

相互理解 相互尊重共同营造激情盎然的春意

男生和女生

相互帮助 共同向前

用女生的花红和男生叶绿

尽情装点出

生命之树的勃勃生机

2、思考:日常生活中,男生希望女生怎样对待他?女生又对男生有什么要求呢?

如何与男/女生打交道?平时,我可以怎样做?

3、交流:

(七)总结升华

男女生的友谊非常珍贵,也非常脆弱,需要我们用理解和尊重去呵护。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完善、使我们更自信、自强、自爱。让我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相互关爱,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携手共进!让友谊天长地久!

大家手拉手共唱同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

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具:

课件,平行四边形,梯形模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猜图形。请看游戏规则。(屏幕显示,生读)

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

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猜得很快,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猜起来比较困难,但没关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建构概念

1、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呈现课本情景图)看这张图片,找一找,有平行四边形吗和梯形吗?说说看!

2、构建概念

既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深入研究一下。

先来观察,这两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对边平行。

那有什么不同的呢?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这是我们观察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手中的1号纸上就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能验证它们的对边平行吗?拿出你的工具开始吧!

学生操作,自己验证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验证结果:(叫两名同学)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大家的验证结果和他一样吗?那你是怎么验证的,能到前面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通过大家刚才的验证,这个平行四边形真的有两组对边平行,这个梯形也真的有一组对边平行。

3.形成概念。

(1)平行四边形。

那么其它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是不是也这样呢?我们先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吧。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拿出2号图,再次验证一下,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也是两组对边平行?

谁来说一下你的'验证结果。(叫两人)其他人呢,和他们的验证结果一样吗?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举起来互相看一下。你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大小不同,但却都有两组对边平行。可见,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有两组对边平行。那么我们就把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说说吧,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叫做平行四边形(指名读)

(2)梯形。

再来看梯形之前我们通过验证得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那老师这还有两个不同的梯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看大屏幕。

师:现在证实了吗?谁再来说说你的发现?(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

师:能说说什么叫做梯形吗?

学生说明,板书:叫做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师:谁来读读?

(3)对比。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我们一同来判断几个图形。

4、应用概念判断。

呈现题目:下面的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的画“√”,是梯形的画“○”。

师:纸上写写看(学生完成)。

师: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2个)“√”,梯形(2个),“○”,第一个图形既不是平行四边形也不是梯形。

长方形如有争议,教师引导学生分两组选代表辩论,解决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引导错误学生说明原因。

三、确立关系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研究过哪些四边形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集合图:(指长方形)我们用椭圆形的圈表示所有的长方形,它(指正方形)表示——(生:所有的正方形),它(指平行四边形)呢?(生: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它呢?(生:所有的梯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属于—— (生:四边形),也就是说,四边形里包含着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呈现: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进入四边形。

这样能不能表示这几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呢?不能! ?

1.包含关系。

引导学生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并列关系。

师:那梯形呢?梯形属于四边形,但不属于平行四边形。

3.出示图,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谁能结合图说说它们的关系?

四、空间想象

1.猜图形。

说到四边形,瞧,这就有一个,可它被数学书挡住了,我们再来做一次猜图形的游戏,它可能是什么四边形?

学生猜测,课件随学生汇报在图形下面逐个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注意看!不可能是什么?书往一旁移动,排除正方形。

师:再看,不可能是什么?书移动露出两个角,排除长方形。

师:现在呢?一定是什么?出现三个角

2.分图形。

师:通过一次次的猜想,我能感觉到大家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想挑战吗?

生:想!

呈现题目:利用十五七板拼成今天我们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比一比,哪个组的分法多? (学生操作并汇报。)

引导学生在拼后进行汇报,刚刚开始时学生只能拼出简单的,由两块图形来进行拼,后来经过大家讨论与研究,打开思路,用很多种图形来拼,这样就可以拼出好多种图形,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了更深入地认识。

五、课堂小结。

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乘除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始缺水,我们为了节约水源,大家应该从小行动起来,养成人人节约用水的习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

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习、汇报

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二)探究二

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平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

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

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师:①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②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③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计算下列各题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

3、练习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课堂小结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板书

复习两位数乘、除

1224÷12=102(千克)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篇7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顺利理解花生的特点,做人的道理不一定理解到位,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课文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话题,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本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第2——14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所谈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片面性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15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发人深思。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篇8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7篇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人教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7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8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推荐8篇

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教案模板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462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