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读后感

智慧宫读后感8篇

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小伙伴们对名著理论的理解,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要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重点表达,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智慧宫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智慧宫读后感8篇

智慧宫读后感篇1

缘于教育局的读书活动,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一书。这是一本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思考、反思、研究结晶的书,书中介绍他们在叙写、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无疑也得到提升。以前在我的理解范畴内得,有智慧的教师应该是博学的,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智慧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我想做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我希望在我今后的生活中,要充满智慧;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要充满智慧。心想,这本书肯定会对我大有帮助。当我拿到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师的真谛: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的,智慧不是别人给的,智慧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努力才能得来的。智慧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更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智慧的教师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能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健康成长。书中着重讲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下面是这本书对我的一些启发。

1、学习

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驻。教师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一个信息源,更要具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释放知识能量的同时,也是挖掘自身知识库藏的时候。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师具有智慧,离不开原有的知识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爱心

教师的智慧来自于爱。爱,是人类最伟大、无私的感情,爱所有人,更爱我们所有的孩子,要尽力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有心才有智慧,心中有学生才有智慧。

记得一位学者说“做教育爱是前提,爱是智慧,爱学生就是爱自己。”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唤醒每个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也许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只要我们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爱学生,永远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在感到师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怎样以爱心与人相处。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人生价值,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3、读书

智慧来自多读书。俗话说得好:“读书万遍其意自现。”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4、反思

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突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突出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5、创新

智慧来自创新。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将成为我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智慧宫读后感篇2

莎士比亚说"好在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有了它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明朗的道路,《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寒假拜读了王晓春老师所著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给我这个在教育岗位苦苦摸索的新教师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本书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等方面都给我们做了个专业化的展示:

如"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动。""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难怪我们老得"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没打好,学校要不断"补课";因为学校一边"加强"某种教育,一边同时把隐患推给高一级学校,在应试的疯狂中,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最后压力都加到社会…""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前提。""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态,是制怒的最好办法之一""这可能是特点而非缺点。""我不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像书中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阐述的这些观点,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说欠缺的,让人深思。

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读后感《《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以上就是我读完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智慧宫读后感篇3

懂得感恩,社会才会变得和谐美好,懂得感恩,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友好相处。

感恩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把我们养育成人,有了他们,才有我们。不管我们多么不好,他们都会不离不弃。我们要感恩,为父母做事,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曾经有一位记者问比尔。盖茨什么不能等,本想他说商机一类的,没想到他说的是孝顺父母。确实,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这么多,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回报吗?

感恩朋友,是他们在我们伤心时安慰我们,是他们在我们跌倒时,拉我们一把,是他们在我们困难时,帮助我们,书上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因为犯了罪,被国王抓到了监狱,可他还有一个老母亲,他请求国王让他回去几天,国王说只要他找到一个人代替他坐牢就可以,他的一个朋友来了,他回家了,转眼,到了斩首的日子,就在要斩首时,旁边的人说那个人时,他回来了,他的朋友毫发未伤,而且那个人是路上有事才耽误了。我们要的就是用心交换的朋友。

感恩老师,是他们在我们不知方向时,为我们点明灯火,是他们都会了我们道理,在我们一知半解时,不知疲倦的为我们讲解。老师是我们夜晚学习的灯光,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感恩。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感恩朋友,是他们给了我们友情;感恩帮助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步我们体会到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爱心;感恩关怀鼓励我们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

人要学会感恩,凡事感恩,才能拥有一颗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

智慧宫读后感篇4

通过学习徐校长的《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对书中很多例子、想法都深有感触,我觉得对于显得枯燥的日复一日的教学教育工作,免除或减少职业倦怠感,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通过这本书,我进一步认识到:“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鼓励冒尖与容忍落后”,“教育需要智慧”,“认真做事可以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师而有德皆富人”,“上课绝不是简单地把备好的课讲给学生听”,“如果我们养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习惯,每天就会自觉写一点教学随笔”,“把常规工作做出新意”, “思维品质,影响你一生的幸福”,“感受学生的感受”,“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用平常心看学生的正常错”,“把家长会开成表彰会”,“原谅比指责更有杀伤力”……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有:

一、把常规工作做出新意。

这是徐校长在一次吃饭中对“碗”引发的对教育的思考,徐校长说:“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但不管课程怎么改革,学校大部分工作还是常规工作,怎样把常规工作做出新意才是关键。”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每天面对的都是在不断成长中的个体差异明显的学生,乐趣与无奈兼有,让老师的工作充满了活力。但更多的是每天重复着几乎一成不变的教学与教育工作:在教学上,书本上的知识不变,即使进行教材的改版,也是“换汤不换药”,教师的上课内容几十年来几乎没怎么改变的,每年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被戏称为年年“炒冷饭”。在教育上,学生正常的犯错,不外乎就是不交作业或未完成作业,上课开小差或捣乱,下课追逐打闹,未能完成卫生清洁工作,乱丢垃圾,欺负同学或吵嘴打架,顶撞老师等,所以老师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职业倦怠感,从而影响到工作甚至是身心的健康。

既然我们总是在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状态无法改变,我们倒不如像徐校长说的“把常规工作做出新意”,多点读书,多点钻研教学教育思想与方法,研究优秀老师的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从而寻求教育智慧,改变自己的工作思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创意,就如徐校长所举的例子——把家长会开成表彰家长会,这对我们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纽带,每学年举行1——2次,是常规工作,如果作为班主任,平时就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挖掘、积累素材,收集每个学生的优点,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大肆表扬学生,从而使枯燥的家长会变得生动活泼,有新意,有创意,从而将教师的教育效果做足做大,这样还能提升班主任的影响力。

二、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习惯,每天就会自觉地写一点教学随笔。

徐校长认为,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将平时的灵感不断积淀、不断提升、不断迁移,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作为教师,我发现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是经常有“灵光一闪”的,但却很少有人会拿笔记下来,我们总是找借口“我很忙”,“我没有时间”,“我写不出来的”,“我的笔钝了,不会写了”,“没什么好写的”等等。徐校长却认为“君子出书,十年不晚”,“如果我们能坚持一天、一天地记载,一次、一次地修改,一年、一年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腾一点时间整理、修改,就可以出一本书。”徐校长举的例子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很平凡的小学语文老师徐良英,把她自己在平常的工作中所感悟出来的东西,一点、一点地讲出来,一点、一点地写下来,一年、一年地坚持积累,终于写出了一本书《享受语文之美》。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这个做法很触动人心,我们不一定要出一本书,但最重要的是把“灵光一闪”的感悟写下来,逐渐积累一笔属于自己的无形的精神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思考,我们会获得很多的感悟,因此我们会拥有很多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我们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和素养,我们就会更加深入地研究我们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教学教育工作会增色不少的。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学生的知识和见识也越来越丰富,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超越自我,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释放自己的教育智慧,做一名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的教育工作者。

智慧宫读后感篇5

?智慧背囊》我读了好几遍,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深刻地道理。有一句话说的是“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滴露珠就能映出太阳的光辉;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了生命的真谛!”

这本书里全部的故事都让我受到了启发,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不要浪费错误》

以前,刘在一家大型集团担任副经理,由于他个人失职,给公司带来五百万的经济损失,,集团董事长又把它骂个狗血喷头。他本人也很内疚,所以自己给董事长写了辞职信。不久,董事长召开会议,他想到自己一定被撤职,但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董事长亲口说让他当经理。随后,刘便百倍努力想法挽回损失,使公司经济增长十倍还多。

同学们想想,一个五百万的错误换回数倍于它的成功,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证明了一个成功的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的。

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开动脑筋克服困难而不断前进。

智慧宫读后感篇6

我很庆幸能够在徘徊在痛苦与无聊时读到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这本书,这给我这段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慰藉,叔本华认为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但人们总在它们之间摇来摆去——脱离了痛苦,便开始无聊;不无聊时,多半痛苦着,程度轻重而已。

“世界上,除了极少数的特例外,我们的选择实际上只有两个,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与别人交流是无聊的,特别是这个人与你的差别很大的时候,开口不是众所周知的真确就是无穷无尽的日常。这点在多人的交流中更加明显,越多人参与的团体,它的内部就越无趣,越枯燥。但一个人也是痛苦的,生理的社交动机在不断的抓挠你的内心,所处环境的对象越少,越能感受到孤独的痛苦。无论如何,都让人难以持久的生活地的心如意,最终都只能在学习和读书,当时间和注意力被这些极度耗费精力的行动中消磨殆尽,才能得到最后的放松。于是,某种程度上说理想的幸福是伴随着孤独的。

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他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

孤独并不是一种被主流声音肯定的行为,我们更倡导与他人交流,于是我常常在不想找人交流和不想孤独中徘徊。这样的徘徊的折中,便是叔本华所说的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的孤独,很遗憾,时至今日我很少能做到这个恰当的度。我认为我更多的时候会感到孤独而不是无聊,在没有足够动机的时候,我宁可在孤独中度过。而这份孤独才是促使我不断去寻求更多替代社交的物品的动机。我才有机会接触这些心理学,哲学的论述。

叔本华的论述给了我足够的代入感,让我沉迷其中,但随着读书的深入,一些问题也愈发凸显。人生的幸福是否真的需要孤独呢?

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观点,动机理论认为交流的动机是人生来具有的,是人在自我实现的路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偶然的孤独是我们所排斥的,不是因为我们都是没有思想的“庸人”,而是我们生而如此。在人本主义的观点中,人生的幸福,是可以在需求的满足中,一步步地得到,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孤独的地位,也许我们可以从外表认为部分自我实现者在某些时候是孤独的,但他本人却不可能是这样想的。一个人感到孤独的最好解决方式,还是找个朋友聊聊天,而不是自我慰藉。

尽管我很感谢这本书给我无趣的生活带来了几道明光,但我想我要暂时告别这本书了,不希望有朝一日的重逢。

智慧宫读后感篇7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做《智慧背囊》。其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那篇<卖包子的和卖被子的>。因为这篇小小的短文,使我懂得了一个大大的道理。

这篇<卖包子的和卖被子的>短文,讲得是:在一个寒冬里,一个卖包子的和一个卖被子的两个人,进了一座寺庙避雪。突然,卖包子的人感觉非常冷,卖被子的人感觉很饿,但他们谁也不向谁求助。过了好一会儿,卖包子的人说:哎,我吃个包子。卖被子的人就说:哎,我盖条被子。就这样,卖包子的一个一个的吃着包子,卖被子的一条一条的盖着被子。最终,卖包子的冻死了,卖被子的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我们看到别人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如果可以帮到他,就一定要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如果你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也需要你的帮助,为什么不能互相给予呢?也许卖包子的给卖被子的几个包子,卖被子的给卖包子的几条被子,他们两个人就都不会死了。?

这个故事在我身上也曾发生过。上周,我去上美术课,我忘记带铅笔了,我后面的小朋友没有带钩线笔。最后,还是她说我们交换吧,我脸上流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说:好。以后我一定会主动交换的。

智慧宫读后感篇8

最近再次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受益非浅。这本书有点心灵鸡汤的味道,但依旧不影响到它的经典。它所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很接近,如健康、财富、名声等。许多生活中的困惑,经叔本华深刻而透彻的讨论之后变得清晰简明。

近一年来对原先感兴趣的事提不起兴趣,对生活不再积极乐观。对工作也失去热情。不断从外界找原因,却忘记从内部探寻。而今天看到叔本华所写,才恍然大悟。他写道:我们从我们自己那里汲取的快乐远比从我们周遭所获得的要多更多。最高级的、最多样的、最持久的快乐是那些思想上的快乐。而思想上的快乐,主要源于思想的力量。

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是最快乐、幸福的?恋爱时和另一半一起在地里摘西红柿,一边欣赏美丽的晚霞。在泰国时和朋友们一起旅行,坐在皮卡上肆无忌惮的高声唱歌嬉笑。元旦联欢会时和学生们一起跳舞、游戏。大学时,周末在图书馆阅读的一个下午。高一时,在课堂上心无旁骛的听课。还有安静的夜晚写出一篇好文章的时候。

他人会带给我快乐,但并不稳定,也不容易达成,需要天时、地利、人合。但思想上的快乐却相反,不需要别人的配合,独自一人就可以实现。无论你是有钱还是没钱,是身处要职还是处于底层,只要你打开书,静下心来去读,就能有所收获。

他还写道:人类幸福最基本的要素——事实上也是唯一要素——是他的内在的构成,他心灵的构造。因为这是个人感觉、欲望和想法引发的内心的满意或不满的直接源头;从另一方面,他周遭的环境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媒介或者是一种间接的影响。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我总认为是环境的改变导致现在的倦怠状态。但仔细分析下来却不是这样的。大概是因为当初所设下的目标大部分达成了,下一个人生阶段又尚未来到。长远目标过于遥远,近期目标没有设立。《人生的智慧》是又一本看得废寝忘食的书。作者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书中,作者以优雅的文体和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也是沉寂多年的叔本华在晚年的成名作。这本书涉及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待人接物等与我们世俗生活至为接近的事情,语言很通俗,但却有其难以抗拒的魅力,让人心悦诚服地将自己的思想跟着作者走。同时本书也以形而下的角度向世人阐述了幸福论。

本书开篇即将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分为三类: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人向他人显示的样子。那么何为幸福呢?叔本华的解释是,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首先是人的情感、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的身外之物对于幸福只能发挥间接作用。杨绛先生说过,人最可贵的是人自身。人生说短也短,说长也挺长,能否生活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其实取决于人的内心是否强大。然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叔本华对现实进行了剖析: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考虑运气、考虑拥有的财产,或者考虑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可是我们如果能够内在丰富,或许对运气就不会有过多的要求,也不会在对比中产生更多的不甘心。如歌德所说大众,不分贵贱,都总是承认: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幸运,只有自身的个性。所以,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悟到这一点的又有多少呢?

伊比鸠鲁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三类:天然且迫切的需要、天然的非迫切的需要、非天然非迫切的需要。第一类如食品、衣物,最后一类如奢侈、排场等。然而,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或许是排在后面的需要。人性中还有一点,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我们之所以感到不满,是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提高我们的要求。提高要求本身并没有错,然而,得不到的真的就那么好吗?适当的给欲望做减法,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或许并非坏事。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有句话,扰乱人们的不是客观事情,而是人们对客观事情的见解。眼前的事物无论好坏,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人对它的认识多半取决于自己的主观看法。相比纠结于各种得到的得不到、甘心的不甘心的而导致不快乐,能够拥有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本身就是人一生最大的财富,也是幸福生活的关键。

然而,生活在现实中,人们不可避免的想要争取名声或名誉。叔本华认为,名声和名誉是一对孪生兄弟。名誉是可朽的,但名声是不朽的。名誉尾随别人对我们的了解,而不会超越此界线。但名声却与此相反,它走在别人对我们的了解之前,并把名誉也带到了名声抵达之处。每个人都能获得名誉,但只有少数人能获得名声。因为名声的获得只能通过做出行动业绩或创作思想性的作品。做出行动业绩需要一颗伟大的心,而创作巨著需要拥有非凡的头脑。行动业绩会通过记忆传达给后世,而作品除非缺失了某部分,大多以自身原来的样子留传下来。作品的形成不依赖机会,它们只靠创作者本人。只要作品还存在,它就以原来的样子而存在。然而,我们会发现,很多好的作品都在作者暮年甚至历经数世之后才被人欣赏、开始流传,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只有时间能带给我们为数不多的真正具备能力的评判员。当然,书中也提到,现实中不排除虚假的、名不副实的名声。

关于独处、思想和孤独,书中写道,一个人逃避、忍受或喜欢独处是和这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成比例的。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人才会感受到自己的自身。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受到自己的丰富思想。进一步而言,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促使人们投身于社会交往的,是他们欠缺忍受孤独的能力。因为通过与同一类人的接触,他们才能获得最强烈的刺激。在这种意义上,叔本华把平庸之辈比喻为俄罗斯兽角乐器,而把有丰富思想头脑的人比作钢琴。每只兽角乐器只能发出一个单音,把所需的兽角恰当地凑在一起才能吹奏音乐。而钢琴本身就是一个小型乐队,更适合独奏。即使它真的需要跟别人合作演奏,那它也常作为主音存在。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得到的最快活的状态。

书中露骨的写出了一些常人明白但不会轻易表达出来的人性的弱点。如,书中引用歌德的话,优秀人物很少被人发现,他们能够获得人们的承认和赏识就更是稀奇的事情。我们给别人荣誉的同时,也就降低了我们自己。因而叔本华总结为,人们除了智力的不足,还有一种道德上的劣性,那就是嫉妒。一般而言,名誉会得到人们公正的评判,它也不会受到嫉妒的攻击,但获得名声只能经过与嫉妒的一番恶斗,并且,月桂花环是由那些绝非公正的裁判员所组成的裁判庭颁发授予的。如此观点看似悲观,但经受过生活、人性考验的人或许会有共鸣。所以,对此部分的理解见仁见智吧。

对于现在和将来,叔本华认为人生智慧的重要一点就是在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这两者之间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永远不要忘记: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总的来说,不管将来还是过去,都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重要。距离相隔远了,物体在人的视觉里就缩小了,但却在头脑思想里放大了。只有现时才是真正的和现实的。不要由于在过去我们的希望落空现在就变得忧郁寡欢,或者为了将来操心伤身以致败坏现时。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而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或任意糟蹋它,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

?人生的智慧》一书不长,但字字玑珠。不知不觉又到深夜,更多体会,还是拿书慢慢领悟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乡戏读后感100字最新8篇

乡戏读后感100字8篇

愿望星读后感8篇

8佰读后感450字最新5篇

《米小圈》读后感8篇

读后感狼来了200字精选8篇

爱读后感200字精选8篇

爱读后感200字8篇

灯读后感200字模板8篇

8年级读后感400字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3019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