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范文网 >读后感

励志类书籍读后感8篇

写读后感其实是非常考验我们的理解能力的,走心的读后感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完成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强小伙伴们对书上内容的认识,以下是满分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励志类书籍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励志类书籍读后感8篇

励志类书籍读后感篇1

刚拿在手里便如获至宝——津津有味的看着。当读完《小英雄雨来》时,我久久的陷入了沉思。雨来和我一般大小却能和日军抗衡。在晋察冀边区,有一个村子叫芦花村,村子里有一个小孩叫雨来。他的水性特别好尤其擅长潜水,像鱼儿一样灵活。一天,鬼子又来村子里扫荡了,因为李大叔,雨来被鬼子捉住了。鬼子让他交出李大叔,可雨来死活不肯,激怒了日军,被鬼子一顿毒打,打得鼻青脸肿,可与来宁死不屈。

读到这里,我为我的倔强而感到羞耻。在临近考试的一天,一个同学喊我去打球,可爸爸不同意让我去。我很纳闷,平常爸爸都准我去打球的呀,怎么今天就不同意了呢?爸爸看我一脸狐疑,说:“就要考试了,还去玩。”我一听这话就来气了:“打球能放松心情,还能锻炼身体呢!”这是妈妈发话了:“你不是脚痛吗?”“早就不痛了!”我急了。“不准去就是不准去!”妈妈强词夺理。爸爸也走过来好言相劝,可我就是转不过弯来。他们看谁也说服不了我,就各做各的事去了。我就一个人们在闷。现在把鱼来和我对比屋里,我早已无地自容。

虽然雨来处在抗战时期,但却能认真学习。而我处在这种和平年代,本应发奋读书,却与实际相差甚远。

是啊,我们要学习雨来,不能倔强,更不能软弱,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孩子,好学生。

励志类书籍读后感篇2

拌脚石这对于学习来说是一道无法破解的应用题,这对于工作来说是职场上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连一加一等于几都不知道的学生,这对于人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天灾”。而当我们遇到拌脚石的时候,不用想,人的第一反应是踢开拌脚石。

在《励志故事》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和他的朋友开了一个狐狸养殖场,为了和他的朋友方便照顾狐狸,他俩就在养殖场旁住下。不久在他们的照顾下有好几只母狐狸怀了小狐狸,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过了不久有几只狐狸相继流产,只有一只狐狸顺利的生下了三只小狐狸。但是灾难并没有停住脚步。有一天深夜,她和朋友都听到了小狐狸的几生惨叫,当他们感到的时候母狐狸正在吃小狐狸,他们找不到原因,因此他们俩一个留下照顾狐狸另一个人回到软件公司上班。可是一天他们却收到了大客户的退货单,理由是因为他写错了型号,公司扣了他三月的工资,因此他再也接受不了打击,他离开了公司。一天他接了他朋友的电话,他朋友说找到了母狐狸为什么吃小狐狸的原因了。她听到了非常高兴来到了养殖厂。朋友指着门前的大黄狗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母狐狸也正是因为听了黄狗的叫声,所以吓的流产了。而母狐狸也正是因为听了黄狗的叫声,不愿意让小狐狸被敌人吃了,所以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这让他们俩看到了希望。同时还有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软件公司的人也向他道歉了,是因为是他们自己印错了型号。

虽然拌脚石是“天灾”而多姿多彩,生活不能因为遇到拌脚石就避开了,就因为有拌脚石,我们才要让拌脚石变成垫脚石。如何让他变成你的垫脚石,变成人生堡垒上一颗闪烁的钻石,一面耀眼的小红旗,问题在于你如何让生命焕发光彩,如何“追根寻底”,如果遇到拌脚石,自己为默认败在绊脚石上,而就像这样停在那里,永远不前进,就不会有胜利,工作是一样的,学习是一样的,生活也是一样的。而在学习上,无疑考试时的不好状态,会成为学习的绊脚石,会成为一生的绊脚石,如何战胜绊脚石这样并不容易,而不容易的是,遇到绊脚石并没战胜它,而直接“举白旗”认输。因此面对绊脚石勇往直前,把信心拿出来,战胜绊脚石,让绊脚石变成垫脚石,这样的人生是最美丽的人生。

励志类书籍读后感篇3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伟大的父亲,无论这个父亲是知识渊博的或只是一个只会下地耕作的农民,他们一样的伟大。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读着读着就让人对这么一份父子情钦佩。他们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

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己,与其在阳光下赤裸裸地奔跑还不如在阴暗的隧道里奔跑,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从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细细地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怕别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每点每滴,因为我们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拥有一个谁也闯不进来的地方。回想着自己从识字开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学,知识更是增长不少,即使自己的文笔多好,却吝啬得从不给父亲写一封信,小时候经常见面,大了就只靠这电话来沟通,几乎都不用写信,就连朋友都只是发发e-mail,很少抓笔写字。现在即使情感是多么地泛滥,最多就是在自己的日志了通通宣泄完了之后就把那篇刚刚写好的日志删除,在生活里很多时候都在隐藏着自己的情感,从不敢轻易地让别人把自己的所有都看透。是现代的世态炎凉比以前严重了吗?还是人的意识发展得太快,社会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我们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长辈提及过这些问题?在学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让父母知道,更别说恋爱。不否认,我们曾经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认认真真地听着妈妈的话,按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事去学习,但是越长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时候总觉得父辈们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们的想法,说了也白说或着遭到批评,或许也是我们太任性。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去做事,尽管每次都会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体鳞伤,但是不论我们是多么的任性,不论我们曾经是多么地伤害了父亲,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从不因我们的一时不懂事而丢弃我们,这种感情也叫父爱。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那么一根线,牵着我们,一头系在家的门前,另一头系在我们的心上,无论我们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总有那么一个港湾,让我们的发动机有着驱动的能量,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为家里的那一根顶梁柱——父亲!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虽然我们没有家书,没有像傅雷那样知识渊博,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又是文学翻译家。我们的父亲很普通,但是我们拥有的父爱却是不能用这些社会上的名衔来衡量,每一个父亲都是他们孩子的力量支撑。我们没有家书,但是我们有的是对父亲的惦念,对家的依恋,那是我们精神的最终去处,也是一样的永恒!

励志类书籍读后感篇4

闻着书香,嚼着书味。像个饿了的孩子般贪婪的吮吸着书中精华,这就是我,小书虫——方婧琳。我想每一个人都是喜欢读书,热爱读书的,因为,书中那一花一木的意趣,一词一语的意味,一颦一笑的意蕴,都无不令我们感动着。

那天晚上,我坐在床上,捧着一本《感恩亲人》静静地看着。泪水浸湿了我的衣襟。我不可抑制地哭了出来。那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讲述了住在乡间的姥姥与住在大城市里的外孙女之间的事情,住在乡下的姥姥因为思念几年未曾回去的女儿一家,竟然凭借着那一双小脚走到了千里之外的女儿家。而女儿一家见到姥姥,自然是十分欣喜,外孙女更是特意请了假陪姥姥逛街。

一天,逛到了市场,姥姥看到那两元钱一把的野菜,觉得奇怪:“野菜也能卖钱?”

外孙女道:“可不是嘛,城里野菜金贵呢!”

姥姥和蔼地说:“哪会儿你回老家去住,姥姥天天给你包野菜水饺吃。”

外孙女说:“说定了,姥姥,我一定去!”

姥姥在城里住了一个月,回去了。第一年,外孙女忙,没回去,第二年,外孙女忙,又没回去。有一年春天,忽然收到姥姥村里的电报,说姥姥病故了。外孙女没请假,攥着电报就上了火车。村里人把她领进姥姥的家。姥姥躺在稚气的门板上,脸上带着很重的盼望,姥姥睁着眼睛。外孙女看见姥姥的屋子里到处都是芥菜。一捆一捆的,用红头绳扎着。有干的,有半干的。灶间锅台上还放着十几个包好的水饺,皮儿都快干了。

村里人告诉外孙女,姥姥从城里回来后,天天都出去挖野菜。她说外孙女要回来吃她包的芥菜水饺呢。该才干了,姥姥就用红头绳扎好,再去挖新鲜的。冬天也去挖。

村里人说:“姥姥不行的时候还坐在炕上包水饺,她告诉别人,她梦见外孙女回来了,外孙女准能吃上她报的芥菜水饺。”

姥姥还说:“城里野菜金贵呢,那丫头馋芥菜水饺呢!”

外孙女把泪流满面。她流着泪把水饺煮熟了,盛一碗放在姥姥身边,盛一碗自己端着。她坐在姥姥面前,一边吃一边望着姥姥说:“姥姥,我吃到您给我包的芥菜水饺了。真好吃!

读完这个故事,我早已泪流满面,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这个故事我已经读了很多遍了,每一次读,心中都有不同的震撼。两年啊,每天,不管严寒酷暑,天天坚持,都去挖野菜。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啊!老人的期盼,老人的执着,老人的坚定,都在我心中留下来我深刻的烙印,也触到了我心中最温馨的那一部分、最温暖的回忆。

从小的我就在外公外婆的庇护下长大,记忆尤为深刻的是每天晚上的时光,外公外婆和我三个人一起其乐融融的看电视,从房间里不时会传来我们欢快的笑声。而馋嘴的我,每每看完电视后都会让外婆给我下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或是炒一碗香味四溢的蛋炒饭。小时候,外婆为我付出的种种,让我感动。而文中的姥姥,令世人感动。姥姥用她那平凡却又伟大的爱守护着外孙女的一个平凡愿望。

励志类书籍读后感篇5

读了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让我想起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励志文章读后感鲁滨逊能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独自生存二十八年,靠的就是他的智慧和劳动:假如他不去劳动,那么他只有被食人族吃掉的可能;假如他没有知识,那么他只有在荒岛上病死的可能。

鲁滨逊用自己的双手在荒野中搭帐篷,掘山洞,打围墙,为自己筑起一个安全坚固的“城堡”,免受食人族的侵害。有了住,还得有吃。从船上运下来的食品虽然不少,但确是有限的,如果不自力更生,就会坐吃山空。于是鲁滨逊又开始自己种庄稼,圈养家畜。荒岛上的天气变化无常,鲁滨逊上荒岛的第一年就病倒了,病得很重,一天到晚都昏昏沉沉。这是他运用了巴西人无论得什么病都不吃药而吃烟叶这个实例,成功地救了自己一命。

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让我感到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有了智慧和劳力,在一个荒岛上生活二十八年也不是什么难事。这正应了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鲁滨逊漂流记》,一本让人惊叹人类智慧和勤劳的巨大著作,让人惊叹生命的美丽。

励志类书籍读后感篇6

时间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它给予每一个人的分量,都是一样的。只是有些人,不懂得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十分拖拉,惯于把时间收缩,收缩到一辈子就只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却可以将时间无限膨胀,膨胀到令宇宙万物都臣服于他的脚下。

当代著名的宇宙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就是这样一位让宇宙万物都臣服于他脚下的人。

阅读完这本世界科学著作《时间简史》,使我明白了许多。书中告诉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他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发生了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挪移,空间越来越大,逐渐变成地球。因为有地球,才有了人类,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论,宇宙持续地在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开始收缩,可能收缩成一个占有空间的点。

霍金教授对科学和人类做出了很大的付出和努力。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从这个星期四的创客科技节活动,我深深地感到科学的奥妙。这次科技节让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可能很多科学奥秘和道理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对比霍金教授,我们有多么幸福。在霍金教授21岁时,他患上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面临死亡的他依旧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更加努力。他超越时间与和空间,与死神做斗争。他创下的成就令代代人铭记。霍金教授面对这么大的困难都坚持并努力,幸福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我们应该学习霍金教授这样的精神,并劝告身边的人也这样做,说不定某天就会成为拯救世界的科学家。

时间简史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科学、关于宇宙的知识也让我对宇宙的神秘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想去了解和关注它,去感受宇宙的无限,去感知那遥远的夜空。同时,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做事情会更坚持和努力!

虽然我只是时空间中那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但我希望自己可以在那么多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励志类书籍读后感篇7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是帮助他们实现成功的方向指引。书中运用很多的例子阐述了“成功同心圆”的理念,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他们成功的经验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或品格,他们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圆”来解释。

?做最好的自己》 这本书是由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创作的。他曾是美国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创建过微软亚洲研究院,曾是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20xx年7月,跳槽到google公司。读完李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回味悠长,感慨颇深。

他在书中倡导一种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他认为,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的一生总是在做两样事情,一是追逐快乐,另一个是在逃避痛苦,可是快乐的事情总是过的那么的快……痛苦不堪呢?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李博士在书中写到“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辩两者的不同”。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翻过的山就是你自己,但是当你翻过这座山的时候,你将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励志类书籍读后感篇8

在昆山周市项目工地重读《活法》,愈发觉得稻盛和夫的哲学与生态原则和生态方法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都是从最自然最本真的东西出发,去探寻在当今社会最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发展的理念与模式,都用最质朴最简单的语言和形式,去描绘最伟大最美妙的人生和事业。稻盛哲学集大成的《活法》,加上geller主席带来的生态原则和4d方法论,东西方两大不同领域的巨擘,却在相同的生活与发展的法则上达成共识。冥冥之中,人性的光辉伟大与自然生态的壮阔奇妙相呼应,共同为在生态工程事业道路上奔跑的我们带来信心,带来热情,带来最质朴的感动。

1.1 “精进”与螺旋上升的4d方法论

稻盛先生的人生哲学,一个基础出发点就是在死亡来临之时,自己的心灵经过了磨炼,比出生时纯净美好的心灵好一点点就可以,并且在一生中时刻提醒自己要磨炼心灵。这里提到的磨炼,其实就是螺旋上升。生而为人,只有不贪婪,不急躁,才是真正实现目标、提升自己的唯一的道路。目标可以很远大,但是选择的道路绝对不会是扶摇直上的,真正的精进之路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去完善,每一个点都坚持的做好,做完整,不断精进,这样才能一层一层积累,螺旋上升。从这个角度来说,稻盛先生的精进哲学,与螺旋上升的4d方法论是一致的。每一次4d的过程,绝不是要一次性就解决全部问题,而是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每一步的推进都是一次积累,都是继续向上的一级台阶。最终,坚持这样的方法论,才能踏踏实实的螺旋上升,并最终实现目标。

二者的相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根本原则都是要踏实的一步一步向前。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而且一旦做到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即使没有实现目标,之前的每一步的积累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磨炼,一次提升。伟大的事情,往往都蕴含在简单的真理与原则之中。一切事情的出发点,都应该是这样的简单的、纯粹的,从一开始就不急不躁踏踏实实,这样,即使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就像稻盛先生说的心灵好一点点,也是伟大的,也是有收获的。也正因为如此,每一次的4d过程,都是有始有终,为下一次4d铺垫的,不留遗憾。

1.2 与4个d的对应关系

(1) 现场有神明与discover(发现)

现场有神明,现场有灵感,现场是工作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也是一切其他内容的来源。对现场是否熟悉,决定了能否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能否获得最基本的信息和向上发展的基础。正如geller主席说过的,i am here,在现场,是所有的起点,也是能量的最直接的来源。最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是现场,而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几乎都来自于现场。由此,在现场,与4d中的discover “发现”相对应。discover,发现,绝不是坐在家里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基于在现场对现实的分析。对现场不了解,不在现场仔细观察,就不可能做到discover。在现场,是discover的必要条件,在现场越长时间,越仔细观察,就越能分析出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以及必须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从而为后面的4d打下基础。

(2) 想到才能做到与dream(愿景)

内心中不断描绘自己所期望的那个场景,并且持续努力,就一定会实现。这样的一种愿景会像心中的灯塔一样指引道路,而且画面描述的越清楚,灯塔的灯光就越明亮,更能指引前行的道路。有人问正在砌墙的三个工人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说,“在砌墙啊”,第二个人说,“在建一座大楼”,而第三个人说,“我在建设一座城市!”。多年之后,第三个人成为了前两个人的老板,成为了著名建筑师。心中想象的愿景与格局,影响着自己前行的道路,这样的愿景,让自己在之后遇到困难,遇到坎坷,遇到孤独与寂寞时能够不忘初心,聊以慰藉,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达到目的地。这也是4d中的dream起到的作用:大胆的去设想与想象最想要达成的那个美好的愿景,并且在这个愿景的指导下前进。每走一步都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想要的那副画面,这样才能不偏航,才能给自己更高的格局,更大的动力,一点一滴的去构建,去完成这一美妙的愿景。

(3) 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全身心投入与design(设计)

在现场并不只是人在现场,而是要心也在现场。人在现场,心却不在现场,反而是负的时间总和,不仅自己一无所获,反而会像一个黑洞一样吸收周围在现场的人的正能量。这是方向问题,是态度问题,负能量的态度,就算能力再大,再努力,也是负的结果,甚至会拖累别人的努力。因此,只有心在现场,去感受,去体会,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去发现现场每分每秒的变化,去发现一步一步构建的成就感,去发现自己为现场带来的不同与提升,去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和谐关系。只有心在现场,现场才会给你带来喜悦与乐趣,才能与现场不断的产生正能量的互动,让自己和现场一起上升与进步。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才能够在discover和dream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把这种设计的过程当成自我提升、与现场良性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一点一点的向上提升,每一点的提升,都是带给自己喜悦与感动的来源,也是前往下一次提升的动力。工作带来的喜悦,会让自己充满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与现场的神明相互响应,共同激发美妙灵感的产生。

(4) 坚持正道,坚持走下去与destiny(路径)

稻盛先生认为,基本的道德原则、最质朴的品质十分重要,而坚持这些原则品质、坚持走正道更为重要。每一步的前进道路都是不容易的,特别是要在每一步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质朴的本性,这是对心灵的打磨,也是对活法的坚持。只有带着对之前打下的每一步的基础的坚信,才能让这每一步都真正的发挥价值。车辆如果尚未开到目的地,即使在只剩最后几百米的时候抛锚了也是失败,不坚持到最后,就愧对之前踏实走出的每一步。在这一点上,4d中的destiny与之相对应。尽管并没有达到最终的目标,但之前的discover,dream和design都是一步一步坚持着走下来的,如果不能最终形成闭环,那么反而是浪费时间,不如不开始。一旦形成了这种方法论,就要坚持的走下去,形成闭合,把之前的成果顺势带到下一次的4d上,才能形成稳定的螺旋上升。再简单的事情,再质朴的原则,如果不坚持,就是空谈。反之,再小的事情,如果是对的,符合正确的方向和原则的,只要坚持去做,就是伟大的,就是值得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欢呼的。

1.3 利他之心与利益体的协调

生态工程中,最难的部分之一是对各相关利益方的协调。这里基于的前提是,不同的人对生态和环境抱有不同的认知,这种认知上的差异性导致了交叉的部分无法以软的方式进行分配并和谐共处,反而会发生硬性的矛盾。而对生态原则理解最深入的那部分人,更加需要以一种利他之心,去协调并将相互关系向着和谐共生的方向去引导。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生态原则体现的其实是自然与生态的大包容。存在即合理,每个生命体都拥有其特定的位置,都在整体的大系统里和谐共生,这一理念在生态学中叫做niche,即生态位。每一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与位置,这与各生命体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交往与互动并不矛盾,只是更多时候,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了这些交叉的部分,看到了其中不同个体之间的矛盾,而忽视了从大的格局与系统上讲,所有个体都在最基本原则的支配下向着和谐共生的稳定状态去发展,去逐渐向下一个最适合向前的模式去慢慢的调整。但是,短视与自私可以看做是每个生命体的本能,其最关注的,反而是眼前这些暂时的“失利”与“矛盾”。这种时候,一种利他之心,一种可以从大的格局来审视小的交叉的生态的视角,可以发现并去调和这种微小的交叉之苦。利他之心是起点,给自己以勇气和动力去协调;而生态原则是路径,从模拟生态位的角度,将各利益体向着最稳定的生态系统去引导。久而久之,各利益体也会产生利他之心,也会逐渐的理解生态系统中的和谐之道,共同走向和谐共生的生态道路。

寥寥几字,道不清稻盛哲学与生态原则方法论的全部理念与观点,但是可以看到,二者拥有相同的起源,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谋而合,互相呼应,互为补充。活法,让个人能够认清自己,走好自己脚下的道路;而生态原则与方法论,让自己与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前进。新时代,发展与如何发展成为了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抓住不变的本质,如何在繁杂纷乱的信息流中掌握最稳定的通路,是要在活法与生态原则的协奏曲中不停的思考与摸索。时间是有限的,机会也是有限的,保持清醒的头脑、热忱的内心,带着美好的愿景,坚持正确的道路,号角已经吹响,自信的向前奔跑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申请励志奖学金的申请书8篇

申请励志奖学金的申请书参考8篇

读后感类作文500字6篇

读后感类作文500字最新5篇

读后感类作文500字参考5篇

平凡的世界励志版读后感6篇

励志读后感800字7篇

励志读后感800字优秀6篇

哲学类演讲稿5篇

国学类演讲稿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03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