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中汲取的读后感,常常影响我们的思考,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不断成长与进步,满分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风的自述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风的自述读后感篇1
这本书的内容有些零散,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史玉柱的演讲、随笔集。但是从这些零散的片段中,能看到史玉柱对营销、产品、团队管理的理解。通篇给我的感受就两个字“务实”。
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读到他做游戏的时候,提出了玩家需求八字方针:荣耀、目标、互动、惊喜。这八个字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曾经的资深玩家,我能体会到这八个字的魔力。我想起当年玩游戏时那种如痴如醉,我也想到如果将这些点应用到职场中,简直可以无缝对接。
荣耀
荣耀是什么?是马斯洛需求理论里的最高级——自我实现。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想要获得其他人的尊重,要获得荣耀。游戏中是这样,工作中也是这样。我们要照顾团队中每个人的成就感,哪怕是职场新人。
目标
对玩家来说,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都应该有目标;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都应该短中长期目标三者同时存在…如果玩家上线感觉没事可做,其实就是玩家没有目标了,有强烈目标的时候,玩家打怪不会有怨言…上一个目标达成之前,新的目标一定要确立出来,读这一段的时候,我无法把这些游戏运营的理论与团队管理的理论区分开来,这明明就是一回事。在职场中,我们在人一个时间节点上都应该有目标,哪怕这个目标是“找到一份工作”。
对于职场发展,我们也会有短、中、长期目标。比如我的短期目标是今天写完一篇文案;中期目标是获得某项具体能力,升职加薪到某一程度;长期目标是财务自由等等…在拥有强烈目标的时候,工作是绝不会有怨言的。工作中的抱怨一般有两种,一个是没有目标,领导瞎指挥;另一个是目标达成了,奖励没到位。
我们不怕吃苦受累,而是怕这苦吃得不值得。所以在给员工制定一个目标的同时,一定要说明任务完成的价值是什么,能得到什么,不论是虚无的“成长”还是现实的“奖金”,都是激励员工完成目标的动力。
所以一个好目标的标准:
1、符合现实的目标
2、连续的目标
3、有一定压力感的目标。
总结就是,不太简单,也不太难,保持连续性。
互动
游戏中的互动分两种,友情和仇恨。
友情的需求在网游中是仅次于对荣耀的追求,在职场中也一样,一个气氛和谐愉快的办公室环境更吸引人,工作本身已经很累了,不想徒增更多的烦恼和内耗给自己。
仇恨也是一种互动,如果把仇恨这个贬义词换一个说法,就是制造竞争。竞争的氛围更有利于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建议以团队竞争为主,团队内部个人的竞争则尽量减少制造,“我们团队很牛”会让团队每个人拥有荣誉感,而“我个人很牛,你们都是辣鸡”这个想法一旦出现,就是团队的不稳定因素。
惊喜
惊喜就是随机性,人类所从事的所有活动,全都有随机性,没有随机性,一切游戏都不复存在。没有了随机性,生活也将会一潭死水。
而确定性是随机性的另一面。确定性就是通过努力的投入,会有确定的产出。如果人生只有随机性,那么就不会有人努力去争取什么了。
随机性和努力就像同一个事物的两面,只有将他们俩叠加在一起才是游戏的最大魅力,当然也是生活最大的魅力所在。在职场里,努力就会有收获,这毋庸置疑,但是收获能有多少,这是一个很难预测的事情。
比如说通过三年的努力,被提拔成了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这基本是靠谱的。但是这个公司,将成为百度还是3721、淘宝还是8848,这就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的了。
全力追逐理想的同时,永远心存希望。尽人事,听天命。
风的自述读后感篇2
史玉柱能够从低谷做到成功并不是运气好,他的自我管理的和营销手段是真的起到很大的作用。
最近看了《史玉柱自述》,里面介绍了他成功的三个案例:脑白金、网络游戏、投资民生银行。
在脑白金中我们一直所熟悉的还是那句广告词: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虽然这个广告年被评为中国最差广告榜首,广告词是一个病句,但是却深入人心几十年而不发生改变,这就是营销的价值。当时在确定做这个产品时,史玉柱的公司已经没什么钱了,据说经费还是他的那些不离不弃的员工凑出来,一个老板做成这样,身边还有一帮小弟,真的是很优秀了。
在脑白金这个案例中,他深入消费者,认真听取消费者意见,终于找到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想吃保健品的是老人,可是老人对自己都比较抠,如果是子女买的保健品,他们是选择吃的,所以才有了那句广告词,而这个项目中史玉柱主要抓的就是营销。
而在网络游戏中,他是一个资深的玩家,所以一直都是他提改进需求,提优化需求,才创造出玩家喜欢玩的游戏。商业变现上,也采取了全新的模式,不再是花钱才能玩,而是收有钱人的钱,没钱的人依然可以玩。这样也满足了,免费是最大的消费。而在这样的项目中,他也是主抓产品和用户体验。
在投资银行中,他已经不在参与之前项目的决策了,在投资民生银行时,他也是调研了很久,一是看好银行这个行业;二是民生银行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业务上有了创新的灵活性;三是他通过和银行的中层干部聊天,了解了银行的底层业务情况。这是一个市场调研和行情分析的过程,本应分析师来做的,但他却主抓这一块,所以成功属于他。
在他的成功中,我看到了他有很多的优秀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做事专一而不杂,从三个案例中看出,他每做一个项目都会只管这个项目,之前做的项目都不在参与决策。又比如通过产品的和行业的分析,来确定这个项目中是主要抓产品设计呢还是营销,这点搞清楚,你的项目才能顺利快速发展。
风的自述读后感篇3
在企业文化园借阅了《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这本书,读后受益匪浅。
史玉柱,是中国30年来最具传奇色彩的商业巨人,他在《我的营销心得》一书中亲口讲述了24年创业历程与营销心得,内容关于产品开发、营销传播、广告投放、团队管理、创业投资等,他都做了独特而富有深意的讲解,内容非常直白易懂,对于我们营销人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是要充分了解我们的营销对象。书里讲到“营销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了解你是销给谁。把目标消费群研究透了,路子对了,然后再适当用一些表现手法,说法上用一些技巧就很容易成功”。不管是卖脑白金还是我们的卷烟营销都有相似之处,我们对自己的客户群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知道哪些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哪些是潜在客户,要主动出击主动联系,去了解顾客的需求,用我们客户经理的业务知识去帮助客户,深入了解零售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营销服务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客我关系。
二是要有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组织必备的价值观,它是企业基于生存与发展的目标需要而提出的,引导大家共同去追求、去努力。我们平湖烟草市场部有三个片组,每位客户经理不管分在哪个小组,都应该彼此不分你我,共同取长补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我们的营销业绩,共同为零售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学习是每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基础。对于我们营销人员,更多的应该倾向于日常本职工作信息和知识的采集,或者是本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的提高。学习很重要,不仅能提高解决工作中困难的能力,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的人生在不断学习中受益。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巨人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他不懈的努力,进而更加坚定了我做好营销工作的决心,在接下去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零售客户。
风的自述读后感篇4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四十自述》
首先是自序,胡适先生介绍了写作的由起,他感到中国最缺乏传记,为此到处去劝身边的老朋友写自传,大家也都答应,可却迟迟不敢下笔。岁月无情,命运多舛,林长民、梁启超想写却死于战乱,英年早逝,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胡适先生怀着抛砖引玉之心,开始写这本《四十自述》,以开启自传风气,其最根本的考虑是“给史料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这本书,按照胡适先生的想法,是想写留学前、留学时、归国后三个阶段,时间总共是40年,可是事与愿违,在阴差阳错之下,只写了前两个阶段。全书浸透着一种真情实感,相比于我的作文简直好得太多,他的文笔,或娓娓道来,或平铺直叙,或夹议插叙……
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他因读书从拜神到信奉无神的经历。范缜说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而没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当胡适先生看到这句话,还高兴得直跳,从此以后成了一个信奉无鬼无神的人。这要放在现在的科技时代,好像it’s not a big deal(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时是在落后的封建社会啊,在一个村落之中,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居然有如此想法,还敢叫同伴一起去拆神像,真可谓是惊世骇俗,这也为他的一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在当今社会,迷信似乎已经远离,可愚昧还在我们心中徘徊,我们不拜神了,却拜气功大师、养生专家,开始煽动谣言,盲目从众。
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胡适16岁的时候与同学们经历公学风潮,勇争本属于学生们的权利;17岁就发表几十篇文章启发民智;20岁就开始……反观自己,这十余年来,脑子里装了什么,又想着什么?我不禁为之汗颜。
所以,要想成就自我,还须从改装大脑开始,每天想着普渡众生,你就能立地成佛,每天想着柴米油盐,你就只能平庸度日,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人,生活方式不同,境界就分高与低!
风的自述读后感篇5
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第一册)最初是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印刷发行的,我读的这本是上海书店于1987年根据亚东图书馆1939年第五版的影印本。正因为是影印本,完全保存了旧有的全书风貌——钱玄同题名的黄色封面,繁体字竖排。捧读在手,仿佛时光倒流。
胡适先生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和著名学者,《四十自述》是先生四十岁(1931年)时写的自传,叙述自己从出生到上海读书的这一阶段的人生经历。通过作者对自己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活的真实片断的叙述,让我认识到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胡适。
?四十自述》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传记,让我隽永回味。实际上,近代学人大多文字优美且又十分有味道。我在网络上看到有网友在追慕近代学人时这样评价,“传统私塾教育虽然有种种弊端,不过在国文基础方面似乎比现在的语文教育好很多,他们写的回忆文章都很有味道,旧文人的风貌、气度,都让人追慕。”我在十四岁的那一年,从爷爷家的小阁楼上偷来茅盾、鲁迅等近代学人的著作阅读,就曾有这样的发现。那时候觉得教科书上的许多文章远不如近代这些人写的好,老师教的写作方式和这些人写的文章也有着很大的出入。我的感觉是现在的中文教育远不如那个时候。
我以前对胡适先生了解不多,读完《四十自述》,我萌发了到网上找胡适其它的文字来读的想法。发现有个专门的“胡适读书会”,一群人共同研读胡适先生的著作,而后交流心得体会。这和一般的读书会不太一样,一般的读书会往往是针对某一著作,而不是系统的研读一个人的思想,我觉得这样的组织方式很好,大家可以共同研读感兴趣的书,针对性强,交流后往往有更多的收获。以后有时间和机会我也要组织这样的活动。
以下文字摘自胡适读书会,基本上表达了我想要说的话。但为了能更好地表达我的感想,我对内容做了修改。
胡适先生《四十自述》,不但是认识传主的主要资料,也是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文献,同时还是传记文学的名篇。在传统将断未断、中西思想交汇、社会有一定自由度的时代,他们那一批人就像流星雨一样,瞬间照亮暗夜,今天,我们只能通过他们的文字,回想那炫目的光华了。
?四十自述》是胡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提笔的,前六篇发表在《新月》,叙述了胡适母亲的订婚、自己的家乡求学、上海求学,直到考取了官费出洋留学的经历。作者本来计划从四十年中挑出比较有趣味的题目,写成小说式的文字,这一计划得到了徐志摩的热情赞许,但是胡适是一个“受史学训练深于文字训练的人,写完了第一篇,写到了自己的幼年生活,就不知不觉地抛弃了小说的体裁,挥刀了严谨的历史叙述的老路上去了。”
因为是胡适自己的亲历历史,过往的种种,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仿佛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掠过:父亲所做的四言韵文,母亲隐忍的泪水、清晨的床边教诲,胡适上海求学的学业有成就和桀骜不羁,退学之后的放浪形骸……自传往往是拉近传主与读者距离的最好媒介。
胡适先生不是忽然之间成为胡适先生的,他的家庭,他的教育背景,他的早年经历,加上他的天资和努力,成就了“再造文明”学人的不平凡。我喜欢看名人的八卦故事,以此鼓励自己:他们也是平常人,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四十自述》讲的都是平凡事,亲切、平实、情感真挚、笔调淡定,从从容容的叙述中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紧张和激变。如果想了解胡适之所以为胡适,了解他青年时期的一些心路历程,《四十自述》是一定要读的。哪怕是为了享受汉语的阅读美感,《四十自述》也不会让你失望,胡适先生散文写作的特质在这篇自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情充沛却不过分,文字平实却耐琢磨,可以说是白话文的典范之作。同时,想要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读《四十自述》也是很有裨益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