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活动和任务应该具有灵活性,以便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案的详细性有助于其他教师理解和使用它,以实现一致的教学标准,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 ,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③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景与激趣
1、设景。
师:(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小叮当。
师:对,机器人小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
生:想!(学生很好奇地观察礼物)
师:赶快打开看看,喜欢这些礼物吗?
生:喜欢!
2、激趣。
师:这么多的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评:用学生喜欢、熟悉的机器人发礼物的情境来开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布置了学习任务,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活动与交流
1、分一分,按要求分组活动。
师: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牙膏、鞋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
(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小叮当留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它想请大家帮他一个忙,把这些礼物按形状相同的分一分。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该怎么分。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
五、小结。
六、游戏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教学时以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雪地里的那些小画家吗?它们都是谁呢?(小鸡、小鸭、小马等)
师:它们是怎样作画的?(用脚印出来的)
师:动物界的小画家很厉害,几步就印出了一幅画,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数学的图形王国里也有几位厉害的小画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些画家的作品。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师:对于上学期学过的这些立体图形,大家认的很准。我们是不是曾用它们玩过“搭一搭”,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搭汽车的时候为什么要用长方体做车身,圆柱做车轮呢?为什么不用长方体做车轮呢?
生:圆柱容易滚动,做车轮比较合适,长方体做车轮不行,下面太平了,不会滚动。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的长方体“下面”太平了,你们听懂了吗?他说的是哪里呢?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
师:大家摸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长方形,请小朋友们取出长方形,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摸到一个平平的面)
师:老师也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请大家再和老师一起像这样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四条边,四个尖尖的角)
师:横平竖直的角叫直角。今天我们就不具体学习直角了,大家只需要知道在长方形中这样横平竖直的角就是直角
师:请同学们来看,在长方形里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边的特点。请大家拿出手工纸和老师一起来折一折。上下对折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长边一样长。)
左右对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左右两条短边一样长。)
(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相等。) 师出示一个梯形,让学生判断这个是不是长方形。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理由。
出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看一看
生2:摸一摸
生3:折一折
……
(2)、迁移类比,认识正方形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现在我们要认识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摸,看,折的方法来认识正方形呢?(同桌合作学习,来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一个平平的面。
生2:四个横平竖直的角。
生3:四条直直的边。
……
师:它的角是怎样的角呀?它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都是横平竖直的角。
生2:都是直角
生3: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他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师小结: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
总结:不管位置,大小,方向如何,只要符合正方形的特点它就是正方形。
(3)、小组合作,认识三角形和圆
师:我们很快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小组合作,用摸一摸,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特点,发现特点以后请举手表示活动结束。
师:这个图形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三角形有一个平平的面,三条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生2:圆有一个平平面,没有角。是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小结:弯弯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圆。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和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认识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直接强化,加深认识)。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1:分三类: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三角形;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样分可以嘛?谁和他分的一样?举手示意
我们再来看一个
生2: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角,边是直的);圆(弯曲的)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3:分四类
长方形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三条边,圆弯曲的
师:也就是说,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就分了四组,有道理。现在,把这三种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总是自己一类;
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放在一起,都有四条直直的边,也可以分开,因为也有不同的`地方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个好习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很好!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
四练一练,体验应用
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课本37页练一练)
1、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来了,他们也喜欢玩积木,可是不小心弄丢了一些,想请你们帮一帮,愿意吗?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五、延伸拓展,巩固总结
1、小朋友们能用今天认识的平面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吗?拼出来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拼的是什么呢?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待你们去发现。你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思考,会学到很多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平面图形)
长方形 有4个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 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 有3个角,3条边
圆 圆是曲线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篇5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中平面图形,从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学生对动手操作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以上设计的操作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我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好的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帮助这一环节的教学。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这一过程通过看数、折、看等活动,让学生自已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改就手中长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了,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长方形。
让学生认识各种位置上的长方形,让学生感知具有以上特征的就是长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长方形,课件演示。
让学生感知图形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来。
请你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
学生展示。
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征。会用6根小棒搭长方形的学生一定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正方形。
师: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就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正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正方形,课件演示。
请你随意用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3.认识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三角形。
师: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三条边,三个角,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变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三角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三角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演示。
4.认识圆形。
出示圆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圆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
出示一个球,这个是不是圆呢?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摸一摸: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
这一过程设计中的小组活动在本课中非常重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也必不可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很具体形象,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去发现,那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和更好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进一步加强认识。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图形,请你在看见它时,大声的喊出它的名字。
课件出示各类图形(平面的与立体的)。
这一过程的设计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我采用了这一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认识这四个平面图形,同时学生在练习时也很有兴趣,就好像在喊自己的朋友一样。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又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朋友说再见了。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这一过程是检验学生是否已认识了这四个图形,同时也养成学生整理学具的良好习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